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XXX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其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端正师生对校外实习的态度,加强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改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习指导水平,丰富实习形式及评价机制,以其校外实习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科学学院 校外实习 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K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5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高校校外实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大力发展校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X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其校外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由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共性,因此本文将对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校外实习的内涵及类型
校外实习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一种方式,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参与工作的能力[1],它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情境下进行。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其校外实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等专业知识实习和教育教学类技能实习,其共同特点是让同学们亲自到实践中去感受和历练。地理科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校内开设的微格教学实训中心进行实战性练习,待教学技能熟练后再到与学校挂牌的中小学及高职高专院校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习。此外学校还在庐山、嵩山等地质地貌景观奇特地区进行自然地里相关内容的实习以及城市规划优越的西安、南京、苏州等城市进行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实习,每年大量学生踊跃参加前去实地学习,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轰轰烈烈的外出实习表象下,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随机抽取了该学院各专业一百五十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及与专业老师的走访交流发现了一下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实习时间短不能满足要求
最著名的德国职业教育是实践教学成果的典范,它主要实行的是“双元制”即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1/3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与德国相比,我国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安排明显不足。
该学院多达43%的学生认为实践课课时安排太短。实际调查发现,该校实习时间安排都在五天左右,有些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已经结束;师范生的校外教育实习,三个月内均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观摩,最后以一两节的试讲结束实习;微格教学,从始至终,每位同学仅有六十分钟的演示机会。调研发现,学生缺乏实战机会是由于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怕耽误学校课程教学进度及质量,实习实训安排时间短是因为经费不足,管理不善。
(二)实习实训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该学院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都很齐全,但是,与学生的交流访谈发现,学生每年的校外专业实习都很笼统,缺乏针对性,比如庐山实习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从土壤到地质,从气象到水文植被,都需要在几天内涉略。另外,实习质量也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实习前,学生态度不端,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大大降低了校外实习的效果;结束后,实习评价形式单一,多是完成实习报告,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网上搜集关于实习的资料,复制粘贴,内容空洞,缺乏新意。
(三)实习指导老师队伍有待整合
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水平。据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其专业实习教师由理论课老师兼任,23%的学生表示有专职的实习教师指导其专业实习,仅有5%的学生表示有校外一线岗位人员代为教师。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应该选择不同的实习指导老师,比如某种操作技能如地图制作,ArcGIS等软件的应用,城乡规划等应由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指导更为有效。
由图1所示,在对实习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的调研中发现,52%的学生认为部分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较高,还有5%的学生表示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一般。笔者分析实际情况发现造成这种评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由任课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他们大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二是一对多的指导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校外实习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及与在校师生的交流访谈,笔者发现,该学院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生态度不够端正,评价形式单一;二是经费及时间不足;三是师资队伍有待整合,实践能力及指导水平有待提升。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高师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丰富评价形式
态度决定高度,高校应通过以下措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实践性课程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所开展的各项实践性课程所锻炼的技能,同时革新评价形式,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成果展示是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的有效評价形式,对于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也有较大帮助。
(二)加大经费的引进和投入,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财政向部分重点高校倾斜严重[3],地方高校自筹经费能力不足,因此,教学经费需精细化管理,保证政府补助款项切实用于校外实习,学院也可以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校实践教学增加一些经费收入,并在合理的基础上延长实习周期。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
合理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培训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所指导学生的数量,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四、结论
通过对X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校外实习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转变师生对待实习的态度,丰富实习评价形式,增加经费投入,延长实习周期,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等对策性建议。这对其他院校校外实习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2.
【关键词】地理科学学院 校外实习 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K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50-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高校校外实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大力发展校外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X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其校外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由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共性,因此本文将对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校外实习的内涵及类型
校外实习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一种方式,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参与工作的能力[1],它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情境下进行。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其校外实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等专业知识实习和教育教学类技能实习,其共同特点是让同学们亲自到实践中去感受和历练。地理科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校内开设的微格教学实训中心进行实战性练习,待教学技能熟练后再到与学校挂牌的中小学及高职高专院校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习。此外学校还在庐山、嵩山等地质地貌景观奇特地区进行自然地里相关内容的实习以及城市规划优越的西安、南京、苏州等城市进行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实习,每年大量学生踊跃参加前去实地学习,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轰轰烈烈的外出实习表象下,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随机抽取了该学院各专业一百五十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及与专业老师的走访交流发现了一下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实习时间短不能满足要求
最著名的德国职业教育是实践教学成果的典范,它主要实行的是“双元制”即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1/3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与德国相比,我国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安排明显不足。
该学院多达43%的学生认为实践课课时安排太短。实际调查发现,该校实习时间安排都在五天左右,有些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已经结束;师范生的校外教育实习,三个月内均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观摩,最后以一两节的试讲结束实习;微格教学,从始至终,每位同学仅有六十分钟的演示机会。调研发现,学生缺乏实战机会是由于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怕耽误学校课程教学进度及质量,实习实训安排时间短是因为经费不足,管理不善。
(二)实习实训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该学院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都很齐全,但是,与学生的交流访谈发现,学生每年的校外专业实习都很笼统,缺乏针对性,比如庐山实习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从土壤到地质,从气象到水文植被,都需要在几天内涉略。另外,实习质量也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实习前,学生态度不端,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大大降低了校外实习的效果;结束后,实习评价形式单一,多是完成实习报告,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网上搜集关于实习的资料,复制粘贴,内容空洞,缺乏新意。
(三)实习指导老师队伍有待整合
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水平。据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其专业实习教师由理论课老师兼任,23%的学生表示有专职的实习教师指导其专业实习,仅有5%的学生表示有校外一线岗位人员代为教师。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应该选择不同的实习指导老师,比如某种操作技能如地图制作,ArcGIS等软件的应用,城乡规划等应由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指导更为有效。
由图1所示,在对实习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的调研中发现,52%的学生认为部分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较高,还有5%的学生表示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一般。笔者分析实际情况发现造成这种评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由任课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他们大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二是一对多的指导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校外实习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及与在校师生的交流访谈,笔者发现,该学院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生态度不够端正,评价形式单一;二是经费及时间不足;三是师资队伍有待整合,实践能力及指导水平有待提升。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高师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丰富评价形式
态度决定高度,高校应通过以下措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些实践性课程对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所开展的各项实践性课程所锻炼的技能,同时革新评价形式,力求多元化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成果展示是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的有效評价形式,对于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也有较大帮助。
(二)加大经费的引进和投入,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财政向部分重点高校倾斜严重[3],地方高校自筹经费能力不足,因此,教学经费需精细化管理,保证政府补助款项切实用于校外实习,学院也可以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校实践教学增加一些经费收入,并在合理的基础上延长实习周期。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
合理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培训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所指导学生的数量,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四、结论
通过对X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校外实习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转变师生对待实习的态度,丰富实习评价形式,增加经费投入,延长实习周期,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等对策性建议。这对其他院校校外实习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