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建设虚拟工程” 教学模式设计,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关键词:虚拟工程项目 项目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一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面对着“市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有旺盛的需求,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经验问题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学生有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积累经验,检验学习成果,但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延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是一种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国家一直倡导高职生顶岗实习,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 财政部就联合印发《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但建筑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企业、学校乃至学生本人都畏惧此类情况的发生。所以,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还无法完全实现边在工程项目上工作,边在学校里学习理论。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再谈前文提到的“市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旺盛的需求,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经验问题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 什么是“建设虚拟工程”项目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围绕着“建设虚拟工程”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简言之,就是由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虚拟一个建设项目,并人为的创造一个建设活动的仿真环境,作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学习平台。按照建设项目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岗位执业能力分析,转化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学生在此可以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和进度控制、质量检测控制、工程预决算和投资控制、工程招投标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内容操作方式均按照现实建设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进行设计和运作,学生通过针对各种岗位角色的扮演,承担起角色的职责,学习岗位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在这个虚拟的建设项目中,学生可经历大部分专业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建筑活动风险。
“建设虚拟工程”可理解为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虚拟工程”就是一种“情境”, 学生以虚拟工程为平台,通过“协作”、“会话”完成虚拟工程的建设,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三 “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作为一种模拟真实建设工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我们一直倡导项目教学,但常常是有教学,无项目,或者是各个学习内容中的项目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很难对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在“建设虚拟工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项目招投标到竣工验收,从项目管理到虚拟施工,通过 “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推演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这样学生既熟悉了建设项目的总体运作,又清楚建设项目每一具体环节以及建设项目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项目贯通”。
2. “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老师的任务变成了引导、答疑。通常一个项目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3. “虚拟工程建设”执行的仍然是现行的行业标准,虚拟工程是載体,行业标准的学习是目的,通过行业标准的融入,使教学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4. 在“建设虚拟工程”的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原先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对教师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四“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顺利的实施“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对“建设虚拟工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是整个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ID设计要作到严谨科学,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因为建筑工程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按工程建设程序分阶段设立目标,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2.需创设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与真实工程中相对应的虚拟身份,都有自己的虚拟工作岗位,在一个较逼真的虚拟环境中“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学习和知识应用。
3.确定建设虚拟工程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建立学习平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学习平台指的是为学生完成“建设任务”而提供的学习资源支持以及硬件设备支持。包括教材、图片、视频、、图书馆、宽带网络等等。建设虚拟工程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问题、疑惑,这时构建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以适当的帮助。可以说,构建学习平台,是开展“建设虚拟工程”的前提条件。
4.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强调团队精神。工程建设是一个集体项目,项目的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团队的协作状况,遇到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使大家得以相互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上的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并及时用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思维,但要善于启发学生。
5.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习效果评估和改进体系。参与“建设虚拟工程”后的学习效果应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建设工程” 的质量,这个评定可参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另外一个是学生对“建设虚拟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答辩、标准化试题等方式检查。
当然,一个“建设虚拟工程”并不能解决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它也有它的局限性,虚拟工程和真实工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各课程之间的整合,模块化还有待尝试,教师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增强,项目的贯通和行业标准融入还有一个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当所有条件都比较成熟时,相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既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体现它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5期
[3]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 《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6期
关键词:虚拟工程项目 项目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一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面对着“市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有旺盛的需求,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经验问题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学生有大量的生产实践来积累经验,检验学习成果,但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延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是一种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国家一直倡导高职生顶岗实习,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 财政部就联合印发《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但建筑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企业、学校乃至学生本人都畏惧此类情况的发生。所以,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还无法完全实现边在工程项目上工作,边在学校里学习理论。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再谈前文提到的“市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旺盛的需求,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却因为经验问题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 什么是“建设虚拟工程”项目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围绕着“建设虚拟工程”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简言之,就是由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虚拟一个建设项目,并人为的创造一个建设活动的仿真环境,作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学习平台。按照建设项目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岗位执业能力分析,转化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学生在此可以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和进度控制、质量检测控制、工程预决算和投资控制、工程招投标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内容操作方式均按照现实建设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进行设计和运作,学生通过针对各种岗位角色的扮演,承担起角色的职责,学习岗位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在这个虚拟的建设项目中,学生可经历大部分专业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建筑活动风险。
“建设虚拟工程”可理解为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虚拟工程”就是一种“情境”, 学生以虚拟工程为平台,通过“协作”、“会话”完成虚拟工程的建设,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三 “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作为一种模拟真实建设工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我们一直倡导项目教学,但常常是有教学,无项目,或者是各个学习内容中的项目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很难对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在“建设虚拟工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项目招投标到竣工验收,从项目管理到虚拟施工,通过 “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推演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这样学生既熟悉了建设项目的总体运作,又清楚建设项目每一具体环节以及建设项目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项目贯通”。
2. “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老师的任务变成了引导、答疑。通常一个项目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3. “虚拟工程建设”执行的仍然是现行的行业标准,虚拟工程是載体,行业标准的学习是目的,通过行业标准的融入,使教学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4. 在“建设虚拟工程”的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原先我们的教师都是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教室的,现在,则不然,教师很难估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对教师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四“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式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顺利的实施“建设虚拟工程”教学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对“建设虚拟工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是整个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ID设计要作到严谨科学,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因为建筑工程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按工程建设程序分阶段设立目标,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2.需创设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与真实工程中相对应的虚拟身份,都有自己的虚拟工作岗位,在一个较逼真的虚拟环境中“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学习和知识应用。
3.确定建设虚拟工程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建立学习平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学习平台指的是为学生完成“建设任务”而提供的学习资源支持以及硬件设备支持。包括教材、图片、视频、、图书馆、宽带网络等等。建设虚拟工程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问题、疑惑,这时构建学习平台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为了完成建设任务,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以适当的帮助。可以说,构建学习平台,是开展“建设虚拟工程”的前提条件。
4.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强调团队精神。工程建设是一个集体项目,项目的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团队的协作状况,遇到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使大家得以相互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上的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并及时用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思维,但要善于启发学生。
5.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习效果评估和改进体系。参与“建设虚拟工程”后的学习效果应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建设工程” 的质量,这个评定可参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另外一个是学生对“建设虚拟工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答辩、标准化试题等方式检查。
当然,一个“建设虚拟工程”并不能解决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它也有它的局限性,虚拟工程和真实工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各课程之间的整合,模块化还有待尝试,教师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增强,项目的贯通和行业标准融入还有一个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当所有条件都比较成熟时,相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既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体现它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5期
[3]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 《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