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职院校在技能培训与理论教学方面的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在中职院校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同的时候,人才素质又成为横亘在中职院校学生迈入高技术高素质优秀人才队伍的一个主要障碍。如何才能提升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具体质量,从而适应市场及客户的更高要求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时代”的来临造成的社会意识多元、自我意识觉醒等,又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专业性缺乏。由于中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方面的欠缺,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无法被放在十分显著的重要地位,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团队也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个别学校里,进行德育教育的老师并不具备基本的德育教育资质及教学经验,致使教育活动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毫无实际作用,甚至因为教师本身素质偏低,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2、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偏差。德育教育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但由于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研究活动缺乏以及教师队伍的质量低下等原因,德育教育形而上、教条主义等问题非常严重。授课活动中也多为枯燥乏味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背书,无法就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上遇到的消极和不良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与积极解惑,从而让学生们丧失了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因为德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不信任与轻蔑之感。
3、中职院校教育活动过于功利。中职院校近年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企业及社会对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但许多时候,企业及社会用来评判人才优劣的最主要标准是实际生产技术和个人能力,对人员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不甚看重,这不仅导致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课程教学而忽视了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对道德教育的轻视。因而,德育教育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甚至毫无意义的劣势位置。
二、“微时代”及德育教育
1、“微时代”的含义。“微时代”的“微”是指微博、微信、微商等,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演进,是在140字条件下信息传递的改革与转变。“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時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速的特点,一条明星微博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达到评论与转发过万的惊人数量,“微时代”下的信息传递速度已经不能用传统模式来定义,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只要浏览网页,便可以在瞬间接受不计其数的各类信息。其次,“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信息化网络化初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转变为平板电脑、手机甚至更小的信息接受设备,而小设备所带来的便携性特点也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甚至许多人远离了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大型电脑,一部手机便能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娱乐需求。再次,“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无限制性,也催生出一种信息传播“无权威”状态。只要拥有一个网络账号,便可以对所看见、所听见以及别人转载的任何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无权威”状态虽然是言论自由和民主意识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真伪分辨的难题。
2、“微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前文就当前国内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德育教育必须走出课堂、摆脱已有僵化模式、增添新鲜内容、活跃教育气氛等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微时代”下,德育教育将何去何从仍然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加强“微时代”德育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明确“微时代”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哪些新问题。“微时代”下,人们面临着信息传播的无限性、无权威性及与生活更紧密贴合的特点,同时,年轻一代的学生也更具有意识的自主性和群体性,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她们本身的思想意识与人格塑造尚处于不稳定阶段,所接受的信息又是过去的许多倍,这导致想通过教育来巩固她们的正确认识、回避消极影响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
三、“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
1、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德育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前提。学校应该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教师的筛选,严格选择具备德育教育资格与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在岗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要结合“微时代”特点,加强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2、打破课堂模式,创新教育场所。“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本身就存在着不受重视、方法陈旧、内容脱节等问题,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适应,打造新的德育教育场所。首先,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及网络平台,建设自己的宣传教育主阵地,如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主页、官方微博等,在形式上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关注的兴趣。其次,要学习成功经验,学习如何在教育宣传的同时让方式更加活跃有趣,如学习某些微博大V的行为方式,力争形式和话语活泼生动、内容和道理严谨周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有效避免为了追求活动生动而让德育教育失去原有的理论基础与严谨态度。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仅仅存在于口号里,更要践行于实际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明确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应该达到的主要效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和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来指导人们开展具体教育工作,如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教育课题、定期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加强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与支持度。
4、打造大德育教育结构,提升德育教育地位。大德育教育结构是指不仅仅在课堂上,也不仅仅存在于专门的网络教育途径中,而是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院校内乃至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体系内,从而提升德育教育根本地位,获得学生关注、校领导重视和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只有这样,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
一、当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专业性缺乏。由于中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方面的欠缺,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无法被放在十分显著的重要地位,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团队也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个别学校里,进行德育教育的老师并不具备基本的德育教育资质及教学经验,致使教育活动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毫无实际作用,甚至因为教师本身素质偏低,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2、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偏差。德育教育是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但由于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研究活动缺乏以及教师队伍的质量低下等原因,德育教育形而上、教条主义等问题非常严重。授课活动中也多为枯燥乏味的说教和脱离实际的背书,无法就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上遇到的消极和不良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与积极解惑,从而让学生们丧失了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因为德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不信任与轻蔑之感。
3、中职院校教育活动过于功利。中职院校近年来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企业及社会对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但许多时候,企业及社会用来评判人才优劣的最主要标准是实际生产技术和个人能力,对人员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不甚看重,这不仅导致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课程教学而忽视了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对道德教育的轻视。因而,德育教育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甚至毫无意义的劣势位置。
二、“微时代”及德育教育
1、“微时代”的含义。“微时代”的“微”是指微博、微信、微商等,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演进,是在140字条件下信息传递的改革与转变。“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時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快速的特点,一条明星微博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达到评论与转发过万的惊人数量,“微时代”下的信息传递速度已经不能用传统模式来定义,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只要浏览网页,便可以在瞬间接受不计其数的各类信息。其次,“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信息化网络化初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转变为平板电脑、手机甚至更小的信息接受设备,而小设备所带来的便携性特点也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甚至许多人远离了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大型电脑,一部手机便能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娱乐需求。再次,“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无限制性,也催生出一种信息传播“无权威”状态。只要拥有一个网络账号,便可以对所看见、所听见以及别人转载的任何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无权威”状态虽然是言论自由和民主意识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真伪分辨的难题。
2、“微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前文就当前国内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德育教育必须走出课堂、摆脱已有僵化模式、增添新鲜内容、活跃教育气氛等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微时代”下,德育教育将何去何从仍然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加强“微时代”德育教育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明确“微时代”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哪些新问题。“微时代”下,人们面临着信息传播的无限性、无权威性及与生活更紧密贴合的特点,同时,年轻一代的学生也更具有意识的自主性和群体性,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她们本身的思想意识与人格塑造尚处于不稳定阶段,所接受的信息又是过去的许多倍,这导致想通过教育来巩固她们的正确认识、回避消极影响的难度也加大了许多。
三、“微时代”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
1、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德育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前提。学校应该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教师的筛选,严格选择具备德育教育资格与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在岗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要结合“微时代”特点,加强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2、打破课堂模式,创新教育场所。“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本身就存在着不受重视、方法陈旧、内容脱节等问题,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主动出击、积极适应,打造新的德育教育场所。首先,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及网络平台,建设自己的宣传教育主阵地,如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主页、官方微博等,在形式上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关注的兴趣。其次,要学习成功经验,学习如何在教育宣传的同时让方式更加活跃有趣,如学习某些微博大V的行为方式,力争形式和话语活泼生动、内容和道理严谨周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有效避免为了追求活动生动而让德育教育失去原有的理论基础与严谨态度。
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仅仅存在于口号里,更要践行于实际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明确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应该达到的主要效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和需求,以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来指导人们开展具体教育工作,如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教育课题、定期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加强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与支持度。
4、打造大德育教育结构,提升德育教育地位。大德育教育结构是指不仅仅在课堂上,也不仅仅存在于专门的网络教育途径中,而是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院校内乃至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体系内,从而提升德育教育根本地位,获得学生关注、校领导重视和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只有这样,微时代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