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口腔内外理筋治疗面瘫56例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电针;TDP照射;口腔内外理筋;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32-02
  
  笔者自2003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电针、TDP照射配合口腔内外理筋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2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个月;对照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0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即患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或咽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目不能闭,额纹消失等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电针及TDP照射取阳白透鱼腰、鱼腰透攒竹、颧髂透迎香、地仓透颊车、迎香透地仓、攒竹直上1寸透攒竹、承浆(向患侧方向透刺)、四白、牵正、翳风、合谷等穴。除合谷取健侧,余穴均取患侧。迎风流泪、目赤配风池、睛明、攒竹,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透巨髎。选用直径0.35mm毫针,采用无痛快速进针法,牵正垂直进针15mm,边进针边捻转,患者感觉面部胀麻为度,翳风、合谷垂直进针25mm,捻转得气后出针,风池向对侧目内眦方向刺25mm,余穴均沿皮平刺至透穴,其他单穴捻转以得气为度,然后将G6805电针仪两极接翳风、牵正、攒竹、阳白、迎香、四白等数穴交替使用,用连续波、频率1Hz调节刺激强度。前3次治疗,刺激要轻、浅,患侧面部肌肉有轻微抽动即可,此后可逐渐加大刺激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并注意观察,尽量使其歪斜向健侧的口角渐渐地往患侧牵动,即牵动的电针逐渐将患侧面部肌肉收紧。另用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进行第2疗程。
  2.1.2 口腔内外理筋取患侧太阳、地仓、阳白、颊车、下关、鱼腰穴。医者用一指禅轻柔推,再点按地仓、下关、鱼腰穴。然后医者手戴一次性手套,拇指在患侧面部外面,食指和中指在口腔内侧互相拿捏面部肌组织的条索状物,而后拇食指用力从腮腺向口角进行理筋,最后双手掌按揉患者双面颊以病人有热胀感及舒适感面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仅用电针及TDP照射,治疗方法同上。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面肌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面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面肌功能部分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无效:面肌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体质虚弱,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受损。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少,营卫失调,腠理疏松,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上犯头面,少阳、阳明经络阻滞不畅,气血运行滞涩,经筋肌肉失于濡养,弛纵不收而致喝僻。针刺可以起到推动经气运行,改善患处气血不和、经脉失养、弛缓不收的症状。取穴以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为主。《内科学·面神经炎》中提出“针刺疗法在急性期不宜应用,以免引起继发性肌痉挛。”但是,谢建谋等认为在急性期进行针刺的过程中,有个别患者出现加重情况,不是针刺引起,而是病情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即使不针刺,这种情况仍可能出现,在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对面神经的损害尚未停止,所以病情本身就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正因为如此,更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积极扭转这一趋势,控制病情,以免错过最佳时机,延误病情,遗留终生面神经瘫痪或面肌痉挛等功能障碍。在面瘫早期针刺手法宜轻、浅、给予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强了面神经恢复的概率。现代医学认为,治疗面瘫主要致力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含量。TDP照射使患侧面部血液循环加快,改善神经周围组织的供血与营养,使面神经管内的水肿消除,从而使面神经的功能得以恢复。
  面神经主干从面部神经管穿出茎乳孔后,分为颡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为面神经颅外段,点穴法所选的阳白(颞支)、地仓(颊支,下颌缘支)、颊车(下颌缘支)、太阳(颞支),下关(颞支)等均在重要面部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解剖位置上,通过一指禅轻柔推,再点按手法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和再生。口腔内外理筋着重于由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促进纤而细且分布广的纤维组织被迫发生运动,有利于肌能力的恢复,防止肌纤维组织的粘连而发生后遗症。
其他文献
关键词:继发性闭经;相关因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41-03    继发性闭经为妇科疑难病之一,是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本病发病率约占闭经的95%,其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对广大妇女身心危害较大,可直接影响妇女的生育、工作及家庭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中医及现
期刊
关键词:带状疱疹;柴胡疏肝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2-01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疮”、“蛇串疮”等。本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常伴有皮肤病损部位灼热、刺痛、起疱疹、溃烂等症。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柴
期刊
关键词:中风;辨证;针药结合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6-02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病情复杂,严重而多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该病15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2005年共治疗中风患者153例,其中男82例,女71例;36
期刊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针灸;中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7-01    荨麻疹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伴有瘙痒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风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红或略带苍白,瘙痒剧烈。风团发无定处,存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消退,常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超过一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笔者采用针灸配合
期刊
关键词:面瘫;桂枝汤;牵正散;针灸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31-01    笔者在1999年~2006年,运用桂枝汤合牵正散化裁配合针灸治疗面瘫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1.3岁;病位:左侧30例,右侧15例;病程2天~半
期刊
关键词:寒湿腰痛;加味甘姜苓术汤;疗效  中国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3-01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效。笔者于2001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加味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期刊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凿石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23-02    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加减凿石丸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6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5天。其中肾结石30例。输
期刊
关键词:肛门湿疹;壮医;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56-01    肛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皮肤多发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等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为主配合壮药两面针等外洗治疗急性、亚急性肛门湿疹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毛细支气管炎惠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除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5.15±1.51)d,对照组为(6.31±1.30)d,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为(3.2±2.42)d,对照组为(6.8±61.57)d;治疗组罗音消失时间为(4.2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8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清肺解毒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