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主体性”教学,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励学生求知欲。
关键词:高中数学 主体性 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教师包讲,学生包听,课堂呆板不活泼,学生绝少自主活动时间,学生缺少思考、讨论、辩论的机会。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并引导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指引他们的学习方向。教师要从只注意到“教给学生什么”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转变到关注“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非常明确而具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关注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向。
例如,在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朗读、背诵、想象、思考、讨论、答问等。但这些学习方式是全班几十个同学的学习方式,是教师“钦定”的、统一的,不一定适合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以为,“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完成自主学习,又要考虑到小组查阅、合作研究、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自然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
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聯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问题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差生可以在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励学生求知欲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因而,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思考、探索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的体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不像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那样缺乏实践性,而是把课堂教学放到现实的情境,探究什么、怎样探究,都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获得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探究经历是具有个体特征的,它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在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化交流和合作,激励学生求知欲。
四川省巴中市高级中学 李超群
关键词:高中数学 主体性 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教师包讲,学生包听,课堂呆板不活泼,学生绝少自主活动时间,学生缺少思考、讨论、辩论的机会。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并引导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指引他们的学习方向。教师要从只注意到“教给学生什么”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转变到关注“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非常明确而具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关注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向。
例如,在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朗读、背诵、想象、思考、讨论、答问等。但这些学习方式是全班几十个同学的学习方式,是教师“钦定”的、统一的,不一定适合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笔者以为,“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完成自主学习,又要考虑到小组查阅、合作研究、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自然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
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聯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问题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为了发挥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差生可以在优生的个别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励学生求知欲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因而,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思考、探索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的体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不像传统的“灌输”教学和“识记”教学那样缺乏实践性,而是把课堂教学放到现实的情境,探究什么、怎样探究,都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获得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探究经历是具有个体特征的,它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在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化交流和合作,激励学生求知欲。
四川省巴中市高级中学 李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