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荷”的故事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兰生空谷,默默独绽放。南靖古称兰水,种兰历史悠久。1997年,兰花被确定为南靖县花。此后,南靖兰花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兰花之乡”等美誉。优越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南靖成为我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兰农兰迷们的孜孜以求,精心培育,使得南靖兰花享誉中外,遨游太空。“刘杨荷”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说起“刘杨荷”,不由得让人马上联想起那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浏阳河》。但“刘杨荷”是花不是歌,是建兰中新发现并经精心培育的新品种。该花属建兰的一类,花瓣如荷瓣,中矮株型,叶质感厚,开正格绿壳荷瓣,外三瓣短圆,宽厚,紧边,收根放角明显,是目前所见到的四季兰里面标准的荷瓣,属荷瓣大型花,久开至谢不变形,香气浓郁,复花多年,非常稳定。壮草能在花梗上再长一个分叉花梗,故本地兰友称为“分叉荷”。
  “刘杨荷”花名的由来颇为曲折,故事感人。这种荷瓣兰花,最早发现于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有“丹霞山第二”美誉的霍山。霍山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东江村。广东省龙川县有一位中学老师杨汝汉,酷爱兰花,常利用课余时间上山觅兰。有一天,杨老师上霍山寻兰,偶然发现这种荷瓣的兰花,欣喜莫名,将此奇花挖回家中精心呵护培育。此花一下山,惊羡了当地兰界,上门求花者观花者趋之若鹜。杨汝汉老师爱不释手,视为奇珍,不肯将花与人。几年时间下来,只放出一个“老头”。但天不假年, 2003年初杨老师竟英年早逝,此盆花种辗转到他侄儿手中。家住福建漳州市区的刘杰龙先生,对兰花情有独钟,在南靖县周边租地种植兰花已有多年,经常与全国各地兰友交流兰讯,对外地新发现的兰种特别关注特别留意。当他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刻南下广东求兰。2003年春,刘杰龙曾先后三次前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向杨汝汉老师的侄儿求兰。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老师侄儿被刘杰龙的诚心所感动,将兰种全部卖与刘杰龙。刘杰龙花巨资买断此花种,欣喜之余,数夜难眠,马上把花种引回南靖,在他的兰园里精心呵护栽培。一个新品种的引进到分枝分头分盆的培育,从地理条件、环境气候到温度湿度及光线调节,整个春天,刘杰龙日以继夜沉浸在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夏天,这些从广东霍山移栽至福建南靖的新兰种就有复花。刘杰龙观察到,这花的小花苞從土中钻出,与其他品种的兰花就不一样,花苞不是很圆,但依次排列,横向生长一直到张开,外三瓣横圆,颜色翠绿,大红如意舌,舌中间有槽,却不反卷,能一直保持到花谢;整朵花型谢前收合成花苞样,再凋谢;外三瓣厚实浑圆,瓣面成蝉皮状,煞是好看;叶子龙卷,尤其当小芽时,斜向卷长,叶材不高,花则超大,当属小叶大花型类的兰花。其壮苗与非壮苗的花无甚区别,仔细观之,壮花的花箭呈分叉状,且分叉的花枝更俊俏。作为兰界行家的刘杰龙引新兰种初获成功。
  此后经年,在南靖的刘杰龙兰园里,这种荷瓣建兰每年都复花,且适应了南靖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成为南靖兰花的一个奇葩,一个新品种,鉴于求兰过程的扑朔迷离,求兰故事的曲折动人,刘杰龙思量许久,决定将此兰命名为“刘杨荷”。寓意为刘杰龙培育杨汝汉发现的荷瓣兰花。“刘杨荷” ——《浏阳河》,一为花一为歌,乍听花名以为歌,其实这求兰养兰过程也像一首歌一样。2006年曾参加四川乐山全国四季兰展获得金奖,2008年参加广东汕头海峡两岸四季兰展再获金奖,并在中国兰花协会登录注册。“刘杨荷”从此名扬兰界,慕名求兰者络绎不绝。
  作为“刘杨荷”精心培育者的刘杰龙,嗜兰如命,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如痴如醉,在他的兰园里呵护着、欣赏着“刘杨荷”。也正因为有着这么一群刘杰龙们对兰花的钟情执着和痴迷,才造就出南靖“中国兰花之乡”“世遗兰花”“中国兰谷”之美名。
其他文献
旧上海的传奇里,有一个雅致女子名叫张爱玲,在一个如同老式旧棉靴一样温暖而又滞旧的洋房里,长相清丽的张爱玲说——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随后她去香港念书,经历了后来促使她写出《倾城之恋》的香港战乱。而1942年的上海文坛,终于宿命般地等到了这个女子从沦陷后的香港归来,她脱俗的聪明和才华只属于上海。  从此,她的生命如一袭华美的袍,一夜之间横空出世,
期刊
所有的言情小说都在写这两个字,当然不仅仅是言情小说,名著也多如此。记得最早接触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儿时去翻了母亲的书架,书架上两卷本的厚厚的大书吸引了我的好奇心。那时没有兴趣读这么厚的小说,但卷首两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呢?大概这就是所有的人都曾有过的疑问。其实,所有言情故事开始都是一个模式——“真幸福呀!”只是当妻子或丈夫开始不满意
期刊
一  葱绿中流泻着大片苍翠的诏安渐山,双峰齐耸,白云缭绕。东南临浩瀚大海,西北连巍峨乌山。海湾里咸淡的海风徐徐吹来,给登临山峦的我们带来凉爽。走进被称之为“七贤庵”的古色古香建筑,却发现原来是座祠堂。抬头仰望,我看见的是由先人题写的“石榴祠”字样,史籍称这里为“七贤庵”。至于“石榴祠”名称的来历,乃是因为这座渐山千年以来都种植着满山遍野的石榴树,红彤彤的石榴花将绵延数里的渐山装点得绚烂娇艳,故名之
期刊
岁月是一把刀,刀刀催人老,所以,当你日渐年老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人生最大的本钱。接下来的人生,你想的最多的是,你还可以活多久。  当你日渐年老的时候,所有的工作要学会慢慢放下,年老的时候,就该退休养老。这个时候,还能活多久,是横亘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紧迫课题,不容逃避,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思索。  当你还年轻,身体还没衰老的时候,几乎少有人谈论还能活多久的话题。他们在一起
期刊
一  自明朝中期设立县治,时光又匆匆向前,流到了483年后的某一天。忽如一夜春风来,福建南部边城诏安县满城欢欣,它守到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在这块长年寂寞的土地里,有一个沉睡的精灵被唤醒了。  事情的出现绕不开一个人,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队长、党委书记陈万发。2012年5月,他受福建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诏安挂职,任县委常委。  异地挂职这种培养锻炼干部的方式,客观上起到激发当
期刊
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入世或出世,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必然要面临的选择。入世者,为求济世报国,为图光耀门楣,这是多数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人生目标。而一旦遭遇仕途坎坷、政治黑暗,他们有的便转而走向山林,选择隐居,借寄情山水来消解内心的苦闷。  天性爱自然者,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用深居简出来修身养性。此类人选择隐居,可以在自由逍遥中领悟人生、洞察天道。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小吏,此后便一直奉行隐居不仕的
期刊
漳州,自唐垂拱二年(686)建郡以来,有无数的先贤圣哲为之呕心沥血创业发展,使之繁荣;为之辛勤耕耘教化育人,使之文明。然而在这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漳州有幸与朱熹、王阳明这两位儒圣结缘,成为全国一个少有的二圣过化之地,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紫阳过化兴文风  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1130-1200)由朝散郎直宝文阁学士调任知漳州,并于四月二十四日正式典牧
期刊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曾有大济苍生的宏愿。29岁时初涉仕途,出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40岁那年,因“耕植不足以自给”,“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计所迫,而“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又求为彭泽令,这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出仕。当然,他的几度出仕并不真是为了求得一点酒钱(那不过是陶公调侃和自嘲罢了),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匡时济世的抱负。可是,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矛
期刊
相思树的花盛开于暮春时节,像是专为挽留春天的尾巴而举行的鲜花盛典,然后在空中划上一道时光的弧线,缓缓滑翔,直至夏的来临。  一  在诏安悬钟古城的果老山上,是长满相思树的地方。  那是阳光薄金,春风微凉之际,踟蹰于相思树间,一阵馨香轻轻飘送入怀里的刹那间,风卷残云般掏空了思绪。  看似与浪漫无关的相思树,在乡间谱写着最为经典的生命秘笈。《文选?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刘逵注:“相
期刊
我数过的星星,是在外婆家的楼顶上。小时候,一到暑假就会去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外婆的孩子们结婚后,那个家里只剩下外婆一个人住,我的外公早逝,我从来没见过他的模样。  外婆的朋友很多,家里一点都不冷清,夏天的傍晚,吃完饭的阿婆们就跟上班一样,就会准时到外婆家里来,一人手里抓着一把扇子,摇啊摇啊,就摇到楼顶去。我记得有几个阿婆还裹着小脚,头上带着美丽的花,她们一起坐在楼顶乘凉拉家常。  外婆家的院子和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