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入脑入心,需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精彩互动,本文以《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为例,从情感互动、媒体促动、任务驱动和操作活动几方面加以具体阐述,促进课堂高效、灵动.
【关键词】 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 “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师: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还有补充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导:(1)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2)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为什么?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 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 “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点击课件: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学生动手做.
3.交流,启发:请画的最快的同学说一说画图形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画图技巧揭示: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指导: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下底=a.
评析 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特殊的情况也存在: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 “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1)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2)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1)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直径; 半圆的面积=圆的面积÷2
评析 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关键就在于师生有效的互动.纵观这节课,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每个环节都在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确保了课堂的高效与灵动.
【关键词】 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 “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师: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还有补充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导:(1)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2)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为什么?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 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 “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点击课件: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学生动手做.
3.交流,启发:请画的最快的同学说一说画图形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画图技巧揭示: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指导: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下底=a.
评析 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特殊的情况也存在: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 “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1)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2)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1)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直径; 半圆的面积=圆的面积÷2
评析 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关键就在于师生有效的互动.纵观这节课,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每个环节都在与学生交流和对话,确保了课堂的高效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