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中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在这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行为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兴趣 能力 行为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多媒体的作文教学,就是应用多种媒体的手段来辅助作文教学,或者说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而形成的一种新式作文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能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第一,跨越时空,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是校园网,还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写作有关的信息。第二,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使得学生作文内容陈旧、千篇一律。多媒体作文则不同,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儿童成长、大众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多媒体能触发学生写作动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图文展示,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作文。多媒体网络作文关注社会、注重实用。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并不一定都需要,都适合,即使是同类信息,也要会判断哪些是当前要用的。所以网络作文要经常进行一些专题性的信息搜索与处理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再现场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作文时往往题目布置下来,学生却大脑一片空白,无从找寻作文素材。通过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
3.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多媒体作文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三、多媒体能优化作文行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提高作文评改效率。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讲评以学习;把典型的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以吸取教训;还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断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运用电脑,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存盘建档,制作文集或随时取出自己的作品对比、分析。
2.利用多媒体,提高作文阅读效率。 在信息技术条件更为完备的地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批改。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或发EMAIL等形式,在网上进行写作,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翻看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并在文后发表观点或加以批阅。对于优秀习作或优秀的点评,教师也可以及时面向全班讲评或直接在网上发帖点评。这样一堂课的容量远比一般作文课要大得多。
总之,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多媒体网络作文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必将成为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有着美好而光明的前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初中)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兴趣 能力 行为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多媒体的作文教学,就是应用多种媒体的手段来辅助作文教学,或者说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而形成的一种新式作文教学模式。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能跨越时空,提供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第一,跨越时空,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是校园网,还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写作有关的信息。第二,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一、缓慢、刺激度弱,使得学生作文内容陈旧、千篇一律。多媒体作文则不同,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儿童成长、大众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使得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多媒体能触发学生写作动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图文展示,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作文。多媒体网络作文关注社会、注重实用。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并不一定都需要,都适合,即使是同类信息,也要会判断哪些是当前要用的。所以网络作文要经常进行一些专题性的信息搜索与处理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再现场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作文时往往题目布置下来,学生却大脑一片空白,无从找寻作文素材。通过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
3.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多媒体作文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了。
三、多媒体能优化作文行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提高作文评改效率。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讲评以学习;把典型的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以吸取教训;还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断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运用电脑,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存盘建档,制作文集或随时取出自己的作品对比、分析。
2.利用多媒体,提高作文阅读效率。 在信息技术条件更为完备的地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批改。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校园网或发EMAIL等形式,在网上进行写作,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翻看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并在文后发表观点或加以批阅。对于优秀习作或优秀的点评,教师也可以及时面向全班讲评或直接在网上发帖点评。这样一堂课的容量远比一般作文课要大得多。
总之,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多媒体网络作文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必将成为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有着美好而光明的前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初中)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