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设计历史课的"开场白"呢?近年来,我们调整了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方法 导入设计 做法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端,把读者、观众的心情一下子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设计历史课的"开场白"呢?近年来,我们调整了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具体做法有:
1.借助文艺作品导入
一般来讲,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语言精辟、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我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之前,先播放了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悲壮、愤恨、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七十多年前的昨天,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蹂躏东北的领土,成千上万的人民被迫离开可爱的故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声的结束,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我由此导人新课,学生始终聚精会神,效果良好。
2.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上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
文物、模型及其它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其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如讲《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时,我把放大的彩色岳飞像挂出来,要学生识别这是谁的画像?学生很快回答出"岳飞"。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画像作了描绘:头戴红缨帅盔,身穿紫色蟒袍。内着金甲,腰扎红色玉带,右手握拳,左手使剑,威武庄严。由此导人,学生兴趣很浓。
3. 引用成语典故导入发送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可引用的成语不下几十处。牧野之战的"反戈一击"、吴越争霸中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班超的"投笔从戎"、祖逖的"闻鸡起舞"、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草木皆兵"……都可以作为"开场白"。学生反映,常引用成语,使我们对史实记得牢,只要一提起这句成语,就会想到相应的历史事件。
4. 谈话导入
这种方法比较自由,老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谈话导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就是通过描述《火烧圆明园》来开头的: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上课时可充分利用,以增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问同学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讲《唐朝前期的繁盛》一章时,我先简略介绍了一下同学们熟悉的人和事,如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接着概述了唐朝的影响:它的古老文明于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时的风俗,它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之一。这样的"开场白",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章和以后几章打下了基础。
5. 名言导入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些比较崇拜的人物,摘录名人的经典语句成为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喜好。因此,用名言导入新课,往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时,我先给学生朗诵了孙中山《兴中会章程》的前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然后告诉学生,这段话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分析了中国面临的深重灾难,大声呼吁有志之士起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挽救濒于危亡的祖国。随即转入本节第一个子目"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6.广告导入
广告为学生耳濡目染,乃至熟能成诵,借广告导入新课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安徽电视台经常播这样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荡气回肠的感觉。"我用这则广告作为《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语。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话音未落,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我接着说:"陈胜是什么人,是怎么当上王的,为什么会引起惊天动地的震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7. 故事导入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如在讲《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我就讲了这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民不信任,就在都城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着,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便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有一个人把小头搬到了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8. 设问导入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例如,在讲《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一开始我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涎生,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同事?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开场白"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新课的进行。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方法 导入设计 做法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端,把读者、观众的心情一下子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设计历史课的"开场白"呢?近年来,我们调整了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具体做法有:
1.借助文艺作品导入
一般来讲,歌曲、诗词等文艺作品语言精辟、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当引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我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之前,先播放了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悲壮、愤恨、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入七十多年前的昨天,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蹂躏东北的领土,成千上万的人民被迫离开可爱的故乡,发出强烈的呼喊!随着歌声的结束,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我由此导人新课,学生始终聚精会神,效果良好。
2.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上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
文物、模型及其它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其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如讲《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时,我把放大的彩色岳飞像挂出来,要学生识别这是谁的画像?学生很快回答出"岳飞"。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画像作了描绘:头戴红缨帅盔,身穿紫色蟒袍。内着金甲,腰扎红色玉带,右手握拳,左手使剑,威武庄严。由此导人,学生兴趣很浓。
3. 引用成语典故导入发送
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可引用的成语不下几十处。牧野之战的"反戈一击"、吴越争霸中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班超的"投笔从戎"、祖逖的"闻鸡起舞"、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草木皆兵"……都可以作为"开场白"。学生反映,常引用成语,使我们对史实记得牢,只要一提起这句成语,就会想到相应的历史事件。
4. 谈话导入
这种方法比较自由,老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谈话导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就是通过描述《火烧圆明园》来开头的: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上课时可充分利用,以增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问同学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讲《唐朝前期的繁盛》一章时,我先简略介绍了一下同学们熟悉的人和事,如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接着概述了唐朝的影响:它的古老文明于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时的风俗,它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之一。这样的"开场白",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章和以后几章打下了基础。
5. 名言导入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些比较崇拜的人物,摘录名人的经典语句成为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喜好。因此,用名言导入新课,往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时,我先给学生朗诵了孙中山《兴中会章程》的前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然后告诉学生,这段话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分析了中国面临的深重灾难,大声呼吁有志之士起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挽救濒于危亡的祖国。随即转入本节第一个子目"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6.广告导入
广告为学生耳濡目染,乃至熟能成诵,借广告导入新课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安徽电视台经常播这样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荡气回肠的感觉。"我用这则广告作为《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语。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话音未落,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我接着说:"陈胜是什么人,是怎么当上王的,为什么会引起惊天动地的震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7. 故事导入
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如在讲《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我就讲了这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民不信任,就在都城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着,没有人去搬。这位改革家便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有一个人把小头搬到了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8. 设问导入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例如,在讲《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一开始我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涎生,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同事?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开场白"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新课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