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和关注。而在当前的中学阶段学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了最主要的素质教育任务,是提升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当前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也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通过导入情境、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活动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不断强化,也促进中学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的逐步统一。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心理成熟,形成正确三观,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需要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在日常行为中加以体现。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共识,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中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关键,也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具体而言,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培养中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學目标,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虽然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载体,能够以更加系统,同时也更具方向性,指导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也就更为明显。同时,即便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错失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机会,也能够在课堂环境下得到补充和强调。其次,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促进中学学生实现爱国主义情感和行为的结合,并且将这一深沉的情感代入到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的情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往往与时事新闻相结合,所以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然也会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和案例作为教学讲解和分析的素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积极践行奠定基础。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会落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因此能够促使中学学生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上。所以综合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强化教育效果,扩展教育范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该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道德与法治情境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导入渗透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但是现实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都能够与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核心知识内容方面,更是对其范围有所限制。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活动来延伸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意义,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先了解本节课所要涉及的核心内容。如果教学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直接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情境导入的环节中直接以此为切入点完成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学习“践行公共精神”这一单元的三课内容时,因为其核心内容就在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建设美好祖国,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创设心系祖国的具体事例和场景,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但如果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联较弱,就需要教师借助于情境创设的过程尽可能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上更大范围的渗透。例如,教师在进行“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在创设情景时加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将感动中国人物的生命之所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在于他们为社会,为祖国做了更大的贡献这一理念体现在情境中,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生命意义与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建立联系,以此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与结合。而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能够起到创造课堂教学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教师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指要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对于大部分的中学学生而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他们具备对祖国的浓厚情感,但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以古代、近代等时期爱国的情境事例和理论讲解为主。同时,由于身处和平年代,学生所理解的爱国主义实际含义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要对爱国主义在当前时代下的进行新的解释。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和与时代结合理解的能力。而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就是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需要帮助中学学生学会理性爱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讲解之后,将分析案例中具有争议性的行为和想法提出,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对这种爱国主义行为的实际效果,是否造成个人利益损失,是否合理合法维护国家利益等等方面进行重点讨论。通过这种对问题情境的辨证讨论来引导中学学生逐步形成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虽然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现实表现,也体现着不同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中,爱国主义与古代封建社会、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在表现形式上明显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来增强其时代性,通过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事例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帮助中学学生逐步认识到当前时代下爱国主义最本质的要求在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只有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中学学生对于当代的爱国主义表现和行为产生理性的,合乎时代现状和要求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践行,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的强化。 (三)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缺乏对整体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导致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贯性,也存在重复的问题,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和效率。所以當前教师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实际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十分条理,按照从个人、集体到社会的顺序分析不同的社会问题、情感和理论,再由情感理论的层面迁移到学生的具体活动和行为上。通过这种层次分明的教育教学能够使中学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社会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并且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设计时参考这样的整体逻辑顺序,然后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并且实现层次化,条理化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这种具有较强层次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不仅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化的认知体系,使爱国主义真正浸润到中学学生的内心。
(四)利用道德与法治主题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活动
无论是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或者是了解相关的内容,只有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而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较强爱国主义这一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与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对课外的实践拓展活动进行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实践,并且以书面报告,视频记录等多种方式将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分享。而在较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在确定课外实践活动主体时适当地结合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设计上体现爱国主义的具体行为。例如,教师在进行“公共生活新平台”这一课的教学时,因为其核心内容在于合理利用网络,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和挑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调查中学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以及给出解决学生沉迷网络,受到不良信息诱惑等问题的合理方案。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在学生的调查中增加社交媒体中中学学生对于祖国,对于爱国主义的评论看法这一方向的内容,同时要求班级内学生给出合理引导社交媒体上中学学生看法的方式和手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完成调查活动中有意识地了解网络世界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且从现状与要求、他人与自身的对比中得到自己未来对爱国主义的看法和行为的正确认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更好践行爱国主义。
结束语
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要实现对中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将课程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明确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并且促使学生积极行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的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变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2020.
[2]马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2):92.
[3]李汉玲.如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00(003):28-29.
[4]丛朝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000(005):P.1-1.
作者简介:吕祥宁(1986.11—).男,汉族,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静宁深沟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
引言: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心理成熟,形成正确三观,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需要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在日常行为中加以体现。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共识,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中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关键,也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具体而言,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培养中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学教学最重要的教學目标,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虽然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借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载体,能够以更加系统,同时也更具方向性,指导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也就更为明显。同时,即便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错失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机会,也能够在课堂环境下得到补充和强调。其次,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促进中学学生实现爱国主义情感和行为的结合,并且将这一深沉的情感代入到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的情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往往与时事新闻相结合,所以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然也会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和案例作为教学讲解和分析的素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积极践行奠定基础。同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会落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因此能够促使中学学生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上。所以综合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强化教育效果,扩展教育范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该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道德与法治情境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导入渗透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但是现实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都能够与爱国主义教育建立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核心知识内容方面,更是对其范围有所限制。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活动来延伸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意义,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先了解本节课所要涉及的核心内容。如果教学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直接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情境导入的环节中直接以此为切入点完成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学习“践行公共精神”这一单元的三课内容时,因为其核心内容就在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建设美好祖国,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创设心系祖国的具体事例和场景,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但如果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联较弱,就需要教师借助于情境创设的过程尽可能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上更大范围的渗透。例如,教师在进行“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在创设情景时加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将感动中国人物的生命之所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在于他们为社会,为祖国做了更大的贡献这一理念体现在情境中,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生命意义与爱国主义情感和行动建立联系,以此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与结合。而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不仅能够起到创造课堂教学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教师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指要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教育效果。对于大部分的中学学生而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他们具备对祖国的浓厚情感,但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以古代、近代等时期爱国的情境事例和理论讲解为主。同时,由于身处和平年代,学生所理解的爱国主义实际含义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需要对爱国主义在当前时代下的进行新的解释。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和与时代结合理解的能力。而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就是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需要帮助中学学生学会理性爱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讲解之后,将分析案例中具有争议性的行为和想法提出,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对这种爱国主义行为的实际效果,是否造成个人利益损失,是否合理合法维护国家利益等等方面进行重点讨论。通过这种对问题情境的辨证讨论来引导中学学生逐步形成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虽然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现实表现,也体现着不同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中,爱国主义与古代封建社会、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在表现形式上明显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来增强其时代性,通过现实社会中具体的事例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帮助中学学生逐步认识到当前时代下爱国主义最本质的要求在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只有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中学学生对于当代的爱国主义表现和行为产生理性的,合乎时代现状和要求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践行,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的强化。 (三)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缺乏对整体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导致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贯性,也存在重复的问题,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和效率。所以當前教师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实际上,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十分条理,按照从个人、集体到社会的顺序分析不同的社会问题、情感和理论,再由情感理论的层面迁移到学生的具体活动和行为上。通过这种层次分明的教育教学能够使中学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社会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并且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设计时参考这样的整体逻辑顺序,然后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并且实现层次化,条理化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这种具有较强层次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不仅仅能够强化教育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化的认知体系,使爱国主义真正浸润到中学学生的内心。
(四)利用道德与法治主题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活动
无论是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只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或者是了解相关的内容,只有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而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较强爱国主义这一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与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对课外的实践拓展活动进行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实践,并且以书面报告,视频记录等多种方式将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分享。而在较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在确定课外实践活动主体时适当地结合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设计上体现爱国主义的具体行为。例如,教师在进行“公共生活新平台”这一课的教学时,因为其核心内容在于合理利用网络,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和挑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调查中学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以及给出解决学生沉迷网络,受到不良信息诱惑等问题的合理方案。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在学生的调查中增加社交媒体中中学学生对于祖国,对于爱国主义的评论看法这一方向的内容,同时要求班级内学生给出合理引导社交媒体上中学学生看法的方式和手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完成调查活动中有意识地了解网络世界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且从现状与要求、他人与自身的对比中得到自己未来对爱国主义的看法和行为的正确认知,促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更好践行爱国主义。
结束语
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要实现对中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将课程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要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明确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并且促使学生积极行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的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变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2020.
[2]马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2):92.
[3]李汉玲.如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00(003):28-29.
[4]丛朝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000(005):P.1-1.
作者简介:吕祥宁(1986.11—).男,汉族,甘肃静宁县人,现供职于静宁深沟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