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届考上高中,应届考上大学,大学四年辅修或双修,二十二岁拿到学士学位,同时考上国内研究所或拿到国外研究所的入学许可——这样一个没有顿号一气呵成的人生,在中国,是优秀人才必备的履历。
但在欧洲,履历,却不是这种一气呵成没有顿号的人生。反而,一个漂亮的“顿号”,代表年轻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深思和完成梦想的能力,这就是“空档年”(Gap Year)。
切·格瓦拉二十三岁就读医学院时,和朋友休学一年骑着摩托车旅行南美洲,他的皮鞋沾上了真正的尘土,认识了土地上人民的辛苦,从此“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我”。若切·格瓦拉没有这次休学旅行,可能会念完医学院当医生,但旅行之后,他成为闻名于世的革命者,被后代中怀着纯真反叛梦想的青年们视为英雄。
为什么在年轻的时候,停下脚步、探索,是这么重要?“Gap Year”不但是一种新的流行风潮,其实,也是一种复古。有太多的人曾经因为年轻时的旅行和探索,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把年轻时居住在巴黎的那段时光,喻为自己生命中的一场“流动的宴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把自己移植到他处,我想,人和其他生物都需要移植。”海明威在《巴黎回忆录》里写着。
“Gap Year”在欧洲,常是指高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当新鲜人之前的空档。这种风潮从九十年代开始流行,到现在,欧美的年轻人处于“Gap Year”阶段的人会自称“空档生”(Gapper)。“Gap Year”起源还是年轻人对于人生中“壮游”的向往,最初是因为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入学考试都在九月,通过考试以后,距离大学入学还有九个多月,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到世界各地旅行,探索世界,拓宽视野。
在亚马逊网络书店搜索,有超过三十本不同的新书,教导年轻人关于如何做“Gap Year”计划。gapyear.com创办人葛瑞菲斯表示:“好好经营自己的空档年,对年轻人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年的经验可以对未来雇主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沟通力和决策力。”
专家分析,目前国际上青年旅游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语言学习的游学类,第二是国际志工,第三是打工旅游。
一般国人比较陌生但成长快速的是国际志工和打工旅游。在维基百科上查到“Gap Year”的定义,上面简单明了地注释着:“欧美学生在这段期间的活动多半是一边工作一边旅游,或选择到不同国家担任志工。”2004年南亚发生海啸后,许多欧美的年轻志工,就是以空档生的身份到亚洲协助善后。
不只在欧洲,在亚洲求学阶段的出走风气也日益兴盛。
年轻的时候就有能力去看看全世界,对于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也不再是梦想。
大学时代每一个暑假都在美国打工旅游的郝英琪,就是不靠父母资助独力实现了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台南女中毕业的郝英琪,高三时,原本随着同学去甄试国立大学法律系,但是在第一关通过时,才突然惊觉,“喔,我好像对于法律没有任何兴趣,也不喜欢背法条,真的要以后四年与法律为伍吗?”最后选择了甄选上的国立体育学院休闲产业经营学系。大学中的暑假在美国黄石公园、机场的星巴克和主题游乐园打工旅游。
郝英琪在高中时读了陈之藩的《哲学家皇帝》,印象深刻,也受到了影响,她还记得文章描写:“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做苦力、做仆役,已经是太平常的事情。这些工作已经变成了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自然地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
才二十出头的郝英琪在海外工作经历过和不同国籍同事相处的摩擦,也遇到各式各样的老板,还碰到迟迟不发薪水的老板,回台湾还得跨国争取自己应得的薪水,一切的未知都靠自己面对和解决。但她从中得到的,却是一笔远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青春最大的好处就是还有无限可能。法国诗人韩波也说,“真正的生活总是在他方”。要体会真的要趁年轻。人生走直线不一定比较快,因为一旦走错就难回头。在每个阶段有个鸿沟挡着,停下来整理一下,走曲线反而可能看到更多风景。
(摘自《原来如此》)
但在欧洲,履历,却不是这种一气呵成没有顿号的人生。反而,一个漂亮的“顿号”,代表年轻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深思和完成梦想的能力,这就是“空档年”(Gap Year)。
切·格瓦拉二十三岁就读医学院时,和朋友休学一年骑着摩托车旅行南美洲,他的皮鞋沾上了真正的尘土,认识了土地上人民的辛苦,从此“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我”。若切·格瓦拉没有这次休学旅行,可能会念完医学院当医生,但旅行之后,他成为闻名于世的革命者,被后代中怀着纯真反叛梦想的青年们视为英雄。
为什么在年轻的时候,停下脚步、探索,是这么重要?“Gap Year”不但是一种新的流行风潮,其实,也是一种复古。有太多的人曾经因为年轻时的旅行和探索,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把年轻时居住在巴黎的那段时光,喻为自己生命中的一场“流动的宴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把自己移植到他处,我想,人和其他生物都需要移植。”海明威在《巴黎回忆录》里写着。
“Gap Year”在欧洲,常是指高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当新鲜人之前的空档。这种风潮从九十年代开始流行,到现在,欧美的年轻人处于“Gap Year”阶段的人会自称“空档生”(Gapper)。“Gap Year”起源还是年轻人对于人生中“壮游”的向往,最初是因为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入学考试都在九月,通过考试以后,距离大学入学还有九个多月,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到世界各地旅行,探索世界,拓宽视野。
在亚马逊网络书店搜索,有超过三十本不同的新书,教导年轻人关于如何做“Gap Year”计划。gapyear.com创办人葛瑞菲斯表示:“好好经营自己的空档年,对年轻人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年的经验可以对未来雇主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沟通力和决策力。”
专家分析,目前国际上青年旅游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语言学习的游学类,第二是国际志工,第三是打工旅游。
一般国人比较陌生但成长快速的是国际志工和打工旅游。在维基百科上查到“Gap Year”的定义,上面简单明了地注释着:“欧美学生在这段期间的活动多半是一边工作一边旅游,或选择到不同国家担任志工。”2004年南亚发生海啸后,许多欧美的年轻志工,就是以空档生的身份到亚洲协助善后。
不只在欧洲,在亚洲求学阶段的出走风气也日益兴盛。
年轻的时候就有能力去看看全世界,对于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也不再是梦想。
大学时代每一个暑假都在美国打工旅游的郝英琪,就是不靠父母资助独力实现了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台南女中毕业的郝英琪,高三时,原本随着同学去甄试国立大学法律系,但是在第一关通过时,才突然惊觉,“喔,我好像对于法律没有任何兴趣,也不喜欢背法条,真的要以后四年与法律为伍吗?”最后选择了甄选上的国立体育学院休闲产业经营学系。大学中的暑假在美国黄石公园、机场的星巴克和主题游乐园打工旅游。
郝英琪在高中时读了陈之藩的《哲学家皇帝》,印象深刻,也受到了影响,她还记得文章描写:“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做苦力、做仆役,已经是太平常的事情。这些工作已经变成了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自然地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
才二十出头的郝英琪在海外工作经历过和不同国籍同事相处的摩擦,也遇到各式各样的老板,还碰到迟迟不发薪水的老板,回台湾还得跨国争取自己应得的薪水,一切的未知都靠自己面对和解决。但她从中得到的,却是一笔远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青春最大的好处就是还有无限可能。法国诗人韩波也说,“真正的生活总是在他方”。要体会真的要趁年轻。人生走直线不一定比较快,因为一旦走错就难回头。在每个阶段有个鸿沟挡着,停下来整理一下,走曲线反而可能看到更多风景。
(摘自《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