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那么,如何使品德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得到充分激发和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生活中诱发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生活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把或自然发生或刻意安排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使教材更开放,从而使教学过程留有更大的自由度,给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真实自然地流露情感。
在执教《擦亮眼睛》时,我设置了近20分钟时间让学生就生活中不懂的或想不通的现象质疑和释疑来组织教学。学生提出了以下颇有份量的疑问: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带‘8’的日子里办喜事、开商店?”
“人们喜欢在车牌号、电话号码中带‘8’字,而厌恶‘4’字,这是不是迷信?”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有一次,我左眼皮跳,果真在路上捡到了钱。这是真的吗?”
……
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在提出自己疑惑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生活,学生在对生活的反思中,对道德问题与生活现象创造性地观察、探究、解决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正是通过反思,我们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学生主体潜意识层面,激活潜能,吸收、释放潜能,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聆听中捕捉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敏捷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不断重组从学生那里反馈而来的各种信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给予充分利用,为动态生成推波助澜。有些生成并非来自课堂教学内容,而是来自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应从这些意外事件中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将其转变成为精彩的道德教育原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学生正在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诚实要吃亏的。”说话声虽然很轻,但足以说明同学们在说做人要诚实时,有的同学并不认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不重视这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我在片刻思考后,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们行吗?”学生看着教师,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回家和父母实话实说后,就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妈妈还唠叨了好多天呢”。
这位学生话音刚落,另一学生也鼓足勇气,站起来,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是啊,我也觉得诚实要吃亏的。有一次,我在小区玩时,不小心把别人停在那儿的自行车撞坏了。后来我站着等车主来进行道歉,可结果被车主大骂了一顿。”……一下子课堂里哗然了。
我问其他学生的想法和他们是否一样。(四下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
此时,我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地调换座位。”
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明白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诚实的人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只有人人讲诚信,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幸福。
三、活动中强化
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本能,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品德课堂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生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
例如《平安回家》这一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围绕这一主题的内容,我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规范行为。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对周边交通状况的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外,在马路边观察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统计的调查过程中行人违纪的现象,访问交警,了解行人违纪的多发路段,行为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知道我们的社区的交通状况,出行应注意的地方,社区内存在着惊人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作为小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身边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为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还组织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还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小学部)】
那么,如何使品德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得到充分激发和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生活中诱发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生活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把或自然发生或刻意安排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使教材更开放,从而使教学过程留有更大的自由度,给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真实自然地流露情感。
在执教《擦亮眼睛》时,我设置了近20分钟时间让学生就生活中不懂的或想不通的现象质疑和释疑来组织教学。学生提出了以下颇有份量的疑问: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带‘8’的日子里办喜事、开商店?”
“人们喜欢在车牌号、电话号码中带‘8’字,而厌恶‘4’字,这是不是迷信?”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有一次,我左眼皮跳,果真在路上捡到了钱。这是真的吗?”
……
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在提出自己疑惑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生活,学生在对生活的反思中,对道德问题与生活现象创造性地观察、探究、解决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正是通过反思,我们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学生主体潜意识层面,激活潜能,吸收、释放潜能,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聆听中捕捉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敏捷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不断重组从学生那里反馈而来的各种信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给予充分利用,为动态生成推波助澜。有些生成并非来自课堂教学内容,而是来自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应从这些意外事件中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将其转变成为精彩的道德教育原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学生正在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诚实要吃亏的。”说话声虽然很轻,但足以说明同学们在说做人要诚实时,有的同学并不认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不重视这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我在片刻思考后,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们行吗?”学生看着教师,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回家和父母实话实说后,就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妈妈还唠叨了好多天呢”。
这位学生话音刚落,另一学生也鼓足勇气,站起来,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是啊,我也觉得诚实要吃亏的。有一次,我在小区玩时,不小心把别人停在那儿的自行车撞坏了。后来我站着等车主来进行道歉,可结果被车主大骂了一顿。”……一下子课堂里哗然了。
我问其他学生的想法和他们是否一样。(四下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
此时,我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地调换座位。”
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明白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诚实的人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只有人人讲诚信,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幸福。
三、活动中强化
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本能,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品德课堂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生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
例如《平安回家》这一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围绕这一主题的内容,我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规范行为。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对周边交通状况的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外,在马路边观察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统计的调查过程中行人违纪的现象,访问交警,了解行人违纪的多发路段,行为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知道我们的社区的交通状况,出行应注意的地方,社区内存在着惊人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作为小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身边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为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还组织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还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