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不掉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量,河北省一直没有放松对小农户素质提升的关注,并在小农户的培训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依托无线电广播开展科普培训
河北省是一个拥有3380多万农村人口,1500多万农户的农业大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走上靠科技增收致富之路,是强农、助农的根本。因河北省农民数量多、分布广泛、居住分散,仅靠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或集中培训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千家万户的需要。为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最关键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农业知识与科技信息真正进村入户。而利用无线电广播把农业科技知识送到乡村农户是农广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目前小农户容易接受的方便、快捷的科技传播途径。因此,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农广校积极争取当地广播媒体资源,在各地广播电台开辟了各类农业节目。其中,河北省农广校联合省电台开办农业科技广播节目,经过近20年的变迁,演化为《农博士在线—农广连线》栏目。根据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需要,结合农时农事季节特点及农业热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制定播出计划、安排节目内容。同时,定期召开专家选题研讨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播出计划,保证节目内容丰富,编播工作有序进行,播出节目从而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每年播出节目达到150期以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为了扩展节目的影响力,每年适时与电台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节目深入农民心上。该项工作也成了河北省服务“三农”的特色工作。
二、依托大喇叭广播开展科普培训
河北省多数村庄都有大喇叭广播,为了用好这一资源,传递正能量,河北省农广校依托各县农广校协调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建立了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开展千村农业科技广播站标准化建设,做到“四有”,即,一是有机构,保证有人干事,包括站长、广播员、信息员。二是有设备,保证工作开展,包括广播室、广播设备。三是有制度,保证规范运行,包括广播站管理制度、科技资料管理制度。四是有记录,包括广播记录、科技资料借阅记录。这也有效推动了科技大喇叭广播工作有序规范运行。同时,对大喇叭播出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播出音频格式从普通音频向MP3格式转型;播出形式从广播员口播到传统模式向远程控制、按需要定时选择性播出方式转变;存储介质从磁带向光盤到U盘(硬盘)的转变。不但节省了村级广播员设置及费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喇叭打造成推广农业技术、传递致富信息、传达三农政策的好途径,把农村科技广播站锤炼成贴近农民、服务农民的好窗口。
三、依托科技直通车开展科普培训
2014年,原农业部安排河北省的18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于2015年8月至10月底,陆续分发到18个县(市、区)农广校,近年来,相关县农广校充分挖掘和发挥 “直通车”潜在功能和作用,利用“直通车”开展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活动,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乡村以及农民身边。“直通车”在当地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农广校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近两年开展的公务用车改革中,因“直通车”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各地将“直通车”作为专业服务用车予以保留,为基层农广校深入乡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了农广校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能力,累计通过“直通车”服务农民5万多人,对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科技直通车”被农民亲切称谓“致富直通车”。
四、依托网络电视台开展科普培训
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河北省农广校不失时机地拓展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一是在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开辟广播教育专栏,将在河北省电台《农博士在线—农广连线》栏目播出的农业科技广播节目录制编辑成MP3格式,上传到网站广播教育专栏,供广大农民或农村科技广播站下载反复收听学习。二是组建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农民教育需要,遴选农业科技推广选题,定向制作农业科技教育影视片,借助河北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中央电视台原7频道《农广天地》栏目,传播农业科技。三是在县电视台开办农业科教专题栏目,如:丰南区电视台开办的《金土地》农业专题节目,藁城区电视台开办的《藁城农业》专题节目等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推动作用。
五、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科普培训
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功能的拓展和App应用软件的开发运用,为农广校提供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渠道。为此,河北省农广校通过腾讯官方认证,2017年开通了《农广服务之窗》微信公众号,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从业者和广大农民为宗旨。有专人负责“农广服务之窗”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管理,该平台共推出各类有效信息已1000多条,涉及“三农”的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农业信息等,图文并茂、声画直观,很多内容得到点赞和转发,关注人数不断增加,已达到1500多人。这种开放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受众不受限制,时间不受限制,地点不受限制,具备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所有优点,是一种适合农民自主学习的方便、快捷、直观的培训模式。
六、依托专项培训班开展科普培训
据调查统计显示,专家与农民面对面开展培训仍是农民最欢迎、培训效果最好的形式。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有参加面对面培训的机会,河北省一些基层农广校做了积极探索,如:石家庄市农广校在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想农民之所想、办农民之所需,在夏季农时农忙季节,掌握了农民有夏天夜晚在外聚在一起凉热聊天的习惯,于是,启动了“农民培训夏夜专场”,利用夏季夜晚闲暇时间,在各县农业产业发展集聚区,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专项培训和咨询服务,从而,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之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量,5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5万人,“农民培训夏夜专场”已成了农民忘不了的科技大餐,也成为石家庄市的惠民工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广校)
一、依托无线电广播开展科普培训
河北省是一个拥有3380多万农村人口,1500多万农户的农业大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走上靠科技增收致富之路,是强农、助农的根本。因河北省农民数量多、分布广泛、居住分散,仅靠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或集中培训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千家万户的需要。为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最关键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农业知识与科技信息真正进村入户。而利用无线电广播把农业科技知识送到乡村农户是农广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目前小农户容易接受的方便、快捷的科技传播途径。因此,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农广校积极争取当地广播媒体资源,在各地广播电台开辟了各类农业节目。其中,河北省农广校联合省电台开办农业科技广播节目,经过近20年的变迁,演化为《农博士在线—农广连线》栏目。根据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需要,结合农时农事季节特点及农业热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制定播出计划、安排节目内容。同时,定期召开专家选题研讨会,制定科学合理的播出计划,保证节目内容丰富,编播工作有序进行,播出节目从而实现了科学性、先进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每年播出节目达到150期以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为了扩展节目的影响力,每年适时与电台联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节目深入农民心上。该项工作也成了河北省服务“三农”的特色工作。
二、依托大喇叭广播开展科普培训
河北省多数村庄都有大喇叭广播,为了用好这一资源,传递正能量,河北省农广校依托各县农广校协调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建立了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开展千村农业科技广播站标准化建设,做到“四有”,即,一是有机构,保证有人干事,包括站长、广播员、信息员。二是有设备,保证工作开展,包括广播室、广播设备。三是有制度,保证规范运行,包括广播站管理制度、科技资料管理制度。四是有记录,包括广播记录、科技资料借阅记录。这也有效推动了科技大喇叭广播工作有序规范运行。同时,对大喇叭播出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播出音频格式从普通音频向MP3格式转型;播出形式从广播员口播到传统模式向远程控制、按需要定时选择性播出方式转变;存储介质从磁带向光盤到U盘(硬盘)的转变。不但节省了村级广播员设置及费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喇叭打造成推广农业技术、传递致富信息、传达三农政策的好途径,把农村科技广播站锤炼成贴近农民、服务农民的好窗口。
三、依托科技直通车开展科普培训
2014年,原农业部安排河北省的18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于2015年8月至10月底,陆续分发到18个县(市、区)农广校,近年来,相关县农广校充分挖掘和发挥 “直通车”潜在功能和作用,利用“直通车”开展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活动,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乡村以及农民身边。“直通车”在当地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农广校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近两年开展的公务用车改革中,因“直通车”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各地将“直通车”作为专业服务用车予以保留,为基层农广校深入乡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了农广校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能力,累计通过“直通车”服务农民5万多人,对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科技直通车”被农民亲切称谓“致富直通车”。
四、依托网络电视台开展科普培训
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河北省农广校不失时机地拓展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一是在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开辟广播教育专栏,将在河北省电台《农博士在线—农广连线》栏目播出的农业科技广播节目录制编辑成MP3格式,上传到网站广播教育专栏,供广大农民或农村科技广播站下载反复收听学习。二是组建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农民教育需要,遴选农业科技推广选题,定向制作农业科技教育影视片,借助河北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中央电视台原7频道《农广天地》栏目,传播农业科技。三是在县电视台开办农业科教专题栏目,如:丰南区电视台开办的《金土地》农业专题节目,藁城区电视台开办的《藁城农业》专题节目等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推动作用。
五、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科普培训
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功能的拓展和App应用软件的开发运用,为农广校提供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渠道。为此,河北省农广校通过腾讯官方认证,2017年开通了《农广服务之窗》微信公众号,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从业者和广大农民为宗旨。有专人负责“农广服务之窗”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管理,该平台共推出各类有效信息已1000多条,涉及“三农”的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农业信息等,图文并茂、声画直观,很多内容得到点赞和转发,关注人数不断增加,已达到1500多人。这种开放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受众不受限制,时间不受限制,地点不受限制,具备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所有优点,是一种适合农民自主学习的方便、快捷、直观的培训模式。
六、依托专项培训班开展科普培训
据调查统计显示,专家与农民面对面开展培训仍是农民最欢迎、培训效果最好的形式。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有参加面对面培训的机会,河北省一些基层农广校做了积极探索,如:石家庄市农广校在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想农民之所想、办农民之所需,在夏季农时农忙季节,掌握了农民有夏天夜晚在外聚在一起凉热聊天的习惯,于是,启动了“农民培训夏夜专场”,利用夏季夜晚闲暇时间,在各县农业产业发展集聚区,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专项培训和咨询服务,从而,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之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量,5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5万人,“农民培训夏夜专场”已成了农民忘不了的科技大餐,也成为石家庄市的惠民工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