IRIS模式在自主创新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可以采用IRIS(鸢尾花)教学模式。它包括四个环节:引言(Introduction),即真实事件介入,为阅读定向;阅读(Reading),即获取主题和方法的知识,为探究奠基;探究(Inquiry),即从现实的观察、调查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分享(Sharing),即交流碰撞,以激发更深、更广的阅读与探究。对此,以引导学生创新“冰的熔化”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IRIS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冰的熔化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IRIS(鸢尾花)。IRIS是引言(Introduction)、阅读(Reading)、探究(Inquiry)、分享(Sharing)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达这一模式的详细流程和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连线箭头表达的是这一教学模式各部分之间的具体关系,但是出于简洁的考虑,只画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连接,并不表明没有其他联系。鸢尾花是法国的国花,象征光明与自由。我们乐得采用这样的寓意,期许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上能够达到的效果。
  以下便是笔者运用IRIS模式引导学生创新“冰的熔化”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一、引言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某方面难题的关注,进而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引言时,要注意:(1)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描绘真实的情境;(2)有一定的关注集中度,不能太散、太大而使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的引言如下:
  “冰的熔化”实验同学们都做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虽然能够看到冰由固态变成固液共存状态、再变成液态的现象,但是,晶体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并不是保持0 ℃不变,有时会升高到3 ℃。难道教材中重点介绍的“水浴法”有问题?还是冰的熔点根本不是0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实验常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个引言首先用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实验结果的质疑,接着鼓励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破解疑问,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阅读
  这里的阅读类似于文献研究,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继续引发探究的欲望,从而为后续的探究做铺垫。教师指导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方向,关注阅读材料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甚至元认知知识,同时促进学生产生批判性思维,避免把回答问题变成在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值得提醒的是,阅读材料提倡师生共建,取材不限于文本,即引言引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搜集相关文章、视频等,然后发布到交流群(如QQ群)中分享。
  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部分学生知道了“水浴法”的优点是使物体受热均匀,冰块熔化减慢,便于测量及观察;还有不少学生知道了用水浴法可以烤蛋糕,就是将调好的蛋糕糊倒入模具后,将模具放在烤盘上,再在烤盘中注入1~2cm深的热水,这样在烤的时候,水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可以保证糕体不被烤得很干、很焦,同时烤箱会保持湿润,可以使蛋糕的口感柔软。
  有趣的是,有学生居然从网上搜索到了笔者发表的《用传感器研究冰的熔化实验》一文。笔者肯定了学生搜索文献的能力,然后说明了这个研究方案的缺点是仪器成本高,不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更让笔者高兴的是,学生会将搜索出来的文献进行分类。笔者肯定了学生的付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了各种改进方案的优劣。
  三、探究
  这里的探究是开放性的探究,教师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耐心等待,不要怕放了之后收不回来,不要怕学生做不好,不要控制甚至包办代替学生探究的进程。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直面难题的勇气,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既各司其职,又互相质疑、督促和启发、帮助。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创新实验的探究。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做过的实验:为了将温度计插入冰块并与冰块充分接触,需要制作碎冰块,通常采用将冰块敲碎的做法。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这一做法会带来新问题,即无法将冰块敲得很碎,且敲冰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冰块开始熔化,使表面附水的冰块温度升高。由此得出结论:冰块不宜敲得太碎,而增大试管内的空间是必然的选择。
  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做过的实验:采用“水浴法”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缓慢。一些严谨的学生质疑:“水浴法”可以使冰块受热缓慢不难理解,但是确定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吗?用“水浴法”加热时试管中不同的位置温度会不会不同,从而产生误差?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定量研究:
  (1)用250 mL的烧杯盛适量的水,用细线将四支准确温度计悬挂在烧杯中上下左右的不同位置,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在不同的时刻读出每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分析图2发现:当1号温度的计示数为55 ℃时,仅3号温度计的示数就比1号温度计的示数低15 ℃。由此得到结论:直接加热法不能保证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
  (2)将250 mL的烧杯装适量的水后放进较大的盛水烧杯中,将原来的四支准确温度计仍然悬挂在内烧杯中上下左右的不同位置,用酒精灯给外烧杯加热,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图像。分析图3发现:当1号温度计示数为55 ℃时,4号温度计的示数比1号温度计的示数小2.2 ℃。由此得到结论:水浴加热法比直接加热法更能让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但是水浴加热法也不能保证被加热的物体受热绝对均匀。
  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既然实验得出水浴加热法比直接加热法更能让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那么如果采用两次甚至多次水浴加热,可以让被加热的物体受热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减小误差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得到如下改进实验:
  (1)如图4,在透明玻璃容器中放入金属易拉罐,并在它们之间塞入适量铁丝(厨房用的钢丝球),再将它们整体放入大锅中,并向大锅中倒入开水。
  (2)如图5,在金属拉罐中放入碎冰,并插入温度计(测量其温度),静待其熔化(可用筷子将冰块捣得更碎,加速其熔化)。
  (3)当冰块受热熔化成冰水混合物时,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发现其极为接近0 ℃。
  四、分享
  分享涉及成果的表达。就学生创新实验而言,可以呈现的形式有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操作及讲解等。依据创新实验的特点,建议主要通过实验视频分享,因为这样学生就必须亲力所为,从而真正得到实际动手的锻炼——当然,视频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學生分享前,教师要提供部分样例,以供学生参考。学生分享后,教师还要作出适当的点评,以促学生提高。分享与阅读、探究要受到同等的重视,因为分享能够让所有学生受益,真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笔者的做法是:让所有学生在专门的QQ群中上传作品,进行分享;然后针对每个案例在QQ群中留言点评,并选择典型案例在上课时集体交流。这样的分享还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促进阅读和探究,不断优化创新实验。
  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分享了“二次水浴法”实验之后,大部分肯定这一实验构思巧妙、成本低廉、误差很小;一个人提出由于用了不透明的易拉罐作为内筒,不方便观察物态的变化,可以再次改进。笔者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引导全体学生感悟创新没有最优,只有更好。
  总之,遇到学生想研究又不熟悉的难题,教师不妨与学生形成协作共同体,以学生的心态与他们一起研究,并注意寻找专业支持,以降低研究的难度。运用IRIS模式进行自主创新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好奇的眼光看待物理、用怀疑的态度接纳物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金波.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引导艺术[M].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5).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张齐华和李玉贵的课堂,有似曾相识的地方,从中能窥探“好课堂”的真谛:在学生举手时,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慢下来”,好的课堂是心中有“慢学生”的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停下来,教学生“听话”(听别人说话);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应答者、支持者。  关键词:课堂面貌举手学习任务自学  小学语文老师,你们熟悉李玉贵吗?  小学数学老师,你们认识张齐华吗?  2019年
期刊
摘要: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圆》一章中,学生认识了3种不同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教学完圆的切线后,设计并实施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与圆有关的角》,引导学生整体地、系统地、一以贯之地认识“与圆有关的角”,探究它们的性质,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串联成结构体系。串联这些知识的“金丝线”,表面的材质是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两次分类;内在的材质是策略和经验,如“先定性,再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爆破摩天大楼》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搭建出高而稳的“摩天大楼”;能够计算出搭建的“摩天大楼”的高度;能够完成爆破并对照得分标准计算出得分。(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并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际操作。(3)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知道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谈话导入,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任务,勾连已有记忆;动手操作,小组通力合作;深入交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摩尔斯电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摩尔斯电码的历史;了解规律,学习编写摩尔斯电码的方法。(2)能够准确分辨出摩尔斯电码所代表的数字,并能自主发送数字和数组,进行信息传递。(3)通过编码、发报、抄报、译码的过程完成信息传递,体验摩尔斯电码的用途,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播放影视资料,引入课题;介绍摩尔斯电码的历史;认识数字的摩尔斯编码;了解汉字的编码、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爆破摩天大楼》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降低重心可使建筑物保持稳定;认识被爆破的物体倒塌的特点;能够搭建出高而稳的大楼;能够根据木条的长、宽、高,计算出搭建的大楼的高度。(2)通过分析简单结构,能够找准简单结构的爆破点。(3)通过搭建并爆破大楼,知道工程项目的设计需要反复地综合考虑。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动手搭建,初步感知;明确任务,归纳技巧;趣玩游戏,深度思考;总结
期刊
摘要: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这一现象主要的驱动力源于国内教育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及为了培养素养和能力而倡导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关注。STEM教育让课堂“以学习为中心”成为可能,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落地成为可能,因而受到格外的关注和研究。STEM教育方式正逐渐展现出自己相对于传统分科教学方式的优越性:项目主题有趣、有用,能保持学习驱动力;延展时空疆域,让
期刊
摘要: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为例,说明:当课堂形势“一片大好”时,教师不妨停下来等一等,听一听“学困生”是怎么想的,暴露出他们被掩盖的错误,从而“对症下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让“学优生”教“学困生”,从而实现认知边界的融合,教与学的融合。  关键词:学习错误“学困生”教学融合小数点位置  教学要“顺木之天,以至其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课堂的
期刊
摘要: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模式,参考“学习金字塔”理论,主要包括“知识梳理”与“方法提炼”两个板块,既重视学生基础的夯实,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每一个板块都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循环,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参与,更好地体验学習的过程,内化知识与方法,增强思考、操作、表达、交流等各种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坚守“要说理、会说理、说好理”的教学底线,激发学生说理的欲望,提升学生说理的能力。《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的教学,分析了如何在情境探究中演绎课堂说理,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法律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说理基本权利  当下,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常态。究其原因,在于其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
期刊
摘要:生成课堂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生成问题,获得真正的生长。特级教师李仁甫的《劝学(节选)》《师说》教学片段,从已知内容探未知内容——发现问题,从个体经验汇群体经验——解决问题,从特殊规律思普遍规律——生成问题,体现了生成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问题生成双主体对话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会为了解读教材设置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都围绕字词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