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望好风景,圆角关系一线牵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圆》一章中,学生认识了3种不同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教学完圆的切线后,设计并实施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与圆有关的角》,引导学生整体地、系统地、一以贯之地认识“与圆有关的角”,探究它们的性质,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串联成结构体系。串联这些知识的“金丝线”,表面的材质是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两次分类;内在的材质是策略和经验,如“先定性,再定量”“不断转化”“一般化和特殊化”等。
  关键词:与圆有关的角知识结构经验迁移教学线索
  教学机智一、初始想法:这角那角,何妨一以贯之
  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圆》一章中,学生认识了3种不同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这些角的性质各有不同,使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其实,这些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还有一些与它们相关的角课本中没有涉及。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何不引导学生整体地、系统地、一以贯之地认识“与圆有关的角”,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呢?于是,教学完圆的切线后,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与圆有关的角》。
  二、教学过程:对比联系,借经验解问题
  师同学们,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圆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B,则称它是一个“与圆有关的角”。(出示图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出示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与圆有关的角?)
  生圆心角、圆周角。
  师这两种角的大小与它们所对弧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生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师(出示图2)请用符号语言分别表示∠AOB、∠APB与AB的度数的关系。
  生∠AOB=mAB,∠APB=m12AB。符号“=m”在之前介绍过,表示“弧的度数等于”。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凭借已有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圆心角和圆周角是最重要的两种“与圆有关的角”,教师的追问暗示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角的大小与弧的度数的关系。其实,在之前的课堂上还补充介绍过“弦切角”,但是,学生没有马上想到。不过,这没有关系,后面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补充。]
  (出示问题2:这两种角是怎样区分的?)
  生它们的顶点位置不同,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圆周角的顶点在圆上。
  师哦,顶点位置不同。我们曾经学习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大家回想一下。
  生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设计意图:问题1是“求同”——圆心角、圆周角都与弧的度数有数量关系,问题2是“存异”——它们因顶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此渗透了认识事物的异同观。教师的追问恰到好处地联系了旧知,为后续的問题3提供了直接经验。如果说圆心角、圆周角等是“珍珠”,那么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把它们串联起来的“金丝线”。]
  (出示问题3:若不限定顶点位置,还可能有哪些类型的角?根据角顶点的位置直接命名。)
  生还可能有圆内角、圆外角。
  师为什么不提“圆上角”?
  生已经有了,圆上角就是我们学过的圆周角。
  师为什么要提“圆内角”?不是有圆心角了吗?
  生它们不一样。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圆内角这个说法更具有一般性。
  [设计意图:问题3是“补全”——基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补全“与圆有关的角”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再创造。目前,学生对“与圆有关的角”的认识从圆心角、圆周角丰富到圆外角、圆内角(含圆心角)、圆上角(即圆周角)。当然,“圆上角即圆周角”的说法有瑕疵,留待后面完善。]
  (出示问题4:图3中有圆外角∠AMB、圆周角∠APB、圆内角∠ANB,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ANB>∠APB>∠AMB。
  师为什么呢?
  生(出示图4)延长AN交⊙O于点C,连接BC,设AM交⊙O于点D,连接BD。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APB=∠ACB=∠ADB。因为∠ANB是△NBC的外角,所以∠ANB>∠ACB。因为∠ADB是△MBD的外角,所以∠ADB>∠AMB。综上可知,∠ANB>∠APB>∠AMB。
  [设计意图:数学研究往往是先定性,再定量。问题4是“定性”——比较角的大小关系,是初步认知。在学习圆周角时,学生曾经探究过这个问题,所以有一定的经验,经过回忆、思考,可以顺利地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重新经历了“连线通过外角转化”的过程,为解决后面的问题5提供了直接经验。]
  (出示问题5:如图5、图6,你能分别量化圆外角∠AMB、圆内角∠ANB的大小吗?)
  生老师,什么是“量化”?
  师量化就是用数量刻画,这里是指用适当的式子表示角的大小。(稍停)如果你没有头绪,可以试着小步子前进。以∠AMB为例,要用一个式子表示它,首先需要知道∠AMB的大小与哪些元素有关,以及怎样将∠AMB的大小和这些元素产生联系。如果你还想不到,想想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
  (学生思考、讨论。)
  生记∠AMB的边与⊙O交于点A、B、C、D,则∠AMB的大小与AB、CD的度数有关。因为弧变化,角变化;弧确定,角也应该确定。跟弧有关的角有圆心角和圆周角,只要将∠AMB转化为圆心角或圆周角,就能产生联系了。
  生可以将∠AMB转化为两个圆周角之差。(出示图7)连接AC,则∠ACB是△ACM的外角,故∠ACB=∠AMB+∠CAM,从而∠AMB=∠ACB-∠CAM。由圆周角性质可知,∠ACB=m12AB,∠CAM=m12CD,所以∠AMB=m12AB-12CD=mAB-CD2。
  生哦哦,我想到了!同理,∠ANB可以转化为两个圆周角之和。(出示图8)连接BC,则∠ANB是△BCN的外角,故∠ANB=∠ACB+∠CBD。由于∠ACB=m12AB,∠CBD=m12CD,所以∠ANB=m12AB+12CD=mAB+CD2。   师精彩!管它圆内或圆外,全都转化到圆周!刚才我们的探究过程,方法上是一脉相承的,即连线通过外角转化;策略上是从定性到定量,即从模糊感受到精确制导。之前我们提到,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那么,圆心角的大小满足刚才得到的这个等式吗?
  生满足!(出示图9)当点N在O处时,恰有AB=CD,此时∠ANB=mAB+CD2=m2AB2=mAB。结果完全一致,恰好体现了圆心角是特殊的圆内角。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内容:(1)根据角的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将“与圆有关的角”分为圆外角、圆周角、圆内角;(2)基于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探索经验,量化圆外角、圆内角的大小。(出示图10)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问题5是“定量”——确定角的数量关系。“量化”是一个抽象、凝练的说法,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其合理性。教师通过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蓦然回首,又归阑珊。问题5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弧的度数表示角的大小,需要学生感受、分析和发现,这是重要的、珍贵的、不可替代的经验。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之路。至此,学生对“与圆有关的角”的认识进一步丰满。]
  (出示问题6:从边与圆的位置关系看,圆外角还能进一步分类吗?)
  师(再次出示图5)圆外角∠AMB的两边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都相交。
  师相交是直线与圆的一种位置关系——角的边是射线,但由于顶点在圆外,不妨看作直线,回忆一下: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相交、相切和相离。
  师圆外角的两边与圆可能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只可能相交或相切。
  师画出你能想到的所有可能情况。
  生共有3种情况:两边均相交,如图5;一边相交,一边相切,如图11;兩边均相切,如图12。
  师哦,原来圆外角还有这些情况。那么,我们刚才的探索完整吗?
  生不完整。还需要补充另外两种情况。
  师那么,之前的结论∠AMB=m大弧-小弧2还成立吗?请探索。
  (学生思考、讨论。)
  生还成立。(出示图13)连接BD,则∠ADB是△BDM的外角,故∠AMB=∠ADB-∠DBM=m12AB-12BD=mAB-BD2,从而成立(这里的BD其实就是CD)。(出示图14)连接OA、OB,由相切可知∠OAM、∠OBM均为90°,易证∠AMB=180°-∠AOB。由于AEB+AB=m360°,所以∠AMB=m12(AEB+AB)-AB=mAEB-AB2,从而成立。
  图13图14
  师现在对圆外角的探索是否已经完成了?
  生3种情况都考虑了,完成了。
  师对圆外角,由于图形存在多种可能,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讨论每一种情况。我们是否有类似的经验?
  生有的,探索圆周角的性质时,也是根据圆心的位置将圆周角分为3种情况。
  师很好!现在,我们对圆外角的探索已经经历了两次分类,你能说说看吗?
  生第一次是角的顶点位置,第二次是角的两边位置。
  师既然如此,对圆内角、圆周角是否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变化?
  生圆内角的边所在直线始终与圆相交,没有其他情况。
  生圆周角的边可以与圆相切或相交。如果都相交,那就是圆周角。(出示图15)如果其中一条边相切,那就是我们学过的弦切角。
  师若圆周角的两边都和圆相切呢?
  生那就变成一条直线了,是平角,且不是前面说的“与圆有关的角”了,就不需要研究了。
  师圆周角、弦切角的顶点都在圆上,但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同,应该怎样称呼它们呢?
  生可以统称它们为“圆上角”。
  师它们与所对或所夹弧的数量关系一致吗?
  生一致。(出示图16)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这个我们证明过。
  师很好!在知识结构图上进一步补充我们的发现吧。
  (师生共同完善知识结构,得到图17。)图17[设计意图:两类位置关系共同串联起“与圆有关的角”,编织出丰满的知识结构。问题6是再次补全——基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补全“与圆有关的角”的知识结构。在研究角的大小时,学生其实在不断地转化和借鉴,一边积累经验,一边使用经验;每一个问题都既有复习回顾的成分,又有埋下伏笔的功能——这恰是数学学习的常态。本次探索很好地将《圆》这一章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出示问题7:你能否提炼一些通用的方法和经验?)
  生要整体地看待知识和问题,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就像站在高处,看得清楚,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我们也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数学。
  生先定性,再定量!定性就像是认清方向,免得南辕北辙;定量就像找到路径,实现顺利到达。
  生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学过的,我们总是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问题。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不断发现数学中的美丽!
  三、教学感悟:整体视角,系统感受全局
  局部地看,知识是零散的;孤立地看,知识是繁多的。但整体地看,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结构;系统地看,知识是一个“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网络。平日分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从微观上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很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登高望远,发现知识的联系,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质,获得迁移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通过整合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整体性”的魅力。
  本节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补充成“与圆有关的角”,探究它们的性质,将看似无关的知识串联成如图17所示的结构体系,这个过程无疑是精彩的。串联这些知识的“金丝线”,表面的材质是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产生了两次分类;内在的材质是策略和经验,如“先定性,再定量”“不断转化”“一般化和特殊化”等。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也让笔者感受到“整体性”的魅力。
  正是:登高远望好风景,圆角关系一线牵,欲知其中真妙法,整体联系如此看!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常见的教学现象是:只通过一道例题的教学,在学生没有操作经历,缺少丰富体验,即没有实质参与的情况下,结论便已经被总结出来了。这样过早地形式化只会导致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处理例题的专业方法应该是呈现丰富的学习素材,而不是只讲一个例子;并且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深层次的参与,即不仅是行为参与,而且有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  关键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圆”一章的起始课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学习线索。具体可以设计“从欣赏的视角看圆”“从演绎的层级学圆”“从生活的场域识圆”“从进阶的角度融圆”“从系统的高度话圆”五个环节。其基本教学立意是:作为起始课,统领全章是应承载的责任;立足经验系统,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文化,通过嵌入数学史激活学生认知。  关键词:圆起始课 数学史 学生
期刊
摘要:《静物素描创意画》一课教学,通过魔术导入、创意激趣,小组竞赛、创意体验,小组合作、创意表现,精彩展示、创意分享,开阔视野、创意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互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享受创意绘画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互生教学 合作学习 创意素描  一、课堂实录  [环节1]魔术导入,创意激趣  师 今天,又到了我们校本课程趣味素描课的时间。上节课,我们学习
期刊
这是一堂比较经典的数学课。在一座城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坐得整整齐齐。因为英美教育专家将来听这节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待大家坐定,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教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很有水平。教师板书非常漂亮,书写时大家能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也极有条理,内容渐渐地丰满起来,且字大小不一。对有些字,教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一
期刊
摘要: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中的“愧怍”究竟是因何而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杨绛先生与老王交流的深度、向度、广度三维视角来看,“愧怍”主要是源于内心交流的不对等、平素来往的单向度、交往内容的大悬殊。文中所写都是寻常小事,但杨绛先生能够借寻常小事之“尺水”兴起“愧怍”的情感“波澜”,实在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关键词:三维视角 《老王》 杨绛 愧怍  阅读杨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读者
期刊
摘要:教学《中华意象:太阳》,探寻不同主题下的“太阳意象”。通过聆听《击壤歌》、讲述神话故事、整合经典古诗词、传唱歌曲《种太阳》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循象探意中激活思维。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三点可供参考的策略:整合“独立而互联”的课程资源、探索“主题探究式”的教学路径、跟进“印刻文化意象”的对话。  关键词:主题驱动 循象探意 文化意象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出示“日”字
期刊
摘要:STEM教育课例《摩尔斯电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基于摩尔斯电码,创造个性化的密码语言;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了解基于密码的信息传递方式。(2)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探究摩尔斯电码的听译方法,直观地认识以光、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递方式。(3)通过制作摩尔斯电码发报机和编程,锻炼观察、推理、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课前谈话;按钮控制LED灯;按钮控制LED灯
期刊
摘要:郁达夫善于在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学的意境美和悠远味,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当時的心境,极有情趣。写作教学中,借鉴《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手法或者郁达夫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创写,以期改变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枯燥无味的文风。  关键词:景物描写艺术手法写作教学创新化用  郁达夫是一位古代文学修养极深而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写景散文兼
期刊
摘要:作为中华意象课的主题,红色强烈地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意义。教学《中华意象:红色》,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红色印象,感知春节中的红色意象,领会人生中的红色意象,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意象课“场景变换”“主题探究”“对话互动”三方面的特点,为探索中华意象课的实施路径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样本。  关键词:场景建构 中华意象 主题探究 对话互动  一、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 
期刊
摘要:观察张齐华和李玉贵的课堂,有似曾相识的地方,从中能窥探“好课堂”的真谛:在学生举手时,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慢下来”,好的课堂是心中有“慢学生”的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停下来,教学生“听话”(听别人说话);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应答者、支持者。  关键词:课堂面貌举手学习任务自学  小学语文老师,你们熟悉李玉贵吗?  小学数学老师,你们认识张齐华吗?  201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