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富的儿童世界走进语文大课堂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梁耘殷,男,汉族,1976-11,广西兴业县北市镇人,1997年7月毕业于玉林师专思想政治专业,专科。1997年9月参加工作,小教一级,专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季节变更、天文地理,花草虫鸟、吃穿住行,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学习,则是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以重新建构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那么语文教学势必变得单调、乏味和苍白。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儿童世界;走进;语文课堂
  
  古人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自古,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生活经验对于语文学生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季节变更、天文地理,花草鱼虫、洗衣做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学习,则是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以重新建构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那么语文教学势必变得单调、乏味和苍白。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一、导入时,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窄,阅读时,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生活资源为跳板,合理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领悟文章言外之意极为重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并无多大联系;教学时,学生始终无法进入文本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巧妙设计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通过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有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有自己的体验。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较差,在课堂中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如果能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必将更易融入课堂。如在教学《秋天》这一课时,教学伊始,老师就利用多媒体显示“秋姐姐”的形象,她可爱而清新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们注意,“小朋友们,你们好!”会说话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灵性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样可爱的小姐姐,谁不愿意和她说说话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运用动态画面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对感知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教师学生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动。而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教学中,产生共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展时,激扬心声
  
  语文学习,不能单纯地就文本话文本,它还要包含更多的内容,比如基于文本的听、说、读、写。我们不能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像中高年级的学生那样,马上把课文的内蕴以写话或是长篇议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可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也不可取。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力,发出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呢?我认为转换角色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教学《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时,因为农村的学生对于母鸡孵小鸡是比较熟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鸡们,请你向大家讲讲你破壳而出的经过吧。你可以从我们今天学生的课文中说起,还可以把你平时看到的加进去。”有的学生从自己在蛋壳里受到鸡妈妈的照顾说起,有的竟还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是在暖箱里孵化出来的。低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但当教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这些带有个人经验和想像性的理解却是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
  
  四、回归自然,生活体验
  
  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在教学时都容易忽视生活的体验,我认为回归自然,生活体验是比较好的巩固语文知识的办法之一,如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大胆但孩子到校园的角落去转转,指导他们再看看花草树木、听听虫、鸟的声音……之后让他们想想我们的书中那篇课文是描写花草树木的,那篇课文是写虫写鸟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让他们在真正体验与书本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形成语文自然的回归的感受,从而更加理解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儿童的世界是别致的,他们的稚嫩的思想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方能开出灿烂之花。让我们在课堂中以生活为本,为学生架设一块跳板,为他们创设一片能让他们快乐成长的净土。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鉴赏新诗,通过读品悟感知诗歌的魅力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诵读;意象;情感;知人论世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校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虽然学了不少新课程理念,也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但真正站到讲台上时,感觉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这些问题
期刊
[作者简介]罗珏滨,女,汉族,1979—10,广西兴业县北市镇人,2003年7月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物理教育教育专业,专科。1999年9月参加工作,中教一级,专心研究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教师要介绍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设置任务驱动型活动,使学生在使用中学习词汇;引导学生利用记忆规律,开发记忆潜能;及时归纳总结
期刊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为中学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听说训练尤其重要,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听,则要听得准确,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听,教师要设法在学生面前绘出一幅图画,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说,则要说得准确,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情不自禁地说。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中重视读写
期刊
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语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而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其英语素质就越高,他们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所以重视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加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就成为当今高中英语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呢?  (一)多听,
期刊
[摘要]研究式课堂正是顺应这一改革需要提出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学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真正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学习;研究式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新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承文明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
期刊
[摘要]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小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它和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不容乐观,作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  [关键词]作文教学;书面表达;开发思维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的现状    1、认识相对肤浅,理性思维不足。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外表,材料是文章的躯体,那么思想则是文章
期刊
[摘要]扩大词汇里,提高阅读速度和广泛阅读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三步曲”。  [关键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三步曲”    第一步:扩大词汇量。这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突破口。  语言能力是形成阅读能力的首要因素。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及篇章理解能力等,其中词汇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语言的载体。英语词汇非常丰富,单词量大,其中还包括大量的短语和科普词汇。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过多的词
期刊
[摘要]贴近生活,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中国人的生活,贴近信息化、全球化的生活。  [关键词]语文作业;贴近生活;迷人  贴近生活,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中国人的生活,贴近信息化、全球化的生活。我们完全应该赋予语文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贴近生活。    一、人文化    语文作业应有利于学生人性的张扬,个性的张扬。(1)个性独白。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以充分展示自己的
期刊
[摘要]“通感”可以沟通不同事物的内在联系,能有效地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开拓视野,扩展作品的思想容量,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从而增加作品的美学价值。下面浅谈“通感”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文学作品;通感欣赏;审美价值    “通感”是一种修辞方法,又名“移觉”,就是在文章中借助文字,把人们各种感觉,包括视觉、嗅觉、触觉等彼此加以沟通,从而调动人们进一步感知事物的积极性,以达到具体、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