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5的乘法的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如图:)一个5是5,即一五得五,来体会口诀的意义,从而延伸到每句口诀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然后让学生再与老师互相对口令进行强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请了二位同学上讲台和我一起合作,展示五只手掌帮助大家对口诀的理解与记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
这样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五的乘法口诀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让全班同学以大组轮流开火车形式加强记忆。整个课堂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
五、适时引入童话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教学中,教师语言应生动、形象、儿童化外,还应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就象在听老师讲故事一样,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有关0的乘法一课时里,引入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摘仙桃准备祝寿,当仙女们来到蟠桃园时,见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被孙悟空偷吃光了......我随机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学生踊跃地分别用加法、乘法列出算式:0+0+0+0+0+0+0=0(个),0*7=0(个)那么10个0相加得多少?100个0相加得多少呢?同学们能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得0”进而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二)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教“5的乘法的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如图:)一个5是5,即一五得五,来体会口诀的意义,从而延伸到每句口诀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然后让学生再与老师互相对口令进行强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请了二位同学上讲台和我一起合作,展示五只手掌帮助大家对口诀的理解与记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
这样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对五的乘法口诀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让全班同学以大组轮流开火车形式加强记忆。整个课堂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
五、适时引入童话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教学中,教师语言应生动、形象、儿童化外,还应富有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就象在听老师讲故事一样,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有关0的乘法一课时里,引入王母娘娘叫七个仙女到蟠桃园摘仙桃准备祝寿,当仙女们来到蟠桃园时,见树上一个蟠桃也没有了,被孙悟空偷吃光了......我随机提问:“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学生踊跃地分别用加法、乘法列出算式:0+0+0+0+0+0+0=0(个),0*7=0(个)那么10个0相加得多少?100个0相加得多少呢?同学们能异口同声地回答“都得0”进而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