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与科技含量与日俱增,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动设备。再用原来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这就需要更加新型的管理方法,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B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83-01
在工业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和生产线在不断地升级与改进,自动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動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高和出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地提高,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自动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起来。
一、自动化设备管理概述
自动化设备都是由控制系统、传感器部分和执行元件组成。控制系统常见的有DCS、PLC、SCADA等;传感器按感知功能分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执行元件根据输入能量的不同可分为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类,电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继电器等,气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气缸和气动马达等,液压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
二、自动化设备管理内容
自动化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和统计分析管理等六个重要部分组成。
1.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管理指的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某些规律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是通过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的一项工作。
设备固定资产是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企业资产完整,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严格实施设备资产管理。
2.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来的动态资料系统。设备档案应由设备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并提出建档要求和规定;其它相关部门应负责设备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填写,并及时归档。
设备档案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工作的存储信息,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管理的资料包括: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设备购置合同;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自制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设备附件和工具清单;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设备事故报告;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设备改装、更新技术资料;大修竣工验收记录;设备封存单和启用单;设备报废记录等。
3.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小修管理及实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大修和中修的管理及组织实施。
(1)维修级别
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使用部门组织实施进行;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大修: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
(2)维修体制
事后维修指的是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的维修方式。缺点:修理时间长,耽误正常生产。
预防性维修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设备进行计划修理的维修方式。优点:有计划性,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修理时间缩短,提高设备利用率。缺点: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
生产维修是指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设备采用事后修理。优点:即做好了维护保养工作,又节省了维修费用。
维修预防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最大达可能的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
状态维修是指把PLC直接连接到一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偏差,将自动发生报警。这种维护系统成本高,但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是指把远距离设备的传感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通过中央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
4.备品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是指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事先组织采购、制造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配件为备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计划申请、出入库、维护保养、报废申请;采购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和入库;仓储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保管和出入库。
备件管理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备件资金,合理的库存储备,保证设备维修的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备件管理按工作内容分类:备件的技术管理是指备件管理的基础工作;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从编制备件计划到备件入库这一阶段的工作;备件的库房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到发出这一阶段的工作;备件的经济管理是指备件的经济核算与统计工作。
5.设备状态管理
设备状态管理是指对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状态信息和生产工艺信息实施定期或连续监测,全面动态地掌握系统状态和功能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分类和预警功能、查询及历史信息数据库的应用管理,为生产和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早期的故障信息和维修决策依据。
(1)监测手段
计算机化的监测系统、表盘式的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器、便携测试表。
(2)监测技术及应用
无损探测技术有渗透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射线探伤法、光学探伤法;油液监测技术有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法,适用于齿轮箱、设备润滑系统、电力变压器等;温度监测技术有接触式测温发、非接触式测温法,适用于热力机械、电机、电器等;噪声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往复机械、轴承、齿轮等;振动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等。
(3)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方法
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是指把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及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与设备原给定值作比较,并用定量表示的方法反映其磨损程度的大小,以此为依据分析存在的差异,以提高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水平。
6.统计分析管理
统计分析管理可以对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查、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等原始数据,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提供量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指标、设备经济指标、设备维修帕累托分析、点检记录统计分析、备件库存统计和环境监测数据统计、设备综合效率指标统计等。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科技设备的普及,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中的几个环节,特别是设备状态管理,更是重要环节,是自动化设备管理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自动化设备研究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倪晓峰,许金龙.从“控制过程”把握自动化设备的管理[J].陕西水利,2014,(4)
[2] 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备件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自动化;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B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083-01
在工业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和生产线在不断地升级与改进,自动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動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高和出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地提高,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自动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起来。
一、自动化设备管理概述
自动化设备都是由控制系统、传感器部分和执行元件组成。控制系统常见的有DCS、PLC、SCADA等;传感器按感知功能分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执行元件根据输入能量的不同可分为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类,电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继电器等,气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气缸和气动马达等,液压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
二、自动化设备管理内容
自动化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和统计分析管理等六个重要部分组成。
1.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管理指的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某些规律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是通过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的一项工作。
设备固定资产是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企业资产完整,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严格实施设备资产管理。
2.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来的动态资料系统。设备档案应由设备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并提出建档要求和规定;其它相关部门应负责设备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填写,并及时归档。
设备档案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工作的存储信息,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管理的资料包括: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设备购置合同;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自制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设备附件和工具清单;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设备事故报告;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设备改装、更新技术资料;大修竣工验收记录;设备封存单和启用单;设备报废记录等。
3.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小修管理及实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大修和中修的管理及组织实施。
(1)维修级别
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使用部门组织实施进行;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大修: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
(2)维修体制
事后维修指的是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的维修方式。缺点:修理时间长,耽误正常生产。
预防性维修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设备进行计划修理的维修方式。优点:有计划性,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修理时间缩短,提高设备利用率。缺点: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
生产维修是指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设备采用事后修理。优点:即做好了维护保养工作,又节省了维修费用。
维修预防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最大达可能的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
状态维修是指把PLC直接连接到一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偏差,将自动发生报警。这种维护系统成本高,但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是指把远距离设备的传感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通过中央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
4.备品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是指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事先组织采购、制造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配件为备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计划申请、出入库、维护保养、报废申请;采购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和入库;仓储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保管和出入库。
备件管理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备件资金,合理的库存储备,保证设备维修的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备件管理按工作内容分类:备件的技术管理是指备件管理的基础工作;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从编制备件计划到备件入库这一阶段的工作;备件的库房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到发出这一阶段的工作;备件的经济管理是指备件的经济核算与统计工作。
5.设备状态管理
设备状态管理是指对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状态信息和生产工艺信息实施定期或连续监测,全面动态地掌握系统状态和功能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分类和预警功能、查询及历史信息数据库的应用管理,为生产和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早期的故障信息和维修决策依据。
(1)监测手段
计算机化的监测系统、表盘式的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器、便携测试表。
(2)监测技术及应用
无损探测技术有渗透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射线探伤法、光学探伤法;油液监测技术有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法,适用于齿轮箱、设备润滑系统、电力变压器等;温度监测技术有接触式测温发、非接触式测温法,适用于热力机械、电机、电器等;噪声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往复机械、轴承、齿轮等;振动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等。
(3)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方法
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是指把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及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与设备原给定值作比较,并用定量表示的方法反映其磨损程度的大小,以此为依据分析存在的差异,以提高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水平。
6.统计分析管理
统计分析管理可以对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查、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等原始数据,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提供量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指标、设备经济指标、设备维修帕累托分析、点检记录统计分析、备件库存统计和环境监测数据统计、设备综合效率指标统计等。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科技设备的普及,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中的几个环节,特别是设备状态管理,更是重要环节,是自动化设备管理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自动化设备研究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倪晓峰,许金龙.从“控制过程”把握自动化设备的管理[J].陕西水利,2014,(4)
[2] 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备件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