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在海军服役时期的许光

  2015年10月13日,一位已故老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2013年1月6日2时44分,老人因肺癌医治无效,走完了84岁的人生。斯人已去,高风永存。当我们回望老人的一生,他走过的每一步路,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无不见证了他“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的形象。
  他,就是许光,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原型,一生深深扎根在人民中间的“将门布衣”。


  这是一次艱难的决定,也是一次痛苦的抉择。
  1965年的一天,一位将军父亲要亲手脱下儿子的军装。
  这位父亲,就是传奇将军许世友。儿子,就是共和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优秀舰艇长许光。
  许光眼睛里闪着泪花,因为,他在部队的前程,于己于国,不可估量。他心里不同意,十万个不同意。
  此时的许世友将军,一位铁血汉子,也是眼含热泪,极其痛苦纠结。当初他亲自将儿子送进部队。那时,许光刚刚19岁,作为解放后大别山老区5万个幸存者之一,他辗转来到许世友身边,第一次父子重逢,他一脸年轻稚气,过早饱尝动荡与不安的他,大字还不识一个。一切都是“0”。然而,他不抱怨,不懈怠,十年苦读,凭借超常的毅力和超人的意志,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优秀舰艇长。
  现在,许世友要亲手脱下他的军装,“断送”他的前程。
  “好吧,我回去孝敬奶奶。”许光终于做出决定。与其说是他的决定,不如说是听命于父亲的决定。尽管眼里含泪,但回答是坚定的。
  “大安,你是我的好儿子!”许世友将军眼含热泪,拍拍儿子,声音哽咽。
  许大安是许光的原名,许世友将军送他进部队时,为他改名为许光,取意在哪里都能发出自己的光芒。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忠孝”的民族。然而,忠孝不能两全,历史上的人物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大忠大孝的将军,倥偬一生,枪林弹雨,精忠报国,出生入死,可谓为党和人民献出一生。而在老将军的心头,不能为母尽孝,一直是他慰藉不了的一个痛。将军曾语出惊人:“我死后不火化。”
  当初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他没有签字。他想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一个司令员给出的理由是:“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
  许世友将军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 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却因公务缠身,错过了给母亲送终,成为终生的憾事。当时他就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世友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
  许母是一位和岳飞母亲一样凛然大义的母亲。一次儿子撤离苏区时冒着生命危险夜里潜回家中与她告别,被闻讯赶来的敌人包围。她督促他不要管她,赶快离开,回队伍上去。他才撇下母亲,含泪离开。许世友将军那次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时承诺过:“娘啊,我生前不能为您尽孝,死后一定要埋在您的身边,为您守坟!”
  忠已尽,义已至,母亲是普通的母亲,儿子是普通的儿子,所以,对许世友将军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的批示是:“下不为例。”
  父亲的遗憾,许光怎能不懂?父亲的请求,他又怎能拒绝?
  祖母年事已高,过不惯城里生活。父亲非常想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但又重任在肩,军务繁忙,不能回乡侍奉。他理解父亲尽孝的决心,也理解父亲让他回乡替其尽孝的艰难决定。为了父亲能够全身心投入国防事业,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许光以大局为重,毅然服从父亲的决定:替父尽孝,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
  回家那天,许世友将军摆了一桌菜,叫上家里的工作人员,给许光送行。将军那天含着泪对儿子说:“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能回家尽孝,只能由你代我回乡好好服侍你奶奶了。”


  1929年,烽火岁月,风雨如磐,许光顶着“红军后代”的光环出生了。却也因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亲属的迫害和追杀,过早饱尝了动荡不安的颠沛生活。
  许光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是许世友将军与结发妻子朱锡明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们所生育的三个儿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幸运儿。
  父亲许世友给他取名黑伢。黑伢有两年在苏区相对安生的生活。不到3岁,鄂豫皖根据地失守,父亲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年幼的他便和奶奶、母亲、姑姑一起留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
  其间,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亲属进行残酷的迫害和追杀。许世友与家人失去联系,许母劝许光母亲改嫁。之后,许光由奶奶、姑姑带着留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7岁时,许光参加儿童团。一次,敌人“扫荡”鄂豫皖根据地,下令放火烧山,许光随奶奶和姑姑在山洞中躲了三天三夜,终于保全了他的性命。
  这段成长经历,在许光被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被班主任老师李心田了解后,以他为潘冬子原型,创作出《闪闪的红星》。后被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闪闪的红星》,风靡全国,影响了几代人。
  1948年春,许世友将军寻找亲人的家书在大别山传开,最后辗转到了许母手中。许母得知17年没有音讯的儿子,不但没有战死,而且还在山东军区担任司令员,便带着孙子许光找到儿子的战友、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的王树声,要求他帮助联系上儿子。   就这样,王树声在联系上许世友将军后,将许光送到他身边,父子得以重逢。
  看着大字不识一个却目光闪亮的儿子,许世友将军百感交集。他问儿子今后有什么打算。许光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许光很快被送进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许世友叮嘱儿子:“年轻人,要趁着年轻多学习文化知识,将来的新中国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保卫和建设。”
  此后,许光相继读完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成长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是听从父亲的叮嘱,也是继承发扬父亲的优良作风,许光做人,一向严格自律,老实低调。在校期间,他从不向战友炫耀自己的家庭和出身,反而比别人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进入北海舰队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厉,抱负更为远大。先后6次立功受奖,并圆满完成了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任务,逐步成长为共和国首批北海舰队优秀的舰艇长,为捍卫祖国海疆安全,做出了一名年轻军官应有的贡献。
  而正是这个时候,许光听从了父亲的决定,离开部队,回到大别山深处的家乡新县,任县人武部参谋,从此再没有离开家乡。
  许世友被誉为“传奇将军”,一生受人敬重。同样,许光回到家乡的几十年,将孝敬祖母的初心,放大到一心为民的公心,从黑发到白首,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为后世抒写了他“将门布衣”的传奇人生。


  五月的大别山,莺飞草长。许光墓前,鲜花正放。
  山风浩荡,静默在风中的背景墙,“活着要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轻轻读来,依然让人忍不住落泪。屏住呼吸,这谆谆的教诲声,犹在耳畔回响,犹在山谷回荡。
  到达新县的第二天上午,记者踏进许光生前的家,北墙上,日历静止在2013年1月6日,许光的祭日。
  不足70平方米,很难想象,这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长子、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生前的“寓所”。
  满目破旧而简陋的家什,塞满狭小的空间。厨房门前堆满过冬的煤球。煤火炉上一把破旧的水壶锈迹斑斑。一台老式缝纫机摆放在床头。衣架上一顶旧草帽,一双破手套。书桌油漆脱落,一副老花镜放在摊开的《参考消息》上面,《解放军发誓紧盯日战机动向》的文章被认真地圈圈点点,旁边的笔记本上写有清晰可见的心得体会……
  一切等在这里,如同老人出门了,随时就会回来。
  当年,许光带着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嘱托,回到家乡新县人武部,任参谋长。他一边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年迈的祖母。他给父亲写信,汇报祖母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给祖母读父亲的回信,讲父亲的故事。半年后,老人寿终正寝。此时,许世友将军正在东南沿海视察海防、指挥备战,没有时间回老家,许光毅然代替父亲为祖母送终。
  祖母去世后,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心有愧意,他打算让儿子重新回到作战部队。回新县前,许光是一名优秀的艦艇长,重回岗位,他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再说,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肖永银将军也提出让许光再回到部队。
  可许光选择了留下。同时,他还要完成父亲的另一个重托。
  1979年和1980年,许世友将军先后两次以绝密件给长子许光写了亲笔信,立下土葬遗嘱。1979年10月22日信中说:“邮去现金50元整。这50元钱是为我准备后事用的。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并让秘书告诉许光:“要本着节约的精神,不要花钱太多。”1980年11月16日许世友将军又给许光邮来200元钱让做棺材,并在信中叮嘱:“棺材不要做得太好,比一般老百姓做的棺材要差一些才行,防止人家提意见。做得太好了,老百姓看到会讲闲话的。”许世友将军病重期间,又亲口告诉许光:“当兵3年无孝子。我当了一辈子兵,生前没有尽孝道,死后想埋在父母身边尽一份孝心,不知是不是能如愿。”
  许世友将军逝世后,许光不负父亲重托,及时通过组织向中央和军委汇报许世友将军回故乡安葬事宜,做了大量工作。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许世友将军还乡土葬,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许世友将军魂归故里,葬在母亲坟墓旁边,实现了“活着要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的拳拳心愿。


  许光一生多抉择,也一生多放弃。
  1982年,他已接近副团职最高服役年限,省军区准备提拔他担任信阳军分区副参谋长,他主动提出转业;1985年,父亲去世,将军的老部下愿意在军区机关给他安排个位置,他回答:“父亲在不在,我都一样留在新县。”
  随着年龄的增长,抉择一次比一次充满诱惑,他一次比一次放弃得坚定。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党的嘱托、人民的期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当年许光选择了留下,更深层的原因,是他这个生于斯、长于斯,一生朴实、宽厚的军人,骨子里与家乡已有着割舍不下的赤子情谊。
许光夫妇 ▲

  回归大别山48年,是他孺子牛一般负重前行的48年,也是他将孝敬祖母的初心光大到服务全新县广大人民的48年。扎根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当年的战友,不少成为将军或地方高官,他们多方寻找许光并表达对他的关心,许光却非常淡然,从没有说到任何困难和需求。在他看来,当年父亲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山,是乡亲们需要革命,旧中国需要改天换地。今天自己回到家乡,是老区需要建设和发展,乡亲们期盼过上好日子。他多次意味深长地讲,共产党员不一定非要当将军、扛将星,才算有光明的前程,扎根农村在革命老区工作,同样无上荣光。   20世纪70年代的新县,还相当贫穷落后,“一个灯泡亮全城,一个喇叭响全城,一根烟功夫逛全城”,脚踩“水、泥”路,一到晚上,整个县城有灯光的地方找不出几处来。一度百姓“通话”和“通电”难题,成了县里的头等大事。许光为此四处奔波,多次到地区、省里反映情况。
  1969年春,许光负责筹建新县千斤乡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道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全靠肩挑背扛,就连几吨重的水泥杆也是靠人一步一步搬到山顶。许光不顾环境恶劣和条件艰苦,带领工人连续施工300多天。
  采访中,记者有幸见到当年参与架设3.5万伏高压线路的许光同事,谈起以往,老人依然激动得手舞足蹈,说到动情处,竟孩子般地抹起眼泪。“那个时候干啥都是人拉肩扛,就连几吨重的水泥杆也是靠人一步一步搬到山顶,一根根往山里栽。”
  奋战在一线的许光为此肩膀上磨出血泡,血泡磨出老茧,病倒了也不休息。战友们心疼地劝他歇一歇。他说:“我是党的儿子。”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300天的血拼死战,从山外到县城的3.5千伏高压线路架通了,老区人民听到了来自外界的声音,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他们的新生活,他们敲锣打鼓,拥上街头,整个小县城沸腾起来。
  许光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新县属大别山区,每年讯期暴雨成灾,给山里人民的生活及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不安和隐患。1987年7月,新县大雨成灾。县里让许光负责箭厂河、陈店、郭家河等几个乡镇的防汛抢险工作。一次凌晨一点多,许光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紧急通知,要求务必连夜赶到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尽管当时身体抱病,许光还是冒雨赶到所包乡镇。由于连下暴雨,多数道路已被洪水冲毁,吉普车突然栽入一个两米多深的水坑,惯性的力量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许光整个头部从前挡风玻璃中撞出来,当场重伤昏迷。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头部伤口有5处之多,最严重的一处从额头到面颊整整缝了36针,经过9天9夜的紧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而他醒来看到身边熬紅双眼的妻子,问的第一句话则是:“这场暴雨老百姓受灾没有?”负伤后本应在家休养,但许光考虑的仍然是水库安全,当伤情稍有好转,就立即赶到最前线逐个水库排查。在那场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季节,许光所负责的几座险库安全度汛,没有发生任何险情,受到了河南省和信阳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不忘初心,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永葆本色。
  许光的本色,就是他永远不忘记自己是“党的儿子”,永远老老实实做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
  在担任新县人武部副部长时,许光分管后勤工作,曾主持修建了人武部办公楼和综合仓库。施工期间,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大到上千万元的工程,地上掉了几枚钉子,他都会弯腰捡起,交到工人手中,并严厉地说:“虽然是几颗小钉子,但都是公家的财产,我们一点儿也不能浪费!”他还把现场的碎木屑收集起来,给施工工人烧水喝。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浪费就是最大的耻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物资奇缺。许光带领干部下乡时,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示感激之情,经常会想方设法在他们的餐桌上多加几个菜,有时是鸡蛋,有时是豆腐。许光清楚,这些鸡蛋和豆腐都是百姓嘴里省下来的,他吃不下。曾向乡亲谎称他们是回民,回民有“三不吃”。
  在担任新县人武部副部长的20多年,许光致力于当地国防和民兵组织建设,头戴一顶草帽,身背一个水壶,脚穿一双解放鞋,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
  转业到地方担任县领导职务后,许光依然保持本色,亲力亲为,经常深入到乡镇村落、田间地头,听实话、摸实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往往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连孩子的高考都顾不上陪伴。
  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许光,知道什么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喜欢不喜欢,也就处处严于律己。同事好友无一不说许光谦和低调。曾经,许世友将军故居管理处一位领导向前来瞻仰的群众介绍许光,竟无一人相信这个比普通百姓还要普通的人竟然就是共和国元勋许世友将军的长子。
  采访原新县人大委员会王主任,他回忆说:当年,许光为了防汛身受重伤,却从没有提出评残的要求。甚至在他个人离退休问题上,因年龄问题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好多人都劝他去找王树声将军的夫人杨炬,做个1948年就已经参加工作的证明,就可以办理离休,他却说:“国家有政策,就按政策办。比起那些牺牲的老红军后代,我现在幸福多了!这个特权我不能用。”
  “这个特权我不能用”,这回答,让人心生敬佩,肃然起敬。记者油然联想起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的陈岩石。剧中的老革命陈岩石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了一堂特殊的党课。1945年,为了争取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特权”,他申请入党。年仅15岁的他,虚报了两岁年龄,后来因为这两岁,他从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没能晋升副省级。当人们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想想已经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在申请入党的时候,他们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想法。不是共产党员就没有资格背炸药包,他为这一生能拿到这个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而骄傲。
  “这个特权我不能用”,许光是这样说的,何尝不是这样做的?
  2001年,县里的一批退休干部因为医疗报销比例低,决定向县里申请补助,他们到许光家里签名时,许光不但不签字,还劝他们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多考虑组织的困难,而不是给组织添麻烦!”
  他不仅不给组织添麻烦,还处处考虑组织的困难,为组织排忧解难。
  20世纪90年代初,到新县拜谒许世友将军墓的游客大量增加,县里打算把将军故里开发成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许光主动提出把自己的“祖业”—许世友将军故居无偿捐赠给政府。
  他常说大爱无边,就让他用自己的一丝薄力,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为人民服务的几十年,常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渠道,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许光是河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和新县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1989年从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
  他经常对子女说,他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也很知足。他一生最无悔无愧的是,从没有说过一句有损党的形象的话,办过一件有损党的声誉的事。就连“文革”期间,作为《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原型,险些受到江青集团的迫害,他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也没有动摇过。
  退休后的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每天《新闻联播》是必看的。一次,看到新闻播报说日本与中国争钓鱼岛,他气得对着电视大骂日本痴心妄想。他说:“若是夺钓鱼岛,我一定要上战场,保家卫国。想当年,我也是一名光荣的海军舰长。”
  报纸也是必看的,尤其是《参考消息》。他常和同事、好友或者子女探讨一些国家大事。一次晚饭后,许光看完报纸后突然问二儿子许道仑:“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么早就在实行市场经济,要么也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为什么只有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呢?”还没等儿子反应过来,许光就接着说:“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是主要原因!”大女儿许道江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考军校,父亲曾“辅导”她考试政治时要注意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讲清楚,还结合自己在人大工作的体会给她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2012年秋天,许光体检时发现肺癌已转移并迅速恶化,他原本拒绝治疗,但儿女们苦苦相劝,许光才答应住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担心医疗待遇超标,他对主治医师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用进口的药,二不做过度治疗,三不给子女添麻烦。根据他的病情,会诊专家及几位医师都劝他积极配合。他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过。这辈子遇到大风大浪我都没怕过,这小病小灾对我来说算什么?这个病是富贵病,花再多的钱最后也是人财两空,我只是一个普通干部,收入有限,昂贵的医疗费我也负担不起。再说,我们家是老区,群众生活还很苦。让公家报销太多我会寝食难安,还是保守治疗吧。”
  2013年1月6日,弥留之际的许光,做出了一个常人所不能的决定,把一生积蓄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记者站在许光最后的“寓所”,再一次陷入沉默。很多人搬家越搬越大,越搬越宽敞,许光的家也搬了几次,却是越搬越小,越搬越简陋。
  许道仑此时向记者讲起他父亲关于房子的两件事。许光在人武部时,单位分配住房,按照级别他可以分到一处团职房。他却主动让给了一位外地调入的普通干部。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县里照顾许光一套较宽敞的院落,刚刚住进两年,县委机关新建家属楼征不到地,他知道后,二话没说,主动提出拆掉自己的院落,无偿让出地皮。一次,大女儿许道江从北京回来探亲,才发现已经搬家。父亲带着一家人租了一个小房子,还在山坡上,一到雨雪天,路特别滑。当她看到已经60多岁的父亲,连外出都那么艰难,搂着父亲的肩膀大哭。可父亲反而安慰道:等房子盖好就方便了。家属楼建好后,许光却只要了一套最小的两居室“蜗居”其间,直到去世。
  生于大别山,归于大别山,许光把一切为民的情怀融入了他赤子的血脉。经历了烽火岁月与和平年代的许光,他84年的传奇人生,留在了群众心中,刻在了大别山巅……
  同时,他也把自己从父亲许世友将军那里继承的“精忠报国,视百姓如父母才是大孝”的家风,留给了他的子女,也留给了他身边的党员干部。


  “一辈子忠于党,绝不动摇;绝不利用将军的影响谋半点私利;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不搞特权,不给组织增添麻烦。”许光也和父亲许世友将军一样,将一生恪守不渝的家风家训,毫不动摇、毫不走样地传授给子女后代。
  1978年,许光的大儿子许道昆高中毕业,恰逢许世友将军的老部队在新县征兵。时任县人武部副部长的许光是全县征兵领导小组负责人,因为儿子不满18岁,他当即拒绝了儿子的入伍请求,并让他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锻炼。直到第二年,许道昆才穿上军装,如愿以偿。后来小儿子许道仑也到了部队。儿子们在部队,他从不托人为他们去说情,更没有找父亲许世友帮助提干,两个儿子服役期满,全部复员回乡。至今,他们仍是单位普通的干部、职工。他儿媳下岗,照样在街上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摆摊。二女儿本来是师范大学毕业生,想托父亲留在城市,他却一口拒绝。对最为疼爱的大女儿,入伍时许光送给她一只珍藏的在舰艇学院學习时苏联教授赠送的手表和女儿在中学时代的13张“三好学生”奖状,嘱咐她成为一名有文化有知识的军人。回忆起父亲,电话中她几度哽咽。她说起每次回家探亲,在信阳下了火车,然后再坐几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才能够回到新县,有时连车票都买不到,即便这样,父亲许光也从没有动用公车接送过一次。每次父女见面,父亲反复叮嘱的都是一句话:要生活低标准,工作高标准,给党争光,不要抹黑。许道江说她入伍时,父亲送给她一个皮箱,里面全是她上学时的奖状,勉励她到部队后要像上学时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3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为她在部队托过人情。大女儿牢记父亲的嘱托,一步步成长为二炮后勤卫生部部长,是二炮第一个军事学女博士。
  许道仑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无论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如何艰难,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老规矩,就是每年的大年夜,父亲必须将红军街上的孤寡老人及五保户、特困户、伤残老人请到他们家中过一个团圆年,甚至还将他们家过年的米面、肉油资助给这些老人。一位多年受许光资助的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娃儿呀,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钱为我治病,临终你又守在我身边,我死也闭眼了!”如今那些健在的老人们,一提起许光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多年来,许光省吃俭用,从工资中挤出“节余”,资助红军后代130多人次,总计10余万元。
  这不是物质,这是滚烫的赤子之心。
  积善兴邦,好家风必将筑起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形成磅礴的社会正能量,成为和谐社会的根基,成为匡扶社会正气的澎湃洪流,推动文明中国、廉洁中国恒久致远。
  采访返程,难以平复的心潮,依旧随着大别山的山峦起伏、激荡。车窗外,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片片,一丛丛,鲜艳夺目,热烈奔放。恰在此时,《映山红》的旋律响起来,由远而近,由弱到强,由耳畔到山间,到整个大别山上空。眼泪不知什么时候已夺眶而出……
  “潘冬子”走了,红星还在闪耀。
其他文献
4月1日至2日,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省文联的51个团体会员和全省64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推动新时代河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河南
期刊
春风浩荡,潮涌中原。近年,致力于打造全国一线中心城市的郑州市,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尤为快捷。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郑州锦艺四季城苏屯6号院D地块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锦艺苏屯项目),就是提升当地居民住房品质的民生工程。这个项目,由隶属于锦艺集团的河南锦轩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合同总价5亿多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由10多栋高层住宅及社区配套设施组成。2016年11月,经公开竞标,由
期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培根铸魂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自河南省第七次文代会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省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李学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李学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世间有造就伟业的英雄,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英雄,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李学生就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  这是2005年习近平对李学生事迹的亲笔批示,时光或许久远,记忆历久弥新。  12年后,2017年的夏天,记者从李学生的出生地商丘市睢阳区中华楼村至他牺牲的温州市鹿城区金温铁路K230+800米处,千里跋涉,探寻他生命
期刊
1935年5月,四渡赤水后暂时甩开了敌追兵,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有了难得的休整时间。11日,毛泽东来到“红一连”,了解连队作战、党支部建设等情况。说话间,开饭时间到了,炊事班长用在井冈山打土豪时缴获的一个红色搪瓷盘,端上一盘煮南瓜。毛主席指着菜盘高兴地说:“菜盘是红色的,又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这很好。你们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后来,连队官兵把它用红布包好,珍藏至今,里面体现的听党
期刊
“世遗”名头不只是旅游招牌,更意味着愈发厚重的保护责任,千万不能用“入遗”后的过度开发“毁遗”。  继前两天的可可西里后,波兰当地时间8日下午,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福建鼓浪屿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数量由此达到52个,也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  世界遗产数量在世界“登顶”,这消息无疑振奋人心:“入遗”本身既是某种确认,也是认可。像可可西里和鼓浪屿
期刊
取消更多银行收费,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只有拥抱互联网金融,抛弃旧有的收费思维,新的盈利模式才能建立。  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自2017年8月1日起,取消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取现手续费,暂停收取本票、汇票的手续费、挂失费、工本费6项收费,各商业银行应主动对客户在本行开立的唯一账户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等。  长期以来,银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续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户成本。根据统计,相关措施实施
期刊
昨天等车的时候,翻看了一下朋友圈,十五分钟的时间,翻了好多页,除了代购就是微商,偶尔有发自拍的,也是为了配图宣传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成功。  没有耐心继续翻下去的我直接点开了几个以前很爱发朋友圈的朋友的头像,却发现,他们要么就是开启了三天可见,要么就是最后一条状态停留在好几个月之前。  为什么大家都不发朋友圈了呢?我问了好几个朋友,胖琪说的那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是不愿发了,只是不敢发了!”  “累
期刊
从来没有对一座小小的老城有过这么浓烈的兴趣。  尽管它历经千百年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明清老县衙,也是秃壁示人,残留着解放后钉上去的标语,全无古气。  但听闻当地人点出三条,就不由人不好奇。  其一,这座城“有头有手有脚”,甚至还有“膀胱”“尿道”等,“人城”之称由来已久;其二,别的城都是东西南北四个门,独独这座城有五个门;其三,这点最为离奇,整座老城,没有一个十字路口,两条路相交,必然要掐断
期刊
一大早,惠安街道范楼村的小伙子王双磊精神焕发地出了门,他今天要去办一件大事,与“兰考县城”的一位姑娘相亲。26岁的王双磊早在心里盘算好了,他的对象必须得是“脾性好,有智慧”的女孩子。  头发太长了,该先去理理发呢!就在他正要拐道理发时,接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李康的电话,说今天有记者要到村里采访,说不定会到他家。  王双磊接到电话,豪气地应着:“要是有记者来,就是今天的媒不相,也要去跟记者唠唠你在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