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反,它是指主动、独立且不受他人支配的學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改革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形式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生为本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各学科教学愈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日渐增强,相比于被监管、被掌控,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以自主学习为根本,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探究。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1.课堂以问代讲,促进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而思维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并且,“学而不思则罔”,特别是对于数学来说,如果一味学习而不加思考,则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这进一步体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而考虑到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取以问代讲的策略。即将所要传达的知识融合于问题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独立挖掘出知识内容,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我便尽量以问代讲。首先我给学生出一道谜语:“家中买回一本书,能分春秋和寒暑。一天一页读一遍,读完便是新年初。打一生活常见物。”这时学生开始思考,并根据生活常识猜出是“日历”。然后我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并继续设置问题:“关于年月日你知道哪些知识?”“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每月有多少天的方法?”等等。而在介绍闰年时,我提问道:“同学们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多久过一次?如果一位同学每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使学生时刻跟紧老师的步伐。从而保证课堂质量,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打开良好开端。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技巧
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为在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时时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很多知识需要靠学生独立去获取。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数学思想是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一课时,因为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便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该思想独立探究。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加法运算律,在学生掌握之后,我进行引导式提问:“加法和乘法有哪些相似之处?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乘法?”这时学生通过简单的举例验证,发现交换律同样适用于乘法。这样学生就找到了一点加法和乘法的相似之处,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这一相似点推导二者其他的相似之处。之后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证明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存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力。
3.小组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师本观念过强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颠倒了主次,使得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差,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往往习惯掌控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懒惰性情。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进行深入改革,以小组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这一方面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促进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弥补个人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因为这节课内容难度适中,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比如:晾衣架、篮球架等等。然后我设置探究性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的结构都设置成三角形呢?设置成长方形是否可行?”然后我给各组学生下发一些木条和图钉,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学生合理分工,有的用木条拼接成三角形,有的用木条拼接成长方形,最终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适当改革。争取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钱霞.刍议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2]刘怡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改革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形式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生为本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各学科教学愈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日渐增强,相比于被监管、被掌控,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以自主学习为根本,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探究。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1.课堂以问代讲,促进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而思维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并且,“学而不思则罔”,特别是对于数学来说,如果一味学习而不加思考,则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这进一步体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而考虑到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取以问代讲的策略。即将所要传达的知识融合于问题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独立挖掘出知识内容,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我便尽量以问代讲。首先我给学生出一道谜语:“家中买回一本书,能分春秋和寒暑。一天一页读一遍,读完便是新年初。打一生活常见物。”这时学生开始思考,并根据生活常识猜出是“日历”。然后我引出本节课的题目,并继续设置问题:“关于年月日你知道哪些知识?”“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每月有多少天的方法?”等等。而在介绍闰年时,我提问道:“同学们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多久过一次?如果一位同学每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使学生时刻跟紧老师的步伐。从而保证课堂质量,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打开良好开端。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技巧
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为在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时时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很多知识需要靠学生独立去获取。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数学思想是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一课时,因为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便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该思想独立探究。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加法运算律,在学生掌握之后,我进行引导式提问:“加法和乘法有哪些相似之处?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乘法?”这时学生通过简单的举例验证,发现交换律同样适用于乘法。这样学生就找到了一点加法和乘法的相似之处,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这一相似点推导二者其他的相似之处。之后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证明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存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助力。
3.小组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师本观念过强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颠倒了主次,使得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较差,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往往习惯掌控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懒惰性情。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进行深入改革,以小组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这一方面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促进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弥补个人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因为这节课内容难度适中,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比如:晾衣架、篮球架等等。然后我设置探究性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的结构都设置成三角形呢?设置成长方形是否可行?”然后我给各组学生下发一些木条和图钉,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学生合理分工,有的用木条拼接成三角形,有的用木条拼接成长方形,最终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适当改革。争取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钱霞.刍议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2]刘怡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