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要,让学生通过接受学校教育教学具备渊博的学识、专业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素养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围绕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格教育这一话题进行了课题研究,本文作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结合本地区具体语文学情,在此前对人格教育渗透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分别从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教师人格素养的提升、语文教材相关资源的挖掘利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发挥、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格塑造等方面就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了策略性分析,以期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积累一定的经验,帮助高中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渗透;策略研究
新课标及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程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和能力,并结合学科特征适时地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知识基础扎实、能力素养全面且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作为身处于民族地区高中的语文教师,也深感到这一任务的紧迫些,为此以我们以“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并有幸获得立项,为此我们围绕这一课题立足于本地的具体学情,首先就本地区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撰写了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就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了如下具体的策略性分析:
一、更新理念,深刻认识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结合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践思考及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本地区的很多语文高中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人格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但却并未进一步地认识到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因此也就很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地渗透人格教育,而只是在学生有时表现不佳时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与人格教育相关的思想交流,且这种教育交流往往也是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理想为始,以语文成绩有所提升为终,并未形成长效机制,贯穿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始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本地区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为此,课题组成员经过研讨认为,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必要首先让语文教师从如下方面认识到人格教育有效渗透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人格教育关系着高中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学校教育途径,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的认知、积极地情感、恰当地行为去面对和处理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今后工作、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与事,即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使其能以更好地姿态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高中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篇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同时,还应适时适地的渗透人格教育,以满足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帮助高中生有效地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如学习竞争压力、高考升学考验以及未来的就业竞争等。
(二)高中语文教学发展需要人格教育的渗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高中语文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文科还是理科的认知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应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仅是为了学习本身,在课题组成员看来,上述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让高中生的思维认知更加的健全,让学生的人格更加的健康。换言之,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应仅注重其工具性的功用,还必须重视其人文性的方面,且正是这种人文性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和价值,且正是这种人文性使得高中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不过就笔者所在地区的教学情況来看,大多数教师依然着眼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关注考试技巧的讲解、倾心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很少给予学生能力和人格教育培养方面的关注,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本该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鉴于此,为了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具人文性和魅力,我们需要适时适地的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本课题关注的人格教育,即在重视高中语文工具性训练的同时给予更多的人文性和育人特征。
二、提升语文教师自身人格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高中语文教师,若希望能实现良好的人格教育效果,就需要先正己,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用自己积极健康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具体来说,课题组成员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
(一)厚植个人的文化底蕴,形成广阔开放的文化胸襟。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个体应该具备这种胸怀,以更加自信包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和迎接各种挑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是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换言之,语文在精通本专业的内容,还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及时不能如数家珍,但有必要熟悉古今中外的各方面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以一种谦逊的姿态一颗包容的心面对知识面对学生。
(二)丰富情感体验,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语文课堂的感染性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虽不能要求语文教师阅尽人事百态,但也应注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和丰富情感体验,正如黄庭坚先生所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由此才能通过作品架起学生与作者间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给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引起二者间情感的共鸣。 (三)富于批判与创新精神。信息时代的高中生,绝不会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和当前的教学方法,他们渴望新鲜渴望挑战权威,而网络技术的便捷又最大限度的打开了高中生的视野,使得本就叛逆的他们敢于更加大胆地发出质疑之声,若语文教师在教学或日常生活中以布道者的虔诚去面对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固守着原有的教学方法不去与时俱进,或是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昔日的经验,则必然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基本的教学效果可能都难以保证,更何况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时地更新个人的知识储备,用新鲜的知识和思想血液去影响学生,在批判与创新过程中,再富有教师个性魅力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相关资源,适时渗透人格教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格教育的有效渗透离不开相关的资源,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素材可供使用,只是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整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予以运用。举例来说,当前很多高中生由于生活优裕,意志力相对不理想,而缺乏坚强的意志必然会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教师在谈及教材中的如下内容时可特别予以强调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中的《苏武传》时,让学生分析体会苏武之所以能在面對生命威胁、艰苦条件、困苦生活中时依然坚持报国之志,就是因为其有着顽强的意志力,然后反思自身,当我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困难的时候,是否也该学习苏武的这种精神呢?不仅如此,语文教材篇章中还有很多的主人公同样具备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如虽受残酷宫刑却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著者司马迁、被放逐而赋《离骚》的屈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教材中也选取了大量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的作品,像《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阁夜》中的“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等,其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极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除此外,还包括教材中选取的部分名著片段,也有助于高中生在品味人生百态的同时,明白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虽外形丑陋不堪却心地善良,且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尊也令我们无比敬畏!换言之,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大量优秀的作品,其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优质素材,只是其作用的发挥有待语文教师结合学情进行挖掘整合和利用。
四、尊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为此,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人格教育过程中,无论是素材的选择、还是方法的应用,都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反映和满足高中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多途径努力促进高中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对文本的解读不应由老师替代,这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相反,应注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然的授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性的品读文章,以丰富其想象力和情感,让学生直面作品,在对文本的体验感受中主动的提升人格修养。
五、学以致用,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各种素材源于生活,且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生活,为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近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点滴积累中,在日常的践行中让学生更现实的感受现实社会,更有效地素材其健全人格。如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布置各种实践性的课后作业等。
总之,在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性后,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具体学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主动地从多个层面多途径的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莲.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路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1):218
[2]张慧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9-30
[3]陈红军.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62
[4]王丽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及独立人格养成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9(39):15
作者简介:豆成云.男,1983年7月出生,藏族,甘肃省积石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多年。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875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渗透;策略研究
新课标及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程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和能力,并结合学科特征适时地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知识基础扎实、能力素养全面且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作为身处于民族地区高中的语文教师,也深感到这一任务的紧迫些,为此以我们以“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并有幸获得立项,为此我们围绕这一课题立足于本地的具体学情,首先就本地区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撰写了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就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了如下具体的策略性分析:
一、更新理念,深刻认识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结合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践思考及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本地区的很多语文高中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人格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但却并未进一步地认识到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因此也就很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地渗透人格教育,而只是在学生有时表现不佳时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与人格教育相关的思想交流,且这种教育交流往往也是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理想为始,以语文成绩有所提升为终,并未形成长效机制,贯穿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始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本地区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为此,课题组成员经过研讨认为,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必要首先让语文教师从如下方面认识到人格教育有效渗透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人格教育关系着高中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学校教育途径,帮助学生能以正确的认知、积极地情感、恰当地行为去面对和处理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今后工作、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与事,即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使其能以更好地姿态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高中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篇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同时,还应适时适地的渗透人格教育,以满足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帮助高中生有效地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如学习竞争压力、高考升学考验以及未来的就业竞争等。
(二)高中语文教学发展需要人格教育的渗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高中语文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文科还是理科的认知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应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仅是为了学习本身,在课题组成员看来,上述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让高中生的思维认知更加的健全,让学生的人格更加的健康。换言之,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应仅注重其工具性的功用,还必须重视其人文性的方面,且正是这种人文性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和价值,且正是这种人文性使得高中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不过就笔者所在地区的教学情況来看,大多数教师依然着眼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关注考试技巧的讲解、倾心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很少给予学生能力和人格教育培养方面的关注,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本该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鉴于此,为了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具人文性和魅力,我们需要适时适地的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本课题关注的人格教育,即在重视高中语文工具性训练的同时给予更多的人文性和育人特征。
二、提升语文教师自身人格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高中语文教师,若希望能实现良好的人格教育效果,就需要先正己,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用自己积极健康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具体来说,课题组成员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素养:
(一)厚植个人的文化底蕴,形成广阔开放的文化胸襟。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个体应该具备这种胸怀,以更加自信包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和迎接各种挑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是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换言之,语文在精通本专业的内容,还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及时不能如数家珍,但有必要熟悉古今中外的各方面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以一种谦逊的姿态一颗包容的心面对知识面对学生。
(二)丰富情感体验,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语文课堂的感染性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虽不能要求语文教师阅尽人事百态,但也应注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和丰富情感体验,正如黄庭坚先生所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由此才能通过作品架起学生与作者间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给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引起二者间情感的共鸣。 (三)富于批判与创新精神。信息时代的高中生,绝不会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和当前的教学方法,他们渴望新鲜渴望挑战权威,而网络技术的便捷又最大限度的打开了高中生的视野,使得本就叛逆的他们敢于更加大胆地发出质疑之声,若语文教师在教学或日常生活中以布道者的虔诚去面对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固守着原有的教学方法不去与时俱进,或是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昔日的经验,则必然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基本的教学效果可能都难以保证,更何况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时地更新个人的知识储备,用新鲜的知识和思想血液去影响学生,在批判与创新过程中,再富有教师个性魅力的语文课堂中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相关资源,适时渗透人格教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格教育的有效渗透离不开相关的资源,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素材可供使用,只是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整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予以运用。举例来说,当前很多高中生由于生活优裕,意志力相对不理想,而缺乏坚强的意志必然会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此教师在谈及教材中的如下内容时可特别予以强调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中的《苏武传》时,让学生分析体会苏武之所以能在面對生命威胁、艰苦条件、困苦生活中时依然坚持报国之志,就是因为其有着顽强的意志力,然后反思自身,当我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困难的时候,是否也该学习苏武的这种精神呢?不仅如此,语文教材篇章中还有很多的主人公同样具备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如虽受残酷宫刑却著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著者司马迁、被放逐而赋《离骚》的屈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教材中也选取了大量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的作品,像《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阁夜》中的“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等,其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极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除此外,还包括教材中选取的部分名著片段,也有助于高中生在品味人生百态的同时,明白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虽外形丑陋不堪却心地善良,且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自尊也令我们无比敬畏!换言之,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大量优秀的作品,其是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优质素材,只是其作用的发挥有待语文教师结合学情进行挖掘整合和利用。
四、尊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为此,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人格教育过程中,无论是素材的选择、还是方法的应用,都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反映和满足高中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多途径努力促进高中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对文本的解读不应由老师替代,这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人格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相反,应注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然的授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性的品读文章,以丰富其想象力和情感,让学生直面作品,在对文本的体验感受中主动的提升人格修养。
五、学以致用,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各种素材源于生活,且我们进行人格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生活,为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近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点滴积累中,在日常的践行中让学生更现实的感受现实社会,更有效地素材其健全人格。如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布置各种实践性的课后作业等。
总之,在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性后,语文教师需要立足具体学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主动地从多个层面多途径的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以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莲.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路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1):218
[2]张慧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9-30
[3]陈红军.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62
[4]王丽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及独立人格养成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9(39):15
作者简介:豆成云.男,1983年7月出生,藏族,甘肃省积石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多年。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