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美国人威廉巴德斯特在潦倒中死去,他曾是1988年宾州1600万美元彩票大奖得主。威廉巴德斯特得奖后,把奖金花在豪宅和汽车以及草率的商业投资上,后来宣布破产并身陷囹圄。
此例不孤。有研究表明,彩票玩家破产的概率约为同时期普通人破产概率的两倍。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奖者的头脑中存在一种被行为经济学家称为心理账户的现象,使得他们对中奖得来的钱随意支配,不像对辛苦挣来的工资那么锱铢必较。
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样可以发现,持续得到国际资本流入的新兴经济体在出现资本流入急停(Sudden Stop)和逆转后,陷入国际收支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当前,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0月外汇占款余额在连续45个月实现正增长后首次负增长,且央行在11月30日意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引发市场对国际资本从中国外逃的猜测。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资本外逃,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逆差,国际储备出现交易性下降。如果典型意义上的国际资本外逃发生,会造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即资产方外汇资产(外汇储备)的减少,同时负债方储备货币(基础货币)的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整个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个反馈环就是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急停和流向逆转往往带来国际收支危机和金融危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典型的国际资本外逃一般伴随汇率的持续贬值、外汇储备下降、企业和家庭外汇存款减少、国内流动性的持续收紧、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信贷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间利率高企等现象。
资本外逃引发的危机如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等。在中国的历史上,国际资本外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例证,是弗里德曼揭示的1933年美国白银法案与1935年国民党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之间的联系。
所谓白银法案是指美国在大萧条后期对贵金属白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具体政策。当时美国的利益团体利用院外活动说服美国政府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刺激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美国商品。中国是当时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美国白银法案的实施导致白银大量从中国外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在1935年宣布“废两改元”,改革币值,放弃银本位,为1948年前后的天文数字通胀埋下祸根。
此外,1997年至1998年国际资本外逃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如果国际资本持续外逃,我们会观察到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银行结售汇由顺差转为比较大规模的逆差,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的增速明显下降,银行间回购利率显著上升,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和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质量恶化甚至倒闭的现象,危机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可能性明显上升。
应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的教训,对国际资本外流及其负面影响已做好了充足的政策准备。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谈过“池子论”,即央行预备了两个资金池,一个是外汇储备池,一个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锁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池。当国际资本要从中国外流时,首先需要向银行购买外汇,同时交回人民币。如果央行不加干预,则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并自我加强,国内人民币存款和流动性持续收缩。为避免以上情况,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会卖出外汇收回人民币,同时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以缓解对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的收缩作用。11月30日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应该是和11月当月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有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尽管央行为应对国际资本外流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做好了多项准备,但如果有少数企业和个人习惯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习惯于高杠杆率经营,没有很好的保持自己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则难免会被流动性状况的突然改变殃及。这方面,深陷民间高利贷的少数企业和个人,负债率过高的少数房地产企业是典型代表。
(作者为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此例不孤。有研究表明,彩票玩家破产的概率约为同时期普通人破产概率的两倍。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奖者的头脑中存在一种被行为经济学家称为心理账户的现象,使得他们对中奖得来的钱随意支配,不像对辛苦挣来的工资那么锱铢必较。
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样可以发现,持续得到国际资本流入的新兴经济体在出现资本流入急停(Sudden Stop)和逆转后,陷入国际收支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当前,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0月外汇占款余额在连续45个月实现正增长后首次负增长,且央行在11月30日意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引发市场对国际资本从中国外逃的猜测。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资本外逃,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逆差,国际储备出现交易性下降。如果典型意义上的国际资本外逃发生,会造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即资产方外汇资产(外汇储备)的减少,同时负债方储备货币(基础货币)的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整个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个反馈环就是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急停和流向逆转往往带来国际收支危机和金融危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典型的国际资本外逃一般伴随汇率的持续贬值、外汇储备下降、企业和家庭外汇存款减少、国内流动性的持续收紧、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信贷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间利率高企等现象。
资本外逃引发的危机如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等。在中国的历史上,国际资本外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例证,是弗里德曼揭示的1933年美国白银法案与1935年国民党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之间的联系。
所谓白银法案是指美国在大萧条后期对贵金属白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具体政策。当时美国的利益团体利用院外活动说服美国政府增加白银储备,并通过提高银价带动国内物价回升进而刺激生产和投资。同时,通过收购白银提高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从而便于倾销美国商品。中国是当时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美国白银法案的实施导致白银大量从中国外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在1935年宣布“废两改元”,改革币值,放弃银本位,为1948年前后的天文数字通胀埋下祸根。
此外,1997年至1998年国际资本外逃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如果国际资本持续外逃,我们会观察到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银行结售汇由顺差转为比较大规模的逆差,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的增速明显下降,银行间回购利率显著上升,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和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质量恶化甚至倒闭的现象,危机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可能性明显上升。
应该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的教训,对国际资本外流及其负面影响已做好了充足的政策准备。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谈过“池子论”,即央行预备了两个资金池,一个是外汇储备池,一个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锁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池。当国际资本要从中国外流时,首先需要向银行购买外汇,同时交回人民币。如果央行不加干预,则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并自我加强,国内人民币存款和流动性持续收缩。为避免以上情况,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会卖出外汇收回人民币,同时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以缓解对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的收缩作用。11月30日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应该是和11月当月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有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尽管央行为应对国际资本外流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做好了多项准备,但如果有少数企业和个人习惯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习惯于高杠杆率经营,没有很好的保持自己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则难免会被流动性状况的突然改变殃及。这方面,深陷民间高利贷的少数企业和个人,负债率过高的少数房地产企业是典型代表。
(作者为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