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课堂?其实新课标已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新境界。即应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知识在阅读探究中建构,思想在无形阅读中渗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成长,让语文阅读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应该怎样打造有活力阅读课堂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阅读活力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以情感打动情感。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例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离别之情,爱国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纷纷效仿,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情感的酝酿和蓄积之后,学生的心中充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可见教师的情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的情,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2、品词感悟情感。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轮椅上的霍金》中的“非凡”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非凡”,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敬佩,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
3、朗读激发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当然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
二、阅读活力课堂是体现有效互动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1、生本互动,让学生用“心”交流。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有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探究的乐趣。
2、生生互动,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新课标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让学生之间通过分角色扮演剧中的人物,去感受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3、师生互动,让教学相长。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阅读活力课堂是走进生活的课堂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源头活水。因此,“活力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语文课堂向生活延伸。
1、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2、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让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总之,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互动有效、生活化的课堂。这样才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课堂,这才是真正“活”起来阅读课堂!
(江苏省建湖县冈西小学)
一、阅读活力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以情感打动情感。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例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离别之情,爱国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纷纷效仿,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情感的酝酿和蓄积之后,学生的心中充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可见教师的情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的情,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2、品词感悟情感。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轮椅上的霍金》中的“非凡”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非凡”,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敬佩,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
3、朗读激发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当然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
二、阅读活力课堂是体现有效互动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1、生本互动,让学生用“心”交流。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有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探究的乐趣。
2、生生互动,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新课标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让学生之间通过分角色扮演剧中的人物,去感受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3、师生互动,让教学相长。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阅读活力课堂是走进生活的课堂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源头活水。因此,“活力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语文课堂向生活延伸。
1、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2、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让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总之,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互动有效、生活化的课堂。这样才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课堂,这才是真正“活”起来阅读课堂!
(江苏省建湖县冈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