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住房改租房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加州洛斯阿尔托斯(Los Altos)的脊椎指压按摩师约翰(John)刚刚在财务方面做了件另类之举。令他许多朋友感到惊讶的是,他违背了拥有房屋产权的传统信条,卖掉了其具有历史情调的五居室住房,转而开始租房。
  “我认为房价的上涨空间不会太大,反而很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下跌,所以,目前似乎是卖房兑现的好时机。”他表示,“我们现在付的房租要比按揭贷款月供少大约40%,而且还不用在维修方面花一分钱。”
  约翰的决定也许违背了传统理念,但在美国许多房地产热点地区,租房的财务逻辑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那些不幸错失过去几年房价飙升良机的人而言,现在买房的想法颇为不妥。
  汇丰(HSBC)对美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寻找泡沫行动”(A froth-finding mission)详尽调查,揭示了租房在美国许多地区的吸引力。
  
  付房租和付利息没有太多差别
  
  “租房就像拿钱打水漂的说法相当普遍,但人们忘记了买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汇丰经济学家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表示,“向房东付房租和向银行付利息之间没有太多差别。”
  即便考虑到慷慨的税收补贴允许美国人将其按揭利息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新的房屋业主还是比租房者花越来越多的钱。例如,目前在洛杉矶拥有一套房屋而每年支付的成本比租房成本高出一倍多。莫里斯表示,洛杉矶房屋业主的支出长期以来一直高于租房者,但目前两者的差额比过去30年的平均值高出40%。美国其他主要地产市场的数据也同样令人担忧。
  对此,地产市场的拥护者作出以下反驳:首先,房屋业主不仅能在地产升值时获得资本增值,还能通过每月偿还本金来累积房屋资产。其次,当租金攀升时,按揭还款(通常是定额)的实际价值会因通货膨胀而下降,而且有朝一日还清贷款,就再也没有按揭支出。
  汇丰的研究表明,即便不将本金还款计算在按揭之内,许多地区的新屋业主所需支付的费用仍然远远高于租房费用。在旧金山和檀香山,房屋业主即便是采用只付利息的按揭贷款,每年的成本也比租房分别高出68%和73%。只付利息按揭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贷款形式,在高价位的地产市场中颇受欢迎。
  
  房价可能下跌
  
  在许多这样的地产市场上,业主要想使手中的房产物有所值,未来七年里的房价涨幅必须极为强劲才行。汇丰计算,如将拥有房产的额外风险考虑在内,弗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房价每年可能需要上涨10%,华盛顿需要每年上涨8.5%,丹佛每年上涨8.2%才行—这些数字均远远高出20年平均涨幅。实际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像多数人设想的那么离谱。那些1989年在华盛顿购房的人(当时,华盛顿的实际房价开始下跌),不得不等到2001年才看到资本增值。
  上述计算结果甚至有可能略微倾向主张购房的一边。这些数据假定,房屋业主从他们的税款中扣除了按揭利息还款,还假设他们支付30%的边际税率。不过,目前仅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将他们的扣税项目逐一列出,如此一来,(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此外,许多住在加州或纽约的人还受到替代最低税额(Alternative Minimum Tax)体制的影响。这是一种针对高收入者的平行税收体系,部分抵消了购房减税优势,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拥有房产的好处。
  莫里斯表示,即便是在房价最高的市场,如果你拥有房产的时间足够长,其好处最终也会显现出来。假设房产价格保持稳定,你在洛杉矶持有房产11年即可令购房成本与租房成本持平。在华盛顿,要达到两者持平需要12年。
  
  购房至少要有十年打算
  
  “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买房依然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但在那些房价高的地区,财务逻辑肯定倾向于租房,”Economy.com首席分析师马克·赞迪(Mark Zandi)表示。“美国的购房交易成本高昂,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讲,只有你能坚持十年或更久,买房投资才有意义。”
  作出类似结论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接近30%的美国人认为现在不是买房的好时机。这一比例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如此,房产专家表示,拥有房产的诱惑仍将难以抗拒。“在美国,拥有房产依然是成功的有力象征。”哈佛大学住房研究联合中心(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主任尼克·雷特西纳斯(Nic Retsinas)称,“在多数美国人眼中,租房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人们很容易认为,这种情况很自然。但在德国等国家,事实并非如此,在德国,房产拥有者通常被视为小资产阶级。连柏林城市规划部门主管汉斯·史蒂曼(Hans Stimmann)都选择租房,而非买房。
  在美国,人们狂热追求拥有房产,像约翰这样卖掉房子等待价格下跌的赌博不太可能流行开来。不过,此举可能会获得回报。
其他文献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最重要的不是把鸡蛋放到几个篮子里,而是选择一个带盖儿的篮子。否则,如果几只装满鸡蛋的篮子同时落下,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究竟该接住哪一只篮子最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史密斯先生和琼斯先生是邻居。有一天,一个小孩子在街头玩棒球,不小心打破了史密斯先生的窗户,他花了10美元才修好。后来,小孩子又把琼斯先生的窗户打破了,但是他只花了10美分就修好了。原因就是琼斯家的窗户是多格的
期刊
直到上市公司*ST北亚(600705)董事长被拘,公司公告才承认隐瞒多年的重大财务问题。等到媒体逐一将*ST北亚的财务黑幕、经营亏损黑幕、内部腐败黑幕曝光出来,投资者才得以对北亚集团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有所了解。  而隐瞒的这几年中,北亚的股票已经由36元的最高点,跌到了1.36元。  这种隐瞒实情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明确的,后来的投资者往往不明白公司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在公司股票跌到一
期刊
在股市的历史行情中,新股与次新股往往是最容易产生金股的重要板块。几乎每年都有新股与次新股名列涨幅前列,例如:2004年的十大金股之一江西长运。2001年的十大金股之一烟台万华,此外还有2002年的江西铜业,2003年的中海发展等。唯独2005年却没有次新金股出现,这是因为自2005年初以来,为了顺利推进股改,新股发行与再融资被暂停。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股扩容将是势在必行的。    20
期刊
如果将投资分为“金、银、铜、铁”四个档次,很多投资人都把商铺投资列为“金”,当年在商铺投资概念还未全面普及时,悄悄投资商铺而持有商铺原始股的投资者,取得了“驴打滚”式令人咋舌的极高回报率。因此,在他们看来,商铺是一个好东西,好商铺收益率稳定,不会因房龄增长而降低其投资价格,好的商铺会因商圈的发展成熟而不断升值,商铺通常比住宅高出5个百分点的回报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商铺投入市场,市场变得复杂起来,
期刊
巴菲特读了费雪的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后便去找费雪。见过面后,他感到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对费雪的成长股投资策略非常推崇。他把自己的投资策略描述为:“85%的格雷厄姆加15%的费雪”。    费雪的投资策略:寻找成长股    选股原则:按照竞争优势原则,寻找真正杰出的公司  与格雷厄姆不关心公司质量只关心股价是否便宜的“便宜货”投资策略相反,费雪投资哲学的核心是寻找未来几年每股盈利将大幅增长的“真正
期刊
吕不韦问其父亲:种田能获利几倍啊?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  其父答:一百倍。  吕不韦再问: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父亲说:那就获利无数了。  吕不韦对父亲说:我现在想做这件事了。    自古以来,经商在中国被视为“贱业”,所谓“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商业是排在最后的。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   有趣的是,尽
期刊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保卫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战争中,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有硝烟,但是,精明的商人却能从中发现商机。在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中,只要企业找准位置,抓住机遇,就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胡戈VS陈凯歌 馒头    当胡戈跟陈凯歌因“馒头”纠纷被炒得热火朝天时,苏州两个公司迅速地将“胡戈”注册为馒头商标,并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当杨臣刚等
期刊
在采访陈建明前,记者手中已握有一组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5%,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其中商铺总投资为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  “不要问谁开发了商铺,而是要问谁还没有开发商铺。”这是业内人士对2005年北京商铺市场整体开发态势的形象说明。上述数据,正是验证了2005年北京商铺市场开发态势的异常火暴现象。  
期刊
近期的全球市场中高潮迭起的部分首推中国,先是期待已久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终于落实,然后是宏观调控的再启动。  抽文:在QDII消息的刺激下,国企指数突破7000点。    QDII蓄势而动    月中,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连串措施,为内地积存已久的巨额外汇储备寻找出路;个人方面,现在开始内地居民每人每年可以购买20,000美元,而不限于用作出境或在海外消费的支出。机构方面,其中放宽保险
期刊
陈宏个人简历  1978年,15岁,由初中直接考入西安交通大学  1982年,19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随后赴美留学  1991年,28岁,获纽约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  1995年,32岁,创建第一家公司Inmet,任职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同年出售给日本的NTT  1995年,32岁,50万美元起家,创建第二家公司AIMNET  1997年,34岁,AIMNET被Verio以1000万美元收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