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 学习 方式的改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 信息 社会 对合格人才的要求。基础 教育 的任务已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方法 ,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这些先进教育思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作为在第一线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老师,已深深感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在改变,师生的主次位置在改变,课堂中师生占据的时间在改变,师生的情感在加深,我们为改革拍手叫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真正的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只有搞好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去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施新课程,需要老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得对自主学习有一个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学习是有目的地学习。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在各个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任务心中有数,并能结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
(2)自主性学习是有选择地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3)自主性学习是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4)自主性学习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自主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怎样实施课堂自主学习呢?
(一)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能得到适当的反馈,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深入激发学生的精神生活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心灵放飞的课堂,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灵放飞的空间。让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动之中。如科学 课堂中有很多知识条目,适合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内容,如在进行电灯、电阻、电压、导线教学时,可让他们各自扮演一个仪器,然后告知他们主动地向别人自述自己的特点,在课堂上老师提供时间,这样学生是很有兴趣的,课堂也会很活跃,学生也会目的明确地学习一些内容。
(三)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
自主 学习 的课堂,也是学生们展示才华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任务也就是在于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方法,在科学 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因此,我们要敢于放手,利用好学生的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我们发现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学生的快乐增加许多,劲头十足,学习主动。如果你老师在讲台上做,他们以为就这么点东西,听不听差不多的,看不看无所谓,往往显得无精打采。
(四)老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中要有开放形式,要学生主动学习,只有教师创设好有接纳性的,有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开放的课堂,就是教师敢放能收。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去猜想、去思考、去讨论,去判断、去实验。开放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有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时间去质疑,有空间去活动。科学课的教学 内容 离不开生活,如探究生活中哪些物质会导电,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对于学生找出许多物质去实验,不管做得如何都应该鼓励,让他们实验并总结 交流,但要在时间上给予适当控制。在自主学习的课堂内,要善于构建好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状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要积极参与,不能置之不理。如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会变成晶体,而有时加水后却看不到晶体而是溶液。这样的问题虽说比较简单,但学生已发现了疑问并向你提出,这时老师要给时间并鼓励他继续实验,这样他将会更有兴趣去进一步发现问题。
(五)老师要有效地调控课堂
课堂内进行自主学习,还需要老师的有效调控。自主学习是给学生潜能释放的好机会,它给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学习,但课堂的时间是规定的,老师要把握“自主”与“自流”、“开放”与“放任”的界限。对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实施有效的调控。为避免“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现象,就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在目的达成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 有序进行,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需要老师45分钟全程监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主动学习是针对被动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也可能是一个主动理解的过程,甚至也可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如主动选择课外书籍来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教师将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将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也将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现在我们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作为在第一线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老师,已深深感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在改变,师生的主次位置在改变,课堂中师生占据的时间在改变,师生的情感在加深,我们为改革拍手叫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真正的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只有搞好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去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施新课程,需要老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得对自主学习有一个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学习是有目的地学习。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在各个学习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任务心中有数,并能结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
(2)自主性学习是有选择地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3)自主性学习是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4)自主性学习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自主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怎样实施课堂自主学习呢?
(一)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
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能得到适当的反馈,能看到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深入激发学生的精神生活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心灵放飞的课堂,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灵放飞的空间。让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精神活动之中。如科学 课堂中有很多知识条目,适合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内容,如在进行电灯、电阻、电压、导线教学时,可让他们各自扮演一个仪器,然后告知他们主动地向别人自述自己的特点,在课堂上老师提供时间,这样学生是很有兴趣的,课堂也会很活跃,学生也会目的明确地学习一些内容。
(三)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
自主 学习 的课堂,也是学生们展示才华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任务也就是在于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方法,在科学 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因此,我们要敢于放手,利用好学生的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我们发现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学生的快乐增加许多,劲头十足,学习主动。如果你老师在讲台上做,他们以为就这么点东西,听不听差不多的,看不看无所谓,往往显得无精打采。
(四)老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中要有开放形式,要学生主动学习,只有教师创设好有接纳性的,有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开放的课堂,就是教师敢放能收。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去猜想、去思考、去讨论,去判断、去实验。开放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有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时间去质疑,有空间去活动。科学课的教学 内容 离不开生活,如探究生活中哪些物质会导电,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对于学生找出许多物质去实验,不管做得如何都应该鼓励,让他们实验并总结 交流,但要在时间上给予适当控制。在自主学习的课堂内,要善于构建好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状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要积极参与,不能置之不理。如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会变成晶体,而有时加水后却看不到晶体而是溶液。这样的问题虽说比较简单,但学生已发现了疑问并向你提出,这时老师要给时间并鼓励他继续实验,这样他将会更有兴趣去进一步发现问题。
(五)老师要有效地调控课堂
课堂内进行自主学习,还需要老师的有效调控。自主学习是给学生潜能释放的好机会,它给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学习,但课堂的时间是规定的,老师要把握“自主”与“自流”、“开放”与“放任”的界限。对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实施有效的调控。为避免“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现象,就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在目的达成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 有序进行,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需要老师45分钟全程监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主动学习是针对被动接受学习而言的。接受学习也可能是一个主动理解的过程,甚至也可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如主动选择课外书籍来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教师将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将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也将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现在我们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