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许多高中生确立论点之后,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问题。论据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两大类: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中的观点、名言警句、公理、规律等;事实论据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例。一篇文章里往往这两种论据都要应用,高中生常以事实论据为主。高中生议论文中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有以下几种误区。
一、用例缺少个性,容易“撞车”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确定之后,紧接着就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了,因此事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能否写好议论文的第一步。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要有新意,因为有了新,才能说明文章是经过思考加工而成的,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内涵。论据的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所用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等。如果选用的材料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这样的文章肯定使人生厌。考试时,数以万计的考生写同一个题目,考生的作文中不是司马迁就是屈原,结果大家都只能落得“平平淡淡”的结局。
二是旧材料新作法。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确实没有新材料可写,只能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在运用旧材料时,一定要有新角度,要写出新意,即用例要有个性。
譬如作文题《毁树容易栽树难》,许多考生就“中华民族这棵大树”发表议论。都将“毁树人”直接指向中外反动派。但有位考生在批判完中外的反动派的“毁树”罪行后,笔锋一转,提出“有心毁树人”和“无心毁树人”的问题,并展开论述。这样的文章就有个性,够新颖,够深刻。
因此,选择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经用过的论据,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样搬用的是石子。
二、叙例太过细致,以叙代议
议论文叙例应是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尽量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如作文题《坚持就是胜利》,有的学生举了爱迪生的事例,将他发明电灯时是如何挑选灯丝材料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这样一写,这事例就用了400多字。其实,他只需简洁概述一下,列举一些数字,来证明爱迪生如何坚持,直到成功。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在作文里只用了一两个事例,但叙述太细致,又没有议论分析,就把文章写得像记叙文,其实记叙文也不是,搞得文体不清。
三、叙例角度失当,“油水分离”
事实论据选择好之后,该怎样将论据在作文中叙述出来,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证明“挫折磨砺人生”这一中心论点,如果学生用居里夫人的事例作论据,该怎样叙述呢?我们可能对居里夫人的材料比较了解,关于她的事例可以写上几页纸。但论据的叙述要简洁,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学生易犯两种错误:一是字数太多,将材料叙述得太完整,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易产生文体不清的问题。二是详略不当,居里夫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她战胜挫折的毅力,她淡泊名利的美德,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证明这一论点时,我们应注重强调居里夫人遭遇的挫折,分析时还要再次强调。同时,还要重点写她是怎样战胜挫折的。
需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貌合神离的事实论据,即事例的叙述虽然也包涵了能证明论点的要素,但让人弄不清该材料想证明什么观点。
因此,我们在叙例时,应重点叙述构成论点的要素,在论证时应对能证明论点的要素,如原因、做法等作重点论证。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详略不当。
四、单纯罗列现象,贫弱无力
高中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事实论据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弱,议论的水平不高,于是就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
一篇800多字的议论文,使用三至四个叙例,有的学生甚至更多,少有笔墨对事例进行分析。这就导致文章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现象,毫无个人观点,就更别谈深刻了。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没有分析,事实论据的论证能力就大大削弱,缺乏说服力。因此,在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比如说作文题《挫折磨砺人生》,有的学生一口气举了三个例子,司马迁、张海迪、居里夫人,600多字,开头结尾再讲明观点,一篇文章就认为大功告成了。这种议论文,肯定不“过关”。其实一篇短小的议论文,只要围绕中心论点精选一两个事例即可。如要证明“挫折磨砺人生”这一论点,我们挑好至多两个事例之后,应为其找到两三个分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因此,议论文用例不能多,一两例即可,重点是对材料议论分析。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总之,要写好议论文,多读书,多积累,文章才有个性;多关注生活,勤思考,文章才能深刻;最后,还要勤练笔,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楚州中学(223200)
一、用例缺少个性,容易“撞车”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确定之后,紧接着就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了,因此事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能否写好议论文的第一步。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要有新意,因为有了新,才能说明文章是经过思考加工而成的,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内涵。论据的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所用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等。如果选用的材料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这样的文章肯定使人生厌。考试时,数以万计的考生写同一个题目,考生的作文中不是司马迁就是屈原,结果大家都只能落得“平平淡淡”的结局。
二是旧材料新作法。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确实没有新材料可写,只能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在运用旧材料时,一定要有新角度,要写出新意,即用例要有个性。
譬如作文题《毁树容易栽树难》,许多考生就“中华民族这棵大树”发表议论。都将“毁树人”直接指向中外反动派。但有位考生在批判完中外的反动派的“毁树”罪行后,笔锋一转,提出“有心毁树人”和“无心毁树人”的问题,并展开论述。这样的文章就有个性,够新颖,够深刻。
因此,选择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经用过的论据,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样搬用的是石子。
二、叙例太过细致,以叙代议
议论文叙例应是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尽量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如作文题《坚持就是胜利》,有的学生举了爱迪生的事例,将他发明电灯时是如何挑选灯丝材料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这样一写,这事例就用了400多字。其实,他只需简洁概述一下,列举一些数字,来证明爱迪生如何坚持,直到成功。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在作文里只用了一两个事例,但叙述太细致,又没有议论分析,就把文章写得像记叙文,其实记叙文也不是,搞得文体不清。
三、叙例角度失当,“油水分离”
事实论据选择好之后,该怎样将论据在作文中叙述出来,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证明“挫折磨砺人生”这一中心论点,如果学生用居里夫人的事例作论据,该怎样叙述呢?我们可能对居里夫人的材料比较了解,关于她的事例可以写上几页纸。但论据的叙述要简洁,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学生易犯两种错误:一是字数太多,将材料叙述得太完整,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易产生文体不清的问题。二是详略不当,居里夫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她战胜挫折的毅力,她淡泊名利的美德,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证明这一论点时,我们应注重强调居里夫人遭遇的挫折,分析时还要再次强调。同时,还要重点写她是怎样战胜挫折的。
需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貌合神离的事实论据,即事例的叙述虽然也包涵了能证明论点的要素,但让人弄不清该材料想证明什么观点。
因此,我们在叙例时,应重点叙述构成论点的要素,在论证时应对能证明论点的要素,如原因、做法等作重点论证。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详略不当。
四、单纯罗列现象,贫弱无力
高中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事实论据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弱,议论的水平不高,于是就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
一篇800多字的议论文,使用三至四个叙例,有的学生甚至更多,少有笔墨对事例进行分析。这就导致文章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现象,毫无个人观点,就更别谈深刻了。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没有分析,事实论据的论证能力就大大削弱,缺乏说服力。因此,在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比如说作文题《挫折磨砺人生》,有的学生一口气举了三个例子,司马迁、张海迪、居里夫人,600多字,开头结尾再讲明观点,一篇文章就认为大功告成了。这种议论文,肯定不“过关”。其实一篇短小的议论文,只要围绕中心论点精选一两个事例即可。如要证明“挫折磨砺人生”这一论点,我们挑好至多两个事例之后,应为其找到两三个分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因此,议论文用例不能多,一两例即可,重点是对材料议论分析。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总之,要写好议论文,多读书,多积累,文章才有个性;多关注生活,勤思考,文章才能深刻;最后,还要勤练笔,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楚州中学(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