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点,以小见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明显,学生作文或“东拉西扯”,或泛泛而谈。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之外,与学生不会运用聚焦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有重要关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聚焦思维,聚焦一点,以小见大,以此来帮助学生踏上作文成功之路。
  关键词: 作文构思 聚焦思维 聚焦方式
  
  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必须学会运用聚焦思维。正所谓“一粒沙里看世界”,通过聚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高度浓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现象或一个场景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这也就是常说的构思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聚焦一点,以小见大”呢?一句话概括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具体地说就是从课本教材中学会聚焦思维,从课外生活与阅读中积累素材,最后做到有“点”可“聚”,“小”中见“大”。下面就以课本教材为例来谈谈作文构思立意过程中的主题聚焦、人物聚焦、事件聚焦、细节聚焦和情境聚焦。
  
  一、主题聚焦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立意要纯,一而贯摄。”也就是说,文章主题要鲜明突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贯穿首尾。因此,在作文审题构思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文章的主题。在审题这个环节中,我们往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从发散到聚焦的思维活动,中间主要是选材和立意,根据题目或材料的提示要求,聚焦一个典型的题材,如家庭生活题材、邻里关系题材、教育题材、食品安全题材、网络文化生活题材、乡村题材等,然后从选定的题材中提炼一个想表达的中心。这样,一篇文章的主题就确定了,只要围绕这个中心与题材展开即可。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观点。文章始终没有超出或脱离相关文化遗产的主题,而且针对当时反动政府的一味媚外卖国和部分青年的盲目排外,既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又廓清了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的混乱观点,富有创意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文章聚焦“文化遗产”这个焦点,精辟犀利,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二、人物聚焦
  
  人物聚焦就是作文时着眼于人物,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主旨,刻画人物通常可以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也可以颂扬或批判这个人物的人格品质,或者通过记叙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来表达“我”对他的某种美好情感。比如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对“我”既严格又慈祥的“严师慈母”形象,同时还通过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容忍温和的性格和“刚气”的人格。文章不仅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所选材料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说,文章完全围绕表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这一中心展开,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所以,在聚焦人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凸显文章的主旨,这样文章才更集中鲜明。
  还有一种写人的文章,通过塑造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地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主题,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就是这样。但通常情况下选择前面的几种对学生来说比较现实,而这一类因为主题较大较深,一方面学生阅历不足,尚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主题很难把握,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笔力。如果是应试作文,就更不值得提倡了,不过,可以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尝试性创作,如果能够写出来,定会很出彩。当然,作文的对象还可以是物,我们可以寄情于物,移情于物,咏物抒怀。
  
  三、事件聚焦
  
  “小故事大智慧”是对事件聚焦的最佳注解。
  文章围绕一件中心事件展开,或叙述,或议论,或夹叙夹议,通过情节的展开或分析论证来揭示主旨或阐发观点。这里的事件不局限于情感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种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甚至是一段历史或是一部影片,等等。文章的写法也可以各显神通,可以写成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可以写成针砭时弊的杂文,可以写成情节动人的小小说,可以写成时事评论抑或影评史评,等等。如果写叙事类文章,要注意挖掘事件的内在意蕴;如果写议论类文章,要透过现象挖根源揭本质。总之,不能停留在事件表面的叙述上,一定要是深入思考和揭示事件的主旨意义。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的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围绕这个“药”展开了明暗两条线,明线:主人公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居然让儿子把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当“药”吃,以此来突出群众的愚昧和麻木。暗线:革命者夏瑜被杀,人们“潮水一般”地去看热闹,以此来揭示革命者的悲哀和群众的麻木不仁。小说充分表现了作者鲁迅先生对当时的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小说围绕“药”双线交织,不蔓不枝,主题深刻警醒,堪为事件聚焦式作文的范本。
  
  四、细节聚焦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文章通过聚焦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小说开头:“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新的军大衣显然体现出他上台不久,而这着装无疑成为他借以炫耀和吓人的工具。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狗咬人的案件不了了之,警官“裹紧大衣”走了,恐吓赫留金是虚张声势,灰溜溜地走是实质,趋炎附势的狗性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公正地断这个案子,只能溜走。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把这条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而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五、情境聚焦
  
  情境描写是叙事写人类文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人必须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而文章在描写人物形象的同时,就必须描写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也就是恩格斯在论述现实主义时所说的“典型环境”。情境描写不仅可以衬托人物心情,烘托环境气氛,而且可以反映社会风俗,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思想。例如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中国民族传统习俗的“年终的大典”,在《社戏》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演出社戏的情境,这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描写,成就了鲁迅这位世界文学大师。
  其实,情境聚焦远不止于描写,高明的作者视之为谋篇布局的妙招。例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先写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再回顾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首尾的祝福情境的描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将广阔的时空作了高度的压缩,而且以乐境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种将庞杂的材料缩放到有限的时空之中,这种作文之法值得我们效法。
  综上所述,聚焦思维在作文构思过程中运用是广泛的,可以单独运用某一种聚焦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或几种聚焦方式。对于千字以内的应试作文而言,“聚焦一点,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有着更强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代大学生艺术情感的极度匮乏,缺乏关注社会与民族命运的远大胸怀和使命感,导致自身艺术审美能力与创新原动力不足,缺乏创造的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品质,是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大学生 艺术品质 艺术教育    当代大学生创作了许多校园文学、校园歌曲、校园话剧、校园美术作品及各类原创作品,看似丰富多元,实则缺乏艺术创新与艺术精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
摘 要: 中学生因阅读倾向不得当,阅读计划似有若无,阅读习惯有读无记,知识空乏、视野狭窄。语文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提出以下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的对策: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开具阅读书目,明辨读物种类;开辟多种阅读途径;组织搞记和练笔工作;引导个性阅读。  关键词: 中学生 课外阅读 原因 引导对策    自从踏上讲台,至今已历数个春秋。在这数个春秋的耕耘中,我常常喟叹学生知识的贫乏、视野
摘 要: 与日本传统“私小说”追求小说的客观性不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具有超越现实的深广度,本文拟以《个人的体验》为例,从对怪诞的人物、理性化的结局和梦的描写三个方面探讨其作品的这一特性。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个人的体验》    自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大江健三郎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前者以日本古典美征服世界,后者则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为一个早期受西方
摘 要: 元末明初,以奢香夫人与明德夫人为代表的彝族妇女积极参与政治,登上了政治舞台。她们主政一方,实施善政,安邦兴民,推动了贵州尤其是彝族聚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繁荣。在此过程中,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得到部众的认同。  关键词: 元末明初 贵州彝族妇女 社会生活 地位和作用    元末明初,贵州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日益加强。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摘 要: 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中学校园里,主要包括姓名演绎、个性特征、灵感顿悟、潮汕方言等类型。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家庭管教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和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为此,家长应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培养其文明用语的习惯;教师应正确对待绰号现象,把握机会教育学生;学校应加强监管力度,提倡语言文明。  关键词: 中学校园 教师绰号 产生原因 应对措
摘 要: 救世主虽说遥远,但《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还是试图把丁元英塑造成“进不去,出不来”的高人形象、救世主的形象,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强势文化才是救世主。丁元英所做的只是认清并且遵循规律和法则,如此而已。  关键词: 《遥远的救世主》 丁元英 强势文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北方小城——古城女刑警芮晓丹受好友
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男女平等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博士的行列,“女博士”这个词早已不是中国社会的新鲜事物。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思想的影响,现阶段人们对女博士群体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见或误解。最为常见的莫过于将女博士称之为“第三种人”。女博士之所以能成为博士,必定有一定的原因,其中,成长经历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以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位在读女博士研究生的成长经历进行
摘 要: 在张承志的小说里,自然、生命一直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张承志的这些小说文本显然没有达到所谓生态文学的标准。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人的认识在他的小说里常常是互相矛盾、冲突的。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破坏了他的小说的和谐美,留下了一些遗憾。  关键词: 张承志小说 生态批评 自然 人道 矛盾和冲突    张承志曾经深情与自豪地说:“我是蒙古草原的义子,黄
摘 要: 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这是中职班主任的普遍感受。随着近些年国家日趋重视中职教育,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显得更加艰巨和重要。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因素,就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职生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少为应试教育下的弱者或称失败者,更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关心和帮助,并且这些孩子们的成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涯规划的含义及我校现状调查分析,阐述了本院大学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和改善的途径。大学生涯规划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发展,对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大学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改善途径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历经十二年的磨砺,走过残酷的黑“六月”,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