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体散文的学与教

来源 :新作文·教学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记是记录游览经历的一种散文形式。它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记录风土人情,吟咏人文胜迹来表达作者的情思。游记记述了作者对特定空间的观察、对景物的解读、对环境的感知,又讲述了发生其间的历史事件及人类活动,因此它不仅能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又具有极其丰厚的人文内涵。
  旧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独立的现代游记教学单元,只有几篇文言文,如典型的《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部编版教材八下安排现代游记单元的学习,初二学生为什么学游记?我想学游记是为了教会学生更好地写游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了一种生活常态。现在学生写游记更多的是关注沿途的景美,很多时候只是沿途景物的罗列,情感也往往只是停留在 “大好河山”、“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些浅表的感受和抒情层面上,这样的游记会给人一种单调浅薄的感觉。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叙写沿途风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就会使这些景观打上个人的印记,这样的游记就能彰显出个性的魅力。
  八年级如何教学游记体散文?结合游记的特点及八下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学游记体散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理游踪——赏风貌——悟情思——品语言
  (一)理游踪
  (1)游记是散文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换来组织文章内容是游记散文最为普遍的结构形式。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理清作者的游踪。在教材的思考探究中都设计了相关题目,如:
  例如: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一: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这题训练的要点就是理清作者的游踪。可根据课文梳理出:驶向各拉丹冬——在草坝字上安营——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再入冰河(第二天)
  再如《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写法独特。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玉龙雪山——丽江坝——丽江城——四方街——出城——越入金沙江。
  (二)赏风貌
   游记作品中的风貌不仅有作者沿途所见的山水风光,还包括沿途的风土人情、人文胜迹等。在阅读时要注意:
  (1)把握写景方法  分析景物特点
  游记散文离不开写景。因此把握写景方法、分析景物特点是教学阅读散文的重点。在教材的思考探究中都设计了相关题目,如:
  《壶口瀑布》思考探究一:
  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壶口瀑布》思考探究二:
  作者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獨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二: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游记中常见的写景方法有这样几种:
  1. 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重点描写了第一天在各拉丹冬的经历,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山峰(高峻、雄壮、变换莫测)——砾石堆四顾(冰封晶莹、冰河辽阔)——冰山(图案难以名状)——冰塔林(晶莹纯美)
  2.定点换景法(游目换景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壶口瀑布》描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时,采用了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俯视龙槽(突出“奇”)——仰观河面(突出“雄”)——俯视河水跌入“龙槽”(突出“险”)——平视龙槽两边(突出“美”)——俯视脚下巨石(突出“静”)
  (2)关注人与事 体会其作用
  游记散文和一般纯写景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不同在于它除了会对沿途所见的山水景物细致描摹之外,往往还会写沿途所见的风土人情及自身感受等。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内心体验,《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花了大量笔墨以类似小说的笔法写了为游人赶车的车夫,教学中要关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在教材的思考探究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三: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游记中关于人与事的叙述一般来说有这样一些作用:
  1. 突出景物的特点,传达人物的生活态度。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反复写身体的不适是为了突出自然环境的艰险,表现作者的乐观、坚强;《登勃朗峰》写赶马的车夫表现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信的工作态度。
  2. 表现当地的人文内涵。如《一滴水经过丽江》无论是对城市历史的追述,还是对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寄居的客人及夜游欢饮的游人等的叙述都是为了表现丽江独特的人文风情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正是源于这一点,丽江吸引了中外游客。
  3.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登勃朗峰》赶马的车夫是勃朗峰的主人,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原本美丽的山峰更加显出诱人的魅力。
  (三)悟情思
   写沿途风貌是游记的载体,抒发情思是游记的灵魂。游记中,作者总会或显或隐地对特定风物、人情等作出审美评价,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情绪和感受。因此,教学游记散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把握游感。如:
  《壶口瀑布》思考探究三:   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如何感悟作者情思?
  1. 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情思的语句。如《壶口瀑布》最后一段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并引发思考。
  2. 依据景物特點感悟作者情思。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作者所写之景和所状之物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将作者情感的“借代物”——沿途风貌,还原为作者的喜怒哀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作者笔下冰河难以穿越,冰山上的图案难以名状,冰窟中的冰体难以细数,这种种“难”的特征显示了自然本身的伟大与神秘,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礼赞和敬畏之情。
  有些游记散文,作者往往在记游的基础上阐述事理或揭示哲理,阅读这类游记散文,要紧紧抓住所写景物的特征,细心领悟作者着意揭示的道理。《壶口瀑布》中作者发出议论:“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断文字是由“河水在不断反抗着石壁的约束,冲流激荡,改变着石壁的形态甚至壶口的位置”这个特征生发的,从而揭示了未经磨难就不能“成人”“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道理。
  当然,阅读游记有时候还要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身份、阅历、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解读。
  (四)品语言
  景物的描摹是抒情的基础。游记离不开对景物多角度、形象化的描写,且描写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景物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游记散文语言的形象美。在教材中也设计了相关题目,如《壶口瀑布》思考探究四:
  反复阅读课文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思考探究四: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游记散文的文字优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绘形象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以及运用的表达效果,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形象生动的修辞、朗朗上口的音韵等。同时好的游记散文,往往独具语言风格。如本单元梁衡的游记语言畅达凝练又带有古典气息,马丽华的游记语言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精彩的描写句、精炼的哲思句、幽默的点染句比比皆是,马克吐温的游记写景部分语言形象传神,写人叙事部分语言有一种“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使人读来感到妙趣横生,阿来的游记语言富有诗意,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节奏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游记散文的语言风格,需要认真研读文章,通过反复比较和仔细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出来。
  掌握了阅读游记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让我们亲近山水,了解自然,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滋养。
其他文献
摘要: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改进课堂生态和课堂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師不懈探求的命题。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前言: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要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其中师生互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和谐、民主、平等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通过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去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助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其全面发展[1]。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从业所需知识,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探索的方向,语文是中职教学中需要重点教授的课程,通过运用独特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行动导向教学被广泛应用于中职教学中,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中职语文   语文是语言文化的基础课程,课程宗旨是注重基本思维发展,
期刊
摘要:目前,经典诵读教学已经走进了小学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小学重视研究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但是,现阶段的研究忽略了不同学段学生的各自特点,缺乏针对性教学策略的研究。然而,小学生的年龄跨度一般从6岁到12岁,不同学段的学生发展水平不同,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必然也无法完全相同。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更应该重视起经典诵读教学。文章当中便对于小学高段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研
期刊
【摘要】深度阅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本文從深度阅读的意义、深度阅读的方法指导、提高兴趣主动地进行深度阅读等三个方面,结合笔者本人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深度阅读 小学语文 实践与思索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深度阅读是文化传承与文明传播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就应提倡让孩子
期刊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我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尤其迅速,几乎涉及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因此,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对象,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近些年新兴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日常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将知识点规整成为一
期刊
摘要::伴随着的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尤其是中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改变,迎来了很多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在目前认清“互联网+”时代是一大必要趋势,而且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采用合理的策略,才能最好的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由此,本文对“互联网+”下的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改进思路,
期刊
摘要:当下高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与实效不佳形成强烈反差,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我们思政课教师的当务之急。讲好政治,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是我们上好思政课的要求。  关键词:用学术 讲政治  中央党校在2017年初明确提出“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要求,《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强调“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这就明确了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
期刊
摘要:现阶段,教育事业与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结合,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得到了创新。微课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之一,它具有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优点,这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课堂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微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喜爱,还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的应用微课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在很多
期刊
摘要: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建国初期他在许多报告、讲话、批示和书信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论述到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教育工作的新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二是要学习苏联的教育科学,三是要认真总结解放区的教育;四是要对旧教育、旧学术思想进行改革和批评。他这些教育思想对建国后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成就、历史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