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生动、鲜活的实例,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地理知识的作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观念是:生活即教育。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从地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去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生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地理知识的作用。
七年级教材《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些知识不难,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特别是教材上的插图、阅读材料等内容都是很贴近生活的实例,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教学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要让学生从平时生活实践的信息資料分析中获得知识,提高德育实效性,使学生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在讲授八年级《气候的基本特征》一课时,除讲授课本基本内容外,我还结合2008年1月份我国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告诉学生气候反常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的原因是什么?(2)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对南方甚至全国造成哪些影响?(3)这次灾害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可以让学生翻阅资料,相互讨论。再结合当地气候反常给我们造成的影响的实例,深刻领会气候对人们的影响。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们会觉得地理知识贴近生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再比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这一课时,结合当前过高的油价、物价,提出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是怎样的?(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呢?通过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紧贴时代脉搏,激发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思考,全面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2.要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地理知识记一记、背一背就可以了。可是,涉及一些地图知识和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时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探究。
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亲自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状况,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向当地农民、工人请教,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发展农业、工业各有什么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应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树立了责任意识,在实践中求知长智,同时也加强了知识与学习经验、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学以致用,更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引导学生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向研究性学习发展是一次良好的尝试。
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人类活动与气候》这一课时,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天气比前几年多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造成的这一现象,提出依据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在冬季建的蔬菜大棚,通过人为因素改变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等。通过举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到很亲切,提高学习兴趣。生活处处皆学问。利用生活实例,既能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又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3.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多多受益,教师不能死死地抓住教科书不放,尤其是当今科技突飞猛进,教材就显得落后了,因此教学时可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进行重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内容《水资源》时,可布置以下预习任务,向当地老农民了解:(1)现在的水资源和原来相比有什么不同?(2)水质有什么区别?(3)在水资源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了解,再利用课本上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树立了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环保意识。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出发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实效性。
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时,可先让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分布状况,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是否合理?存在着哪些问题?带着问题调查,带着生活中的结论学习地理知识,相互印证。通过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环保意识,从而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人类运用智慧,通过劳动创造了巨大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类活动也在破坏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身边实际出发,进行探究,增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态度。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观念是:生活即教育。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从地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去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生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让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地理知识的作用。
七年级教材《人类活动与气候》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些知识不难,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特别是教材上的插图、阅读材料等内容都是很贴近生活的实例,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教学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要让学生从平时生活实践的信息資料分析中获得知识,提高德育实效性,使学生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在讲授八年级《气候的基本特征》一课时,除讲授课本基本内容外,我还结合2008年1月份我国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告诉学生气候反常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的原因是什么?(2)在我国南方发生的特大冰冻灾害对南方甚至全国造成哪些影响?(3)这次灾害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可以让学生翻阅资料,相互讨论。再结合当地气候反常给我们造成的影响的实例,深刻领会气候对人们的影响。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们会觉得地理知识贴近生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再比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这一课时,结合当前过高的油价、物价,提出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是怎样的?(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与利用这些资源呢?通过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知道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紧贴时代脉搏,激发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思考,全面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2.要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地理知识记一记、背一背就可以了。可是,涉及一些地图知识和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时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实例的引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探究。
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亲自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状况,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向当地农民、工人请教,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发展农业、工业各有什么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应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树立了责任意识,在实践中求知长智,同时也加强了知识与学习经验、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学以致用,更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引导学生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向研究性学习发展是一次良好的尝试。
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人类活动与气候》这一课时,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天气比前几年多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造成的这一现象,提出依据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在冬季建的蔬菜大棚,通过人为因素改变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等。通过举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到很亲切,提高学习兴趣。生活处处皆学问。利用生活实例,既能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又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3.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多多受益,教师不能死死地抓住教科书不放,尤其是当今科技突飞猛进,教材就显得落后了,因此教学时可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进行重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内容《水资源》时,可布置以下预习任务,向当地老农民了解:(1)现在的水资源和原来相比有什么不同?(2)水质有什么区别?(3)在水资源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考察了解,再利用课本上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树立了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环保意识。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出发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实效性。
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时,可先让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分布状况,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是否合理?存在着哪些问题?带着问题调查,带着生活中的结论学习地理知识,相互印证。通过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环保意识,从而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人类运用智慧,通过劳动创造了巨大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类活动也在破坏环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身边实际出发,进行探究,增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