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初中数学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做好习题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典型习题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掌握典型习题的解题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在对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以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为例,展开了研究和分析,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特殊四边形;动点
前言:
初中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我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从已知探索未知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从合理的代数关系进行寻找,把握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从而明确思维导向,掌握解题思路,实现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正文:
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学生由于找不到解题的关键点,从而导致解题方法混乱,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对图形特征进行把握,结合所学知识点寻找规律,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同时针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不同的解题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特殊四边形单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一般来说,在对特殊四边形单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把握各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抓住特殊四边形包含的已知量,并能够对未知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边AD=4cm,CD=6cm,∠DAB=4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存在一定点P,沿着AB方向进行运动,速度为1cm/s,连接动点P和点C,试问当t取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要注重对图解法进行应用,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图像的概念,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图形中,标记出CD=AB=6cm,AD=BC=4cm,(1)当PC=BC=4cm时,△PBC为等腰三角形;(2)BC=BP=4cm时,△PBC为等腰三角形;(3)或者PB=PC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在对这一问题解析过程中,把握△PBC成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对P点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对t值进行求解。在这一过程中,根据题意,画出P点运动位置,并对t进行求解。
结合图1所示,把握P点运动轨迹,针对于P点运动轨迹结合已知条件,对t值进行求解。得到t=2s、t=10s、t=(6+4)s或是t=(6+2)s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二、特殊四边形双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在针对特殊四边形双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把握双动点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弄清题意,把握双动点之间的关系,对问题进行解答。双动点问题求解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图解法,使学生对题意进行更好的了解和认知,以提升教学效果。
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中,A点在x轴上,∠COA=45°,并且OA=4cm,OC=cm。现有点P和点Q分别从CB、AO方向出发,运动速度分别为1cm/s和2cm/s。在运动过程中,当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后,另一点的运动也随之停止。试问,经过多少s后,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考虑到了双动点问题,要注重对点P和点Q的运动变化情况做好把握。在问题求解过程中,根据图2得:
结合图2所示,CP∥OQ,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的话,则使CP=OQ即可。而OQ=QA-AQ。假设t=4-2t,解得t=s。所以,当运动到s后,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在对上述问题解析过程中,注重把握双动点的运动情况,将函数知识与特殊四边形的双动点知识进结合起来,以对问题做好有效解析,使学生对双动点问题进行更加明确的理解和认知。
三、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在进行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过程中,由于题目比较抽象,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解答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画图,借助辅助线对问题进行简化,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涉及到的变量相对较多,有2个或2个以上,学生在对动点存在性把握时,可能存在着遗漏,或因动点较多学生对问题缺乏有效把握,从而使学生无法解题或是解題中遇到困难,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分析题意,把握题干内容,并借助于辅助线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从而解决问题。
例3:在矩形ABCD中,已知BC=24cm,AP=2xcm,CM=3xcm,DN=x2cm,并且x≠0,P,Q,M,N分别从点A、点B、点C、点D出发,当P,Q,M,N到达运动端点的时候,运动停止。试问当x取何值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
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结合P、Q、M、N的运动轨迹以及给出的已知点,对各动点的移动情况进行把握,结合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解答。求x值时,要注重对P、N两点的情况进行分别讨论,一是P点在N点的左侧;二是P点在N点的右侧。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第一点,当P点在N点的左侧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得到2x=x2,求得x=0(舍掉)或是2;第二点,当P点在N点的右侧时,得到24-(x+3x)=(2x+x2-24),得到x=-3+和-3-(舍去)。所以,当x=2或是x=-3+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及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引导,根据特殊四边形的特征,借助于辅助线、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认知,从而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猛.特殊四边形上双动点与函数图象结合问题解答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12):3-6.
[2]姜重旭.例谈双动点确定特殊四边形位置问题[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09):7-8.
[3]区铁基.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3(10):44-46.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特殊四边形;动点
前言:
初中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我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从已知探索未知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从合理的代数关系进行寻找,把握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从而明确思维导向,掌握解题思路,实现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
正文:
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学生由于找不到解题的关键点,从而导致解题方法混乱,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做好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对图形特征进行把握,结合所学知识点寻找规律,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同时针对每一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不同的解题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特殊四边形单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一般来说,在对特殊四边形单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把握各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抓住特殊四边形包含的已知量,并能够对未知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边AD=4cm,CD=6cm,∠DAB=4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存在一定点P,沿着AB方向进行运动,速度为1cm/s,连接动点P和点C,试问当t取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要注重对图解法进行应用,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图像的概念,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图形中,标记出CD=AB=6cm,AD=BC=4cm,(1)当PC=BC=4cm时,△PBC为等腰三角形;(2)BC=BP=4cm时,△PBC为等腰三角形;(3)或者PB=PC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在对这一问题解析过程中,把握△PBC成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对P点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对t值进行求解。在这一过程中,根据题意,画出P点运动位置,并对t进行求解。
结合图1所示,把握P点运动轨迹,针对于P点运动轨迹结合已知条件,对t值进行求解。得到t=2s、t=10s、t=(6+4)s或是t=(6+2)s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二、特殊四边形双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在针对特殊四边形双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把握双动点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弄清题意,把握双动点之间的关系,对问题进行解答。双动点问题求解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图解法,使学生对题意进行更好的了解和认知,以提升教学效果。
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OABC中,A点在x轴上,∠COA=45°,并且OA=4cm,OC=cm。现有点P和点Q分别从CB、AO方向出发,运动速度分别为1cm/s和2cm/s。在运动过程中,当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后,另一点的运动也随之停止。试问,经过多少s后,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考虑到了双动点问题,要注重对点P和点Q的运动变化情况做好把握。在问题求解过程中,根据图2得:
结合图2所示,CP∥OQ,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的话,则使CP=OQ即可。而OQ=QA-AQ。假设t=4-2t,解得t=s。所以,当运动到s后,四边形OCPQ是平行四边形。在对上述问题解析过程中,注重把握双动点的运动情况,将函数知识与特殊四边形的双动点知识进结合起来,以对问题做好有效解析,使学生对双动点问题进行更加明确的理解和认知。
三、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解题分析
在进行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解答过程中,由于题目比较抽象,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解答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画图,借助辅助线对问题进行简化,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特殊四边形多动点存在性问题涉及到的变量相对较多,有2个或2个以上,学生在对动点存在性把握时,可能存在着遗漏,或因动点较多学生对问题缺乏有效把握,从而使学生无法解题或是解題中遇到困难,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分析题意,把握题干内容,并借助于辅助线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从而解决问题。
例3:在矩形ABCD中,已知BC=24cm,AP=2xcm,CM=3xcm,DN=x2cm,并且x≠0,P,Q,M,N分别从点A、点B、点C、点D出发,当P,Q,M,N到达运动端点的时候,运动停止。试问当x取何值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
在对这一问题解答过程中,结合P、Q、M、N的运动轨迹以及给出的已知点,对各动点的移动情况进行把握,结合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解答。求x值时,要注重对P、N两点的情况进行分别讨论,一是P点在N点的左侧;二是P点在N点的右侧。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第一点,当P点在N点的左侧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得到2x=x2,求得x=0(舍掉)或是2;第二点,当P点在N点的右侧时,得到24-(x+3x)=(2x+x2-24),得到x=-3+和-3-(舍去)。所以,当x=2或是x=-3+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对特殊四边形动点存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及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引导,根据特殊四边形的特征,借助于辅助线、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认知,从而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猛.特殊四边形上双动点与函数图象结合问题解答策略[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12):3-6.
[2]姜重旭.例谈双动点确定特殊四边形位置问题[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09):7-8.
[3]区铁基.特殊四边形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图解法[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3(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