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促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变革,商业银行需要立足自身特点,有度有节地融合互联网金融,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互联网支付及互联网金融两个角度切入,总结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一、互联网支付定义及影响
互联网支付是以新型的支付机构为交易中介,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资金交易双方之间的资金划转服务。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系统可能会颠覆传统银行业的支付方式,未来中央银行的支付账户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支付清算电子化完全覆盖,移动支付代替银行支付体系,最终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将被取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活跃,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壮大,移动支付占比不断提升。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创新方式主要包括通过融合支付渠道、变革信用评价体系和创新零售金融服务等(于小洋和高雪林,2013)。潘静(2013)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创新特点和可能的路径,据此提出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互联网支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代替传统支付方式取决于其比较优势,只有不断的融合创新才能推动互联网支付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上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已有文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下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无法预期。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影响分析角度,认为凭借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强大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使其能够在众多银行中获得更低的支付手续费,更有些第三方支付组织甚至要求银行在支付领域开放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在此基础上,刘勤福和孟志芳(2014)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下认为理论上,互联网金融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是最有可能逆转的因素,但金融服务天生就具有规避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且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渠道的金融服务更具经济性,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互联网金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变,并将不断对商业银行形成冲击。
二、互联网融资的定义及影响
(一)P2P及众筹融资的定义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减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效地撮合个人与个人間的小额借贷,并提供信用评估、投资咨询、债务催收等其他服务。陶娅娜(2013)指出我国P2P借贷业务区别于国外同类业务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除了纯粹的“中介平台模式”外,还存在大量的“理财模式”P2P融资;二是绝大多数的国内P2P公司都向客户以不同形式提供偿付保障。多数研究探讨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问题。李博和董亮(2013)也认为P2P网贷平台存在诸多风险,包括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信用信息交换成本高、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等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
众筹融资平台是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平台,通过展示创意项目或活动吸引投资人直接参与项目融资,并给予相应回报,包括投资对象的服务、产品、股权或未来利润。黄玲和周勤(2014)的实证研究表面,资金需求量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另外,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够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不利的信号往往带来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所 谓的众筹自反馈效应。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袁博、李永刚和张逸龙(2013)提出由于在成本、效率及风险分散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从长期来看,网络贷款对传统信贷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经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而戴国强和方鹏飞(2014)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增大,贷款供给增加使贷款利率降低,由于企业家会选取更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因此发展初期影子银行降低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扩张,贷款利率的降低冲击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后,吴昊和杨济时(2015)从客户行为的视角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小额借贷行为以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但是,杨才然和王宁(2015)基于银行视角认为对于围绕电商平台开展的融资业务,需要大量运用数学模型来识别、计量和控制信用风险,但模型所依赖的数据积累时间较短,可能会低估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基础上,吴晓求(2015)还发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使得信用风险识别更具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够提升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其破产风险。
三、小结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从支付方式及网络融资的角度,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冲击,将逐步蚕食传统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并且两者的碰撞融合会产生互补共赢的结果。绝大对数文献都认为不论产生的风险及影响程度是否可控,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能力能分析却寥寥无几,同时,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杨才然,王宁.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银行视角[J]. 中国金融,2015,07:56-57.
[3]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财贸经济,2015,02:5-15.
[4]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70.
作者简介:石奇(1993—),男,汉族,浙江乐清人,学生,本科(在读研究生),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一、互联网支付定义及影响
互联网支付是以新型的支付机构为交易中介,依托互联网技术完成资金交易双方之间的资金划转服务。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系统可能会颠覆传统银行业的支付方式,未来中央银行的支付账户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支付清算电子化完全覆盖,移动支付代替银行支付体系,最终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将被取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活跃,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壮大,移动支付占比不断提升。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创新方式主要包括通过融合支付渠道、变革信用评价体系和创新零售金融服务等(于小洋和高雪林,2013)。潘静(2013)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创新特点和可能的路径,据此提出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互联网支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代替传统支付方式取决于其比较优势,只有不断的融合创新才能推动互联网支付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上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已有文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下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无法预期。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从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影响分析角度,认为凭借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强大优势,第三方支付组织对银行形成倒逼之势,使其能够在众多银行中获得更低的支付手续费,更有些第三方支付组织甚至要求银行在支付领域开放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系统接口。在此基础上,刘勤福和孟志芳(2014)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下认为理论上,互联网金融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是最有可能逆转的因素,但金融服务天生就具有规避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且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渠道的金融服务更具经济性,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互联网金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变,并将不断对商业银行形成冲击。
二、互联网融资的定义及影响
(一)P2P及众筹融资的定义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减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效地撮合个人与个人間的小额借贷,并提供信用评估、投资咨询、债务催收等其他服务。陶娅娜(2013)指出我国P2P借贷业务区别于国外同类业务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除了纯粹的“中介平台模式”外,还存在大量的“理财模式”P2P融资;二是绝大多数的国内P2P公司都向客户以不同形式提供偿付保障。多数研究探讨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与监管问题。李博和董亮(2013)也认为P2P网贷平台存在诸多风险,包括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信用信息交换成本高、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等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
众筹融资平台是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中介平台,通过展示创意项目或活动吸引投资人直接参与项目融资,并给予相应回报,包括投资对象的服务、产品、股权或未来利润。黄玲和周勤(2014)的实证研究表面,资金需求量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另外,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够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不利的信号往往带来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所 谓的众筹自反馈效应。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袁博、李永刚和张逸龙(2013)提出由于在成本、效率及风险分散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从长期来看,网络贷款对传统信贷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经营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而戴国强和方鹏飞(2014)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增大,贷款供给增加使贷款利率降低,由于企业家会选取更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因此发展初期影子银行降低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扩张,贷款利率的降低冲击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后,吴昊和杨济时(2015)从客户行为的视角分析,得出越来越多的小额借贷行为以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但是,杨才然和王宁(2015)基于银行视角认为对于围绕电商平台开展的融资业务,需要大量运用数学模型来识别、计量和控制信用风险,但模型所依赖的数据积累时间较短,可能会低估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基础上,吴晓求(2015)还发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使得信用风险识别更具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够提升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其破产风险。
三、小结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从支付方式及网络融资的角度,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冲击,将逐步蚕食传统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并且两者的碰撞融合会产生互补共赢的结果。绝大对数文献都认为不论产生的风险及影响程度是否可控,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能力能分析却寥寥无几,同时,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2] 杨才然,王宁.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银行视角[J]. 中国金融,2015,07:56-57.
[3]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财贸经济,2015,02:5-15.
[4]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70.
作者简介:石奇(1993—),男,汉族,浙江乐清人,学生,本科(在读研究生),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