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明显,学生作文或“东拉西扯”,或泛泛而谈。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之外,与学生不会运用聚焦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有重要关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聚焦思维,聚焦一点,以小见大,以此来帮助学生踏上作文成功之路。
关键词: 作文构思 聚焦思维 聚焦方式
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必须学会运用聚焦思维。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通过聚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高度浓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现象或一个场景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这也就是常说的构思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聚焦一点,以小见大”呢?一句话概括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地说就是从课本教材中学会聚焦思维,从课外生活与阅读中积累素材,最后做到有“点”可“聚”,“小”中见“大”。下面就以课本教材为例来谈谈作文构思立意过程中的主题聚焦、人物聚焦、事件聚焦、细节聚焦和情境聚焦。
一、主题聚焦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立意要纯,一而贯摄。”也就是说,文章主题要鲜明突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贯穿首尾。因此,在作文审题构思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审题这个环节中,我们往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从发散到聚焦的思维活动,中间主要是选材和立意,根据题目或材料的提示要求,聚焦一个典型的题材,如家庭生活题材、邻里关系题材、教育题材、食品安全题材、网络文化生活题材、乡村题材等,然后从选定的题材中提炼一个想表达的中心。这样,一篇文章的主题就确定了,只要围绕这个中心与题材展开即可。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观点。文章始终没有超出或脱离相关文化遗产的主题,而且针对当时反动政府的一味媚外卖国和部分青年的盲目排外,既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又廓清了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的混乱观点,富有创意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文章聚焦“文化遗产”这个焦点,精辟犀利,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二、人物聚焦
人物聚焦就是作文时着眼于人物,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主旨,刻画人物通常可以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也可以颂扬或批判这个人物的人格品质,或者通过记叙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来表达“我”对他的某种美好情感。比如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对“我”既严格又慈祥的“严师慈母”形象,同时还通过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容忍温和的性格和“刚气”的人格。文章不仅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所选材料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说,文章完全围绕表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这一中心展开,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所以,在聚焦人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凸显文章的主旨,这样文章才更集中鲜明。
还有一种写人的文章,通过塑造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地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主题,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就是这样。但通常情况下选择前面的几种对学生来说比较现实,而这一类因为主题较大较深,一方面学生阅历不足,尚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主题很难把握,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笔力。如果是应试作文,就更不值得提倡了,不过,可以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尝试性创作,如果能够写出来,定会很出彩。当然,作文的对象还可以是物,我们可以寄情于物,移情于物,咏物抒怀。
三、事件聚焦
“小故事大智慧”是对事件聚焦的最佳注解。
文章围绕一件中心事件展开,或叙述,或议论,或夹叙夹议,通过情节的展开或分析论证来揭示主旨或阐发观点。这里的事件不局限于情感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种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甚至是一段历史或是一部影片,等等。文章的写法也可以各显神通,可以写成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写成针砭时弊的杂文,可以写成情节动人的小小说,可以写成时事评论抑或影评史评,等等。如果写叙事类文章,要注意挖掘事件的内在意蕴;如果写议论类文章,要透过现象挖根源揭本质。总之,不能停留在事件表面的叙述上,一定要是深入思考和揭示事件的主旨意义。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的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围绕这个“药”展开了明暗两条线,明线: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儿子把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当“药”吃,以此来突出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革命者夏瑜被杀,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以此来揭示革命者的悲哀和群众的麻木不仁。小说充分表现了作者鲁迅先生对当时的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小说围绕“药”双线交织,不蔓不枝,主题深刻警醒,堪为事件聚焦式作文的范本。
四、细节聚焦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文章通过聚焦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小说开头:“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新的军大衣显然体现出他上台不久,而这着装无疑成为他借以炫耀和吓人的工具。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狗咬人的案件不了了之,警官“裹紧大衣”走了,恐吓赫留金是虚张声势,灰溜溜地走是实质,趋炎附势的狗性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公正地断这个案子,只能溜走。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把这条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而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五、情境聚焦
情境描写是叙事写人类文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人必须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而文章在描写人物形象的同时,就必须描写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也就是恩格斯在论述现实主义时所说的“典型环境”。情境描写不仅可以衬托人物心情,烘托环境气氛,而且可以反映社会风俗,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思想。例如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中国民族传统习俗的“年终的大典”,在《社戏》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演出社戏的情境,这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描写,成就了鲁迅这位世界文学大师。
其实,情境聚焦远不止于描写,高明的作者视之为谋篇布局的妙招。例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先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再回顾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首尾的祝福情境的描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将广阔的时空作了高度的压缩,而且以乐境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种将庞杂的材料缩放到有限的时空之中,这种作文之法值得我们效法。
综上所述,聚焦思维在作文构思过程中运用是广泛的,可以单独运用某一种聚焦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或几种聚焦方式。对于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而言,“聚焦一点,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有着更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作文构思 聚焦思维 聚焦方式
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必须学会运用聚焦思维。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通过聚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高度浓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现象或一个场景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这也就是常说的构思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聚焦一点,以小见大”呢?一句话概括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地说就是从课本教材中学会聚焦思维,从课外生活与阅读中积累素材,最后做到有“点”可“聚”,“小”中见“大”。下面就以课本教材为例来谈谈作文构思立意过程中的主题聚焦、人物聚焦、事件聚焦、细节聚焦和情境聚焦。
一、主题聚焦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立意要纯,一而贯摄。”也就是说,文章主题要鲜明突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贯穿首尾。因此,在作文审题构思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审题这个环节中,我们往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从发散到聚焦的思维活动,中间主要是选材和立意,根据题目或材料的提示要求,聚焦一个典型的题材,如家庭生活题材、邻里关系题材、教育题材、食品安全题材、网络文化生活题材、乡村题材等,然后从选定的题材中提炼一个想表达的中心。这样,一篇文章的主题就确定了,只要围绕这个中心与题材展开即可。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观点。文章始终没有超出或脱离相关文化遗产的主题,而且针对当时反动政府的一味媚外卖国和部分青年的盲目排外,既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又廓清了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的混乱观点,富有创意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文章聚焦“文化遗产”这个焦点,精辟犀利,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二、人物聚焦
人物聚焦就是作文时着眼于人物,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主旨,刻画人物通常可以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也可以颂扬或批判这个人物的人格品质,或者通过记叙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来表达“我”对他的某种美好情感。比如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对“我”既严格又慈祥的“严师慈母”形象,同时还通过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容忍温和的性格和“刚气”的人格。文章不仅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所选材料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说,文章完全围绕表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这一中心展开,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所以,在聚焦人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凸显文章的主旨,这样文章才更集中鲜明。
还有一种写人的文章,通过塑造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地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主题,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就是这样。但通常情况下选择前面的几种对学生来说比较现实,而这一类因为主题较大较深,一方面学生阅历不足,尚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主题很难把握,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笔力。如果是应试作文,就更不值得提倡了,不过,可以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尝试性创作,如果能够写出来,定会很出彩。当然,作文的对象还可以是物,我们可以寄情于物,移情于物,咏物抒怀。
三、事件聚焦
“小故事大智慧”是对事件聚焦的最佳注解。
文章围绕一件中心事件展开,或叙述,或议论,或夹叙夹议,通过情节的展开或分析论证来揭示主旨或阐发观点。这里的事件不局限于情感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种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甚至是一段历史或是一部影片,等等。文章的写法也可以各显神通,可以写成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写成针砭时弊的杂文,可以写成情节动人的小小说,可以写成时事评论抑或影评史评,等等。如果写叙事类文章,要注意挖掘事件的内在意蕴;如果写议论类文章,要透过现象挖根源揭本质。总之,不能停留在事件表面的叙述上,一定要是深入思考和揭示事件的主旨意义。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的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围绕这个“药”展开了明暗两条线,明线: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儿子把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当“药”吃,以此来突出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革命者夏瑜被杀,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以此来揭示革命者的悲哀和群众的麻木不仁。小说充分表现了作者鲁迅先生对当时的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小说围绕“药”双线交织,不蔓不枝,主题深刻警醒,堪为事件聚焦式作文的范本。
四、细节聚焦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文章通过聚焦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小说开头:“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新的军大衣显然体现出他上台不久,而这着装无疑成为他借以炫耀和吓人的工具。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狗咬人的案件不了了之,警官“裹紧大衣”走了,恐吓赫留金是虚张声势,灰溜溜地走是实质,趋炎附势的狗性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公正地断这个案子,只能溜走。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把这条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而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五、情境聚焦
情境描写是叙事写人类文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人必须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而文章在描写人物形象的同时,就必须描写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也就是恩格斯在论述现实主义时所说的“典型环境”。情境描写不仅可以衬托人物心情,烘托环境气氛,而且可以反映社会风俗,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思想。例如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中国民族传统习俗的“年终的大典”,在《社戏》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演出社戏的情境,这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描写,成就了鲁迅这位世界文学大师。
其实,情境聚焦远不止于描写,高明的作者视之为谋篇布局的妙招。例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先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再回顾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首尾的祝福情境的描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将广阔的时空作了高度的压缩,而且以乐境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种将庞杂的材料缩放到有限的时空之中,这种作文之法值得我们效法。
综上所述,聚焦思维在作文构思过程中运用是广泛的,可以单独运用某一种聚焦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或几种聚焦方式。对于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而言,“聚焦一点,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有着更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