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只要注重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探讨,学会说理,多措并举,就会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学生 能力 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也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授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让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预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在课前就进行的上课学习的准备活动。要培养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学生的预习开始抓起,是一条很好的路径。无论是何种预习,都要在数学教师的主导下地行,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预习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有目的的去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预习提纲过渡到不依赖预习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单项式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和思考问题:哪位同学能列举一些数与字母的乘积的式子吗?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是怎样定义的?给你一个单项式,你能说出它的系数、次数吗?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是单项式吗?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对答案后讲解,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预习能力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培养学生生活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七年级下期,学生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7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800元,就还差2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出给学生时,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同学们兴趣很大,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可以着手设计一些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去不断探讨,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思考新知的思维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做出结论,发现知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对于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先让学生按不去分母的方法做,学生感到很麻烦。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能不能把方程中的分母去掉?根据是什么?你试着算一算,这时方程的解有变化吗?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运用语言,学会说理,学会辩论。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已说出数学定义、定律、公式,用语言说出解题的思路、过程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矩形的性质时,有一条性质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一个矩形,然后画出它的两条对角线,沿着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剪开,让学生观察,一个矩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但是其他的都沒有变,仍然有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个特性,因而得到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重要。进入八年级下期学习以后,学生要掌握学习相似形的知识。这时候我把学校操场上去上,让学生带上有用的测量工具,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通过这次测量活动,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从这次实践来看,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多措并举,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沈阳出版社,2006-10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3]苏步青,谈谈怎样学好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2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学生 能力 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也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授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让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预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在课前就进行的上课学习的准备活动。要培养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学生的预习开始抓起,是一条很好的路径。无论是何种预习,都要在数学教师的主导下地行,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预习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有目的的去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预习提纲过渡到不依赖预习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单项式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预习要求和思考问题:哪位同学能列举一些数与字母的乘积的式子吗?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是怎样定义的?给你一个单项式,你能说出它的系数、次数吗?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是单项式吗?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对答案后讲解,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预习能力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培养学生生活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学以致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七年级下期,学生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7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800元,就还差2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出给学生时,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同学们兴趣很大,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可以着手设计一些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去不断探讨,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思考新知的思维过程。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做出结论,发现知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对于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先让学生按不去分母的方法做,学生感到很麻烦。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能不能把方程中的分母去掉?根据是什么?你试着算一算,这时方程的解有变化吗?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运用语言,学会说理,学会辩论。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已说出数学定义、定律、公式,用语言说出解题的思路、过程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矩形的性质时,有一条性质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一个矩形,然后画出它的两条对角线,沿着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剪开,让学生观察,一个矩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但是其他的都沒有变,仍然有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个特性,因而得到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重要。进入八年级下期学习以后,学生要掌握学习相似形的知识。这时候我把学校操场上去上,让学生带上有用的测量工具,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通过这次测量活动,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从这次实践来看,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多措并举,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沈阳出版社,2006-10
[2]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3]苏步青,谈谈怎样学好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