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领地大约占整个澳洲大陆的1/6,但人口却只有全澳洲人口总数1%,可以说是澳洲最原始,最具犷野之美的神秘之地,也是全澳洲惟一由原佳民管理的领地。是地球上为数极少的、真正保留了原生状态的珍稀土地之一。最具神秘之处,是因为它不但拥有超过四万年人类的生存记忆,储存着完整而丰富的原佳民文化,而且有着丰富的地貌和物种的独特王国,特别是北领地还集中了澳洲多处被誉为世界遗产的文化宝藏。
由于我多年惯于独行,第一次跟随大队人马出行,可以说,旅途一系列的未知,对我都是一种心理考验。我是带着对初进澳洲大陆的好奇、对当地原住民生存状况的疑惑、以及对“众口难调”之旅的难以预见的随意性开始行程准备的,因此,我尽量把自己当作一片轻飘的叶子,随众人风烟,去完成这趟“探索之旅”。对我而言,这是一段格外特别的旅程。
壮汉带我走近土著领地阿纳姆地
从北京飞至悉尼,再飞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好似一次中国内陆至青藏高原遥远的旅程,而从达尔文乘车至阿纳姆地,一路红尘滚滚,热带丛林掠过,我们跟随达尔文最强壮的职业猎手们,驾四驱车,携猎犬、帐篷、食物,共同进入神秘的阿纳姆丛林。我们此次之行,主要是进入北领地的阿纳姆丛林,对当地原住民的狩猎、围渔祭祀和文化艺术创作进行体验式的考察。
阿纳姆地有94000平方公里,人口却是稀少得不足15000人。虽然政府修建了简易公路,提供了水电,但是,绝大多数土著还是像五万年前的祖先一样生活。在我们一路从达尔文向阿纳姆地开进的途中,几乎被热带丛林包围,看不见人,也没有人为的环境改造。很像我在西非的灌木丛林中看过的景像,但却比西非的景色丰富许多。眼前时而有河流或湿地,还能看见栖息岸边或树枝的鸟类,袋鼠、鸸鹋在奔跑,甚至,泥塘旁有时还能看见鳄鱼慵懒地横卧在那里。
据我们这次“探索”之旅的组织者也是久居澳洲,并经常深入阿纳姆丛林的华人刘漫在进入阿纳姆地之前对我们说“阿纳姆地的环境错综复杂,有热带雨林、沼泽海滩、丛林、石山,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由于这里人烟稀少,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土地,壮观秀丽的风景,最值得骄傲的是,这一带有超过30个原住民的部落他们保持着五万年以来古老的家园,可谓是人与土地真正和谐地融合相处。”
在我进入阿纳姆地之前,印象中,已经极为发达的澳大利亚,怎么能真正保留一片如此原始的土地对此是有所怀疑的。刘漫说:“由于澳洲大陆与世隔绝拥有极为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阿纳姆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任何外来物种,都会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进入阿纳姆原住民部落,非经当地部落或土著事务部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这片保留地。即使获得许可,也要根据不同场合、时间、内容、不同部落等进行不同要求的拍摄。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最多只允许15辆车进入阿纳姆地。
从达尔文向阿纳姆地进发,300多公里的路程。我乘坐的是职业猎手杰森(JASON)的吉普车。杰森,1米85的个头,魁伟的身材像一堵墙,很像从电影里走出来的明星人物,就是那种子弹穿不透,刀割划不破,不论刀枪都不入,永不倒地的史泰龙式的壮汉。在某种程度上看,他又像一名特种部队的战士。不论他强壮的体魄,还是超能的胆识,以及精湛的狩猎技能,敏锐的思路,还有他那爱憎分明的正义感,都像是一个具有将军潜质的精兵。不过,很遗憾他从没当过兵。一路上,尽管他话不多,但那张喜欢吃零食的嘴却一直没闲着。
杰森不仅是一个专业猎手,还是达尔文拳击俱乐部的教练。五年前,他花了6000澳元,买了这辆结构非常简单的四驱吉普车。之后,他根据行走丛林的需要 自己开始从外到里全面改装,而他戴着墨镜,光着脚丫,超疯狂的驾驶,真有在陆地翱翔的感觉。我们偶尔停车小憩,我端起像机,对着路边一片丛林正准备拍照,就听他在我身后喊:“别拍!这里是土著的私人地盘,没经人家允许,不能拍照,小心找麻烦。”
去阿纳姆地的旅途,很自然,很原始,很静谧。这在今天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已经很难感受到了。
跟随部落女首领野外生存
一路行驶大约三百多公里,夕阳终于暗淡下来,伴着微弱的余晖,我们终于到达了西阿纳姆地土著人的伍瑞(Wurryi)部落区。伍瑞部落,地处海边。此时,部落首领玛丽亚和南希姐妹带着部落的人们已经燃起篝火在等待我们。
大家围着篝火与土著人坐在沙土中,背对浪涛起伏的大海,面对燃烧的篝火,土著人用跳舞来欢迎我们的到来。舞蹈很精彩,男人们一律半裸着身体,脸上涂抹了白灰,有人身上还画着古老的图案,在部落酋长吹奏的一种古老又流行的被称为迪吉里杜的乐器伴奏下,只见土著人个个半垂着腰,个个绷着脸,眼神里充满着力量,嘴里发出“煞!煞!”的声音,与乐器节奏相随,在沙子地上用力跺着右脚,节奏从慢至快每段短小精悍,粗壮有力。
这是男人的舞蹈,是一种强悍、力量、威风的象征。
老酋长吹奏迪吉里杜的旋律音调很低沉,伴着土著舞蹈,营造出神秘又神圣的气氛。迪吉里杜是阿纳姆地最具代表性的土著乐器,据说是当地最多的桉树,被白蚁蛀空了树干后,再加工而制作的。听着老酋长吹奏的旋律,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这夜,我们在海滩上搭起了帐篷,篝火一直燃烧至天明,因为这个海域常有鳄鱼出没,一旦篝火熄灭,鳄鱼就可能会从海里爬上岸边,袭击营地里的人们。临睡前,每个人都被叮咛,一旦半夜如厕,都有义务添加柴禾。尽管如此,猎手卡尔和杰森为了大家的安全还是睡在了篝火旁,身边特意放置一把猎枪,以防发生意外。
第二天一早,就在我们准备出海前往对面Copland小岛时,土著人开尼发现了一条鳄鱼夜晚登陆沙滩留下的一长串印记,离我们居住的帐篷偏东一百米的距离。
伍瑞部落只有二百多人,拥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部落的首领玛丽亚,出自部族势力最大、最有威望的COOPER家族。据她说,COOPER家族的第一代男人是个英国人,他娶了土著女人后,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娶了三个老婆,生了17个后代,而这17个后代的其中之一,就有玛丽亚的母亲。玛丽亚作为长女,而且又有文化,现在掌管着家族的一切。这个家族,不仅在伍瑞部落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还拥有包括伍瑞西边55公里的Irqul和东边42公里的Wilai的土地,也算是当地一个大地主了。
玛丽亚的身份也同样得到澳洲北领地政府的尊重。不过,她个人是个积极保留土著文化和生存方式的倡导者。甚至,她仍然带领部落的妇女们,在旱季每隔一两天,就进入丛林找寻食物。
有一天,我们跟随玛丽亚带领的妇女们,涉水进入退了潮的丛林里,寻找蛤蛎和各种野果。丛林里有保存火种的果子,还有治疗疟疾的奎宁,甚至她还专门为我找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Marjmarnj(满吉满吉)的绿色叶子,这种叶子好像一种肥皂,在手里揉搓后立刻能把手 洗得非常干净,并且还留下一股自然的清香味。马瑞亚特别强调在亚热带丛林或海边生存,由于旱季的紫外线特别强烈,需要把握好三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用水,果子和遮风挡雨的草棚。
为了感受土著人延续了上千年的生存方式,我们在伍瑞部落,特意体验了从伐木到搭建草棚的生存技能。因为北领地每逢旱季,早晚温差较大,白天在海边的烈日下暴晒,造成严重缺水,再强悍的人,也容易中暑。对于居无定所,靠采集和渔猎生存的土著人来说,不论走到任何地方,搭建自己的窝,就成了他们最重要,也是最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跟着土著人,先是砍伐四根大约三米长,又比较直的树干,但一头必须得有枝杈,分别立在沙子地上,形成一个四方形立柱,在它们上方的枝杈上,再托起四根木棍,作为棚子的顶部横木。为了便于搭建,立柱和横木棍只需手臂粗细的树干就行。大致结构搭好后,用若干细树干横在顶上,再铺上一些大芭蕉或椰子叶子,十分钟之后,一个土著人的“窝棚”就搭建完了。其实,在中国的西瓜地里,也能看到类似这种田间地头建筑。这种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个简易棚子的建筑,土著人却延续了成百上千代生命,这是他们与大自然相并存的家。
与土著猎手共狩猎
离开伍瑞部落区,我们驱车前往Namugardabu部落。
这个部落曾经一度人气旺盛,甚至还有一所大约三百多个学生的学校。现在Namugardabu部落尽管已经没人居住,但这片土地的拥有者,是一个名叫艾瑞克的土著猎手。Namugardabu部落在80年代被一个矿业老板看重,想在这一带采矿,由于这个项目将会造成对土地的破坏,遭到了艾瑞克爸爸的反对。不幸的是,土地虽然保留下来了,但酋长却因病离世。酋长的离去,仿佛部落人的支柱垮了,人们担心生存受到威胁,纷纷下山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现在,Namugardabu在刘漫的WDW公司和这片土地的拥有者艾瑞克共同合作下,已经建立了一个白人和土著职业猎手的狩猎营地。主要猎杀已经泛滥的野猪和野牛。其实对于土著来说,狩猎、打鱼、采摘,靠大自然生存原本是他们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多少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活,没有给大自然留下任何毁败之地。然而,今天人们在这一带狩猎,究竟为何原因呢?
大约在200年前,殖民者进入这片土地,引进了家猪和水牛等牲畜,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大部分农场无法经营,农场被废弃后,家猪,水牛只能跑到荒野中觅食。一百多年来,这些家猪水牛在大自然中逐渐恢复了已经丢掉的野性,成了野猪和野水牛。并且,渐渐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凶猛的野物之一。野猪最重的可达两百公斤以上猪牙可以达到30公分以上,野牛重达一吨半,性情暴躁,此两种动物不仅经常伤人,而且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
野猪,野水牛对沼泽生态系统的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它们一方面吃掉大部分植被,改变植物的组成,另外,由于它们经常在淡水沼泽和临近的咸水之间活动,留下了较深的痕迹,可能导致两者水系连通,从而对淡水沼泽产生整体性的破坏,野猪尤其可恶的地方是它们拱土找食的习性,使得很多地方的土地寸草不生,并破坏了阿纳姆地独特的丛林雨林系统,它们也是猎食性的动物,捕食本土的小型动物,例如:珍惜的对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小蜥蜴及林地鸟。
在阿纳姆地控制野猪,野水牛的惟一的办法就是,由当地土著部落及林业部组织的职业猎手,乘直升飞机进行猎杀。但是,由于地形气候和费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此种方法不足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地几位“丛林汉”与土著部落签订了特殊的协议,开始带领业余的勇敢者进入阿纳姆地狩猎,以达到控制野猪、野水牛的目的。
澳大利亚的野猪数量极大,仅在一个地区,就大约超过几百万只。特别是从直升机上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野猪、野牛在荒原上出没。由于猎杀的数量远远赶不上野猪繁殖的速度,猎手们一般选择猎杀野猪群的公猪,使整个猪群丧失繁殖能力。
鉴于这种情况,目前也只有澳大利亚允许猎杀野猪野牛。通常,猎杀野猪,野水牛时,只用猎狗、猎刀、弓箭,飞去来器和标枪。在Namugardabu部落,我们同样搭起了帐篷,虽说,这里没有鳄鱼,但是此时正值早季,山上干燥且午后时有季风,尘土飞扬,害得我们满嘴沙石,再伴着蚊虫肆虐,也算是体验了一下热带气候,旱季时丛林的生存条件。
早上6点,天色刚刚亮,乘坐敞蓬车进入丛林深处。职业猎手们身穿如树叶般的绿色伪装服,材料是纱网状的,猛看去,身材魁伟的杰森很像一个精锐的侦察兵,即将投入一场激烈的对敌战斗。
伴着晨光,我们一路几乎是按着野牛留下的粪便前行,几乎每隔几分钟,我们就会停车,在一摊牛粪前观察,分析。突然猎手艾瑞克一声大叫:“停!停!下车!”他迅速下车后,走到车前一摊牛粪前,先是看了看,又用手指伸进牛粪里,湿乎乎的牛粪顿时粘了他一手,他掏出手指,又闻了闻说:“这头牛,是今早路过这儿的,不会走得太远。”根据艾瑞克的分析,这一带不仅有野牛,还有野猪,于是,我们按照他指引的方向,蹑手蹑脚地朝丛林里走去。果然没走多远,就看到河对岸有头野猪正在闷头吃食,连它“吧唧吧唧”吃食的声音都能听见。
狩猎是土著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尽管澳洲不少人用枪狩猎,但真正的猎手更垂青弓猎,刀猎或使用梭镖。在他们的狩猎文化中,使用弓箭或梭镖比较公平,也更能体现男人的气概和满足男人们征服猛兽的心理需求。
杰森在距离野猪大约有30米的直线距离射出一箭,野猪立即本能地跳了一下,然后撒腿就跑杰森趟着淤泥追上这只已受了伤的野猪。当他把野猪终于放倒后,我也追着他跑进了淤泥里,看到艾瑞克把这头野猪的头砍了下来。
猎手艾瑞克从12岁就开始跟着爸爸学习狩猎,因此他对野猪和野牛的敏感超过了所有人。他可用看,听、闻的方法寻找野猪、野牛。当他又发现了一头正在丛林里睡觉的野牛时,为了暴露目标,我们决定从它身后包抄过去,趁它不备,将其射死。没想到,我们刚进入丛林,就遭遇了沼泽地,我背着沉重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赤脚走在沼泽地里,脚下时而是石头,时而是树枝,要不就是松软的淤泥,身体不由自主地往下陷,从小腿一直陷到腰。突然只见一条大约一尺多长,一指多粗、红嘴的蛇在水中游来,我屏住呼吸,呆呆地站在水里看着那条蛇从我身边不到一米的距离游走。据艾瑞克说,这是一条剧毒蛇,一旦被它咬了,几乎没法救治,15分钟就能丧命。
不知因为我们暴露了目标,还是野牛睡醒后转移了地方,最终,我们没能找到那头野牛。回来后,艾瑞克迅速地砍柴,架火,熟练地把野猪分尸后,提着猪腿,先是带毛在火里烤了烤,将猪毛烧焦后再用刀剃毛,再用火烤,很快就将四条猪腿烤了个半生不熟的状态,然后,开车送到三十多公里之外他的老家。
艾瑞克的老家在一个丛林深处的村庄里,村庄大约只有五六家人,都是政府在90年代中期为土著人盖的房子。不仅每家有烧烤炉,还有公共投币电话厅,艾瑞克说当地人并不太热衷于吃野猪肉,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吃乌龟、蛇之类的动物。
狩猎惊险又刺激,但危险程度很大,是真正勇敢者的运动。此行跟随猎手们打猎,不过只是一次难得的狩猎体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真正的勇敢,坚强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我多年惯于独行,第一次跟随大队人马出行,可以说,旅途一系列的未知,对我都是一种心理考验。我是带着对初进澳洲大陆的好奇、对当地原住民生存状况的疑惑、以及对“众口难调”之旅的难以预见的随意性开始行程准备的,因此,我尽量把自己当作一片轻飘的叶子,随众人风烟,去完成这趟“探索之旅”。对我而言,这是一段格外特别的旅程。

壮汉带我走近土著领地阿纳姆地
从北京飞至悉尼,再飞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好似一次中国内陆至青藏高原遥远的旅程,而从达尔文乘车至阿纳姆地,一路红尘滚滚,热带丛林掠过,我们跟随达尔文最强壮的职业猎手们,驾四驱车,携猎犬、帐篷、食物,共同进入神秘的阿纳姆丛林。我们此次之行,主要是进入北领地的阿纳姆丛林,对当地原住民的狩猎、围渔祭祀和文化艺术创作进行体验式的考察。
阿纳姆地有94000平方公里,人口却是稀少得不足15000人。虽然政府修建了简易公路,提供了水电,但是,绝大多数土著还是像五万年前的祖先一样生活。在我们一路从达尔文向阿纳姆地开进的途中,几乎被热带丛林包围,看不见人,也没有人为的环境改造。很像我在西非的灌木丛林中看过的景像,但却比西非的景色丰富许多。眼前时而有河流或湿地,还能看见栖息岸边或树枝的鸟类,袋鼠、鸸鹋在奔跑,甚至,泥塘旁有时还能看见鳄鱼慵懒地横卧在那里。
据我们这次“探索”之旅的组织者也是久居澳洲,并经常深入阿纳姆丛林的华人刘漫在进入阿纳姆地之前对我们说“阿纳姆地的环境错综复杂,有热带雨林、沼泽海滩、丛林、石山,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由于这里人烟稀少,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土地,壮观秀丽的风景,最值得骄傲的是,这一带有超过30个原住民的部落他们保持着五万年以来古老的家园,可谓是人与土地真正和谐地融合相处。”
在我进入阿纳姆地之前,印象中,已经极为发达的澳大利亚,怎么能真正保留一片如此原始的土地对此是有所怀疑的。刘漫说:“由于澳洲大陆与世隔绝拥有极为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阿纳姆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任何外来物种,都会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进入阿纳姆原住民部落,非经当地部落或土著事务部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这片保留地。即使获得许可,也要根据不同场合、时间、内容、不同部落等进行不同要求的拍摄。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最多只允许15辆车进入阿纳姆地。
从达尔文向阿纳姆地进发,300多公里的路程。我乘坐的是职业猎手杰森(JASON)的吉普车。杰森,1米85的个头,魁伟的身材像一堵墙,很像从电影里走出来的明星人物,就是那种子弹穿不透,刀割划不破,不论刀枪都不入,永不倒地的史泰龙式的壮汉。在某种程度上看,他又像一名特种部队的战士。不论他强壮的体魄,还是超能的胆识,以及精湛的狩猎技能,敏锐的思路,还有他那爱憎分明的正义感,都像是一个具有将军潜质的精兵。不过,很遗憾他从没当过兵。一路上,尽管他话不多,但那张喜欢吃零食的嘴却一直没闲着。
杰森不仅是一个专业猎手,还是达尔文拳击俱乐部的教练。五年前,他花了6000澳元,买了这辆结构非常简单的四驱吉普车。之后,他根据行走丛林的需要 自己开始从外到里全面改装,而他戴着墨镜,光着脚丫,超疯狂的驾驶,真有在陆地翱翔的感觉。我们偶尔停车小憩,我端起像机,对着路边一片丛林正准备拍照,就听他在我身后喊:“别拍!这里是土著的私人地盘,没经人家允许,不能拍照,小心找麻烦。”
去阿纳姆地的旅途,很自然,很原始,很静谧。这在今天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已经很难感受到了。
跟随部落女首领野外生存
一路行驶大约三百多公里,夕阳终于暗淡下来,伴着微弱的余晖,我们终于到达了西阿纳姆地土著人的伍瑞(Wurryi)部落区。伍瑞部落,地处海边。此时,部落首领玛丽亚和南希姐妹带着部落的人们已经燃起篝火在等待我们。

大家围着篝火与土著人坐在沙土中,背对浪涛起伏的大海,面对燃烧的篝火,土著人用跳舞来欢迎我们的到来。舞蹈很精彩,男人们一律半裸着身体,脸上涂抹了白灰,有人身上还画着古老的图案,在部落酋长吹奏的一种古老又流行的被称为迪吉里杜的乐器伴奏下,只见土著人个个半垂着腰,个个绷着脸,眼神里充满着力量,嘴里发出“煞!煞!”的声音,与乐器节奏相随,在沙子地上用力跺着右脚,节奏从慢至快每段短小精悍,粗壮有力。
这是男人的舞蹈,是一种强悍、力量、威风的象征。
老酋长吹奏迪吉里杜的旋律音调很低沉,伴着土著舞蹈,营造出神秘又神圣的气氛。迪吉里杜是阿纳姆地最具代表性的土著乐器,据说是当地最多的桉树,被白蚁蛀空了树干后,再加工而制作的。听着老酋长吹奏的旋律,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这夜,我们在海滩上搭起了帐篷,篝火一直燃烧至天明,因为这个海域常有鳄鱼出没,一旦篝火熄灭,鳄鱼就可能会从海里爬上岸边,袭击营地里的人们。临睡前,每个人都被叮咛,一旦半夜如厕,都有义务添加柴禾。尽管如此,猎手卡尔和杰森为了大家的安全还是睡在了篝火旁,身边特意放置一把猎枪,以防发生意外。
第二天一早,就在我们准备出海前往对面Copland小岛时,土著人开尼发现了一条鳄鱼夜晚登陆沙滩留下的一长串印记,离我们居住的帐篷偏东一百米的距离。
伍瑞部落只有二百多人,拥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部落的首领玛丽亚,出自部族势力最大、最有威望的COOPER家族。据她说,COOPER家族的第一代男人是个英国人,他娶了土著女人后,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娶了三个老婆,生了17个后代,而这17个后代的其中之一,就有玛丽亚的母亲。玛丽亚作为长女,而且又有文化,现在掌管着家族的一切。这个家族,不仅在伍瑞部落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还拥有包括伍瑞西边55公里的Irqul和东边42公里的Wilai的土地,也算是当地一个大地主了。
玛丽亚的身份也同样得到澳洲北领地政府的尊重。不过,她个人是个积极保留土著文化和生存方式的倡导者。甚至,她仍然带领部落的妇女们,在旱季每隔一两天,就进入丛林找寻食物。
有一天,我们跟随玛丽亚带领的妇女们,涉水进入退了潮的丛林里,寻找蛤蛎和各种野果。丛林里有保存火种的果子,还有治疗疟疾的奎宁,甚至她还专门为我找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Marjmarnj(满吉满吉)的绿色叶子,这种叶子好像一种肥皂,在手里揉搓后立刻能把手 洗得非常干净,并且还留下一股自然的清香味。马瑞亚特别强调在亚热带丛林或海边生存,由于旱季的紫外线特别强烈,需要把握好三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用水,果子和遮风挡雨的草棚。
为了感受土著人延续了上千年的生存方式,我们在伍瑞部落,特意体验了从伐木到搭建草棚的生存技能。因为北领地每逢旱季,早晚温差较大,白天在海边的烈日下暴晒,造成严重缺水,再强悍的人,也容易中暑。对于居无定所,靠采集和渔猎生存的土著人来说,不论走到任何地方,搭建自己的窝,就成了他们最重要,也是最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跟着土著人,先是砍伐四根大约三米长,又比较直的树干,但一头必须得有枝杈,分别立在沙子地上,形成一个四方形立柱,在它们上方的枝杈上,再托起四根木棍,作为棚子的顶部横木。为了便于搭建,立柱和横木棍只需手臂粗细的树干就行。大致结构搭好后,用若干细树干横在顶上,再铺上一些大芭蕉或椰子叶子,十分钟之后,一个土著人的“窝棚”就搭建完了。其实,在中国的西瓜地里,也能看到类似这种田间地头建筑。这种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个简易棚子的建筑,土著人却延续了成百上千代生命,这是他们与大自然相并存的家。
与土著猎手共狩猎
离开伍瑞部落区,我们驱车前往Namugardabu部落。
这个部落曾经一度人气旺盛,甚至还有一所大约三百多个学生的学校。现在Namugardabu部落尽管已经没人居住,但这片土地的拥有者,是一个名叫艾瑞克的土著猎手。Namugardabu部落在80年代被一个矿业老板看重,想在这一带采矿,由于这个项目将会造成对土地的破坏,遭到了艾瑞克爸爸的反对。不幸的是,土地虽然保留下来了,但酋长却因病离世。酋长的离去,仿佛部落人的支柱垮了,人们担心生存受到威胁,纷纷下山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现在,Namugardabu在刘漫的WDW公司和这片土地的拥有者艾瑞克共同合作下,已经建立了一个白人和土著职业猎手的狩猎营地。主要猎杀已经泛滥的野猪和野牛。其实对于土著来说,狩猎、打鱼、采摘,靠大自然生存原本是他们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多少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活,没有给大自然留下任何毁败之地。然而,今天人们在这一带狩猎,究竟为何原因呢?
大约在200年前,殖民者进入这片土地,引进了家猪和水牛等牲畜,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大部分农场无法经营,农场被废弃后,家猪,水牛只能跑到荒野中觅食。一百多年来,这些家猪水牛在大自然中逐渐恢复了已经丢掉的野性,成了野猪和野水牛。并且,渐渐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凶猛的野物之一。野猪最重的可达两百公斤以上猪牙可以达到30公分以上,野牛重达一吨半,性情暴躁,此两种动物不仅经常伤人,而且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
野猪,野水牛对沼泽生态系统的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它们一方面吃掉大部分植被,改变植物的组成,另外,由于它们经常在淡水沼泽和临近的咸水之间活动,留下了较深的痕迹,可能导致两者水系连通,从而对淡水沼泽产生整体性的破坏,野猪尤其可恶的地方是它们拱土找食的习性,使得很多地方的土地寸草不生,并破坏了阿纳姆地独特的丛林雨林系统,它们也是猎食性的动物,捕食本土的小型动物,例如:珍惜的对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小蜥蜴及林地鸟。
在阿纳姆地控制野猪,野水牛的惟一的办法就是,由当地土著部落及林业部组织的职业猎手,乘直升飞机进行猎杀。但是,由于地形气候和费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此种方法不足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地几位“丛林汉”与土著部落签订了特殊的协议,开始带领业余的勇敢者进入阿纳姆地狩猎,以达到控制野猪、野水牛的目的。
澳大利亚的野猪数量极大,仅在一个地区,就大约超过几百万只。特别是从直升机上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野猪、野牛在荒原上出没。由于猎杀的数量远远赶不上野猪繁殖的速度,猎手们一般选择猎杀野猪群的公猪,使整个猪群丧失繁殖能力。
鉴于这种情况,目前也只有澳大利亚允许猎杀野猪野牛。通常,猎杀野猪,野水牛时,只用猎狗、猎刀、弓箭,飞去来器和标枪。在Namugardabu部落,我们同样搭起了帐篷,虽说,这里没有鳄鱼,但是此时正值早季,山上干燥且午后时有季风,尘土飞扬,害得我们满嘴沙石,再伴着蚊虫肆虐,也算是体验了一下热带气候,旱季时丛林的生存条件。
早上6点,天色刚刚亮,乘坐敞蓬车进入丛林深处。职业猎手们身穿如树叶般的绿色伪装服,材料是纱网状的,猛看去,身材魁伟的杰森很像一个精锐的侦察兵,即将投入一场激烈的对敌战斗。
伴着晨光,我们一路几乎是按着野牛留下的粪便前行,几乎每隔几分钟,我们就会停车,在一摊牛粪前观察,分析。突然猎手艾瑞克一声大叫:“停!停!下车!”他迅速下车后,走到车前一摊牛粪前,先是看了看,又用手指伸进牛粪里,湿乎乎的牛粪顿时粘了他一手,他掏出手指,又闻了闻说:“这头牛,是今早路过这儿的,不会走得太远。”根据艾瑞克的分析,这一带不仅有野牛,还有野猪,于是,我们按照他指引的方向,蹑手蹑脚地朝丛林里走去。果然没走多远,就看到河对岸有头野猪正在闷头吃食,连它“吧唧吧唧”吃食的声音都能听见。
狩猎是土著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尽管澳洲不少人用枪狩猎,但真正的猎手更垂青弓猎,刀猎或使用梭镖。在他们的狩猎文化中,使用弓箭或梭镖比较公平,也更能体现男人的气概和满足男人们征服猛兽的心理需求。
杰森在距离野猪大约有30米的直线距离射出一箭,野猪立即本能地跳了一下,然后撒腿就跑杰森趟着淤泥追上这只已受了伤的野猪。当他把野猪终于放倒后,我也追着他跑进了淤泥里,看到艾瑞克把这头野猪的头砍了下来。

猎手艾瑞克从12岁就开始跟着爸爸学习狩猎,因此他对野猪和野牛的敏感超过了所有人。他可用看,听、闻的方法寻找野猪、野牛。当他又发现了一头正在丛林里睡觉的野牛时,为了暴露目标,我们决定从它身后包抄过去,趁它不备,将其射死。没想到,我们刚进入丛林,就遭遇了沼泽地,我背着沉重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赤脚走在沼泽地里,脚下时而是石头,时而是树枝,要不就是松软的淤泥,身体不由自主地往下陷,从小腿一直陷到腰。突然只见一条大约一尺多长,一指多粗、红嘴的蛇在水中游来,我屏住呼吸,呆呆地站在水里看着那条蛇从我身边不到一米的距离游走。据艾瑞克说,这是一条剧毒蛇,一旦被它咬了,几乎没法救治,15分钟就能丧命。
不知因为我们暴露了目标,还是野牛睡醒后转移了地方,最终,我们没能找到那头野牛。回来后,艾瑞克迅速地砍柴,架火,熟练地把野猪分尸后,提着猪腿,先是带毛在火里烤了烤,将猪毛烧焦后再用刀剃毛,再用火烤,很快就将四条猪腿烤了个半生不熟的状态,然后,开车送到三十多公里之外他的老家。
艾瑞克的老家在一个丛林深处的村庄里,村庄大约只有五六家人,都是政府在90年代中期为土著人盖的房子。不仅每家有烧烤炉,还有公共投币电话厅,艾瑞克说当地人并不太热衷于吃野猪肉,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吃乌龟、蛇之类的动物。
狩猎惊险又刺激,但危险程度很大,是真正勇敢者的运动。此行跟随猎手们打猎,不过只是一次难得的狩猎体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真正的勇敢,坚强和战胜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