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即《新课标》,我县从0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标,开始使用新教材,本文 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十几年来的新教材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本人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价的理解:一、树立新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理念;二、明确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三、实施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很少关注课堂评价,经过近几年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也有许多新的认识。以前自己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以为可有可无。现在明白,课堂教学评价不仅重要,而且还讲究艺术,对课堂的调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为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我们评价学生指明了方向, 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已的进步,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1、树立新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教师,其标准大都围绕教师制定,如教学目标是否反映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准确,充实,有较强的思想性,教学思路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等。通过评价教师的教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典型的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客体。
然而,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客体是课堂教学,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把整个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对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原来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价对象由原来的教师转为学生;评价对象由教师转为学生;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基本理念要以由教师为本转为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评价中更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此,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更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新课标也指出应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即评价时应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学段目标不是学习某一部分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新课标还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学生掌握这些策略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恰当引导。
2、明确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面向大众。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不能只用考试成绩这一个标准,成绩只能反映学习水平,不能反映学习状况,如可以是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等;要求应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学生达到的目标不同;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利用评价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
承认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所有人朝一个目标看齐,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发挥和加强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只有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才是成功的。
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教师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欣赏、鼓励每一个位学生,才能正确评价学生。 每个人都很想被尊重,学生也是。在课堂上,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执法者,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学生出错或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答案而火冒三丈。应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同时要改进教学实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施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
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也即我们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教师独裁式评价为师生双方平等对话式评价,拉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学生是否成才,不看今天,而应看他未来的发展。我们以前所用的标准式评价并非是万能的、绝对科学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以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随时记录下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从学生个人纵向发展的过程来评价学生才是真正针对个体的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评价。
数学课不但要让学生会计算,证明,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将发生改变,量化的数学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用“微笑式”的鼓励取代“板着脸”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找回曾经失去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信息的反馈,无论是师生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鉴定自己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有效。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要强化,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纠正,使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
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教学新理念》,傅前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期。
国培计划视频:《善于激励与评价》,主讲:何小静,朱敏龙。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师,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很少关注课堂评价,经过近几年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也有许多新的认识。以前自己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以为可有可无。现在明白,课堂教学评价不仅重要,而且还讲究艺术,对课堂的调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为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我们评价学生指明了方向, 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已的进步,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1、树立新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教师,其标准大都围绕教师制定,如教学目标是否反映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准确,充实,有较强的思想性,教学思路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等。通过评价教师的教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典型的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客体。
然而,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客体是课堂教学,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把整个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对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原来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价对象由原来的教师转为学生;评价对象由教师转为学生;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基本理念要以由教师为本转为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评价中更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此,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更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新课标也指出应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即评价时应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学段目标不是学习某一部分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新课标还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而必须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学生掌握这些策略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恰当引导。
2、明确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的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面向大众。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不能只用考试成绩这一个标准,成绩只能反映学习水平,不能反映学习状况,如可以是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等;要求应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学生达到的目标不同;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利用评价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
承认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所有人朝一个目标看齐,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发挥和加强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只有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才是成功的。
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教师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欣赏、鼓励每一个位学生,才能正确评价学生。 每个人都很想被尊重,学生也是。在课堂上,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执法者,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学生出错或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答案而火冒三丈。应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同时要改进教学实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施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
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也即我们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变教师独裁式评价为师生双方平等对话式评价,拉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学生是否成才,不看今天,而应看他未来的发展。我们以前所用的标准式评价并非是万能的、绝对科学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以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随时记录下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从学生个人纵向发展的过程来评价学生才是真正针对个体的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评价。
数学课不但要让学生会计算,证明,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将发生改变,量化的数学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用“微笑式”的鼓励取代“板着脸”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找回曾经失去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信息的反馈,无论是师生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鉴定自己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有效。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要强化,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纠正,使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
总之,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教学新理念》,傅前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期。
国培计划视频:《善于激励与评价》,主讲:何小静,朱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