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仁爱观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而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的思想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可以充分认识两位先秦思想家观念的异同。当今社会,孔子“仁”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对老子“慈”的思想却不甚熟悉。仁慈,是我们在社会交际中经常能用到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仁爱慈善。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观点的相通之处。但《说文解字》云:“仁,从人;慈,从心。”说明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
  据考证,老子和孔子实属同时代人。他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大动乱、大变革的春秋时代。
  《春秋左传诂》云:“其是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可以说,展现在老子面前的,是一个周王室日益衰微、社会秩序日益败坏、诸侯间征战不休、各国内乱不止、弑君杀父之事屡有发生,统治者荒淫奢靡、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混乱不堪的社会状态。因此消除社会动乱,安治天下便成了老子的理想追求,也是他著书立说的根本动机。
  老子的仁爱观
  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老子看到的是人欲横流、人心不古,主张从人心中去寻找安治社会的方法。老子认为,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各种祸乱,主要是因为人有了欲望、知识,想要得到更多的功名利禄。因此老子提出了“去智”和“无知”,认为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使人“无为”、“无争”,达到天下安治的目标。“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为了确立和实现清静无欲的价值目标,老子多次强调“无为”、“不争”、“处下”、“守雌”、“柔弱”等,提出了以朴素为本真的人性论和追求返朴归真的修养论。而老子的仁爱观也是在这一改造人心的工程中逐步确立的。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认为老子反对仁义,主要是根据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和“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两段文字而断章取义的。表面上看,这两句话是说天地圣人无所谓仁不仁,都把万物与百姓当做刍狗来玩弄,要人们弃绝仁义。其实不然。深入分析这两段文字背后的思想实质,可以发现老子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仁义与他思想体系中的大道、自然无为的核心原则有着内在一致性。老子所向往的仁是一种很高的理想追求,此仁是一种发自本真的自然流露,不能带有任何虚伪世俗的功利成分。
  首先,老子有关“刍狗”的比喻,并非鼓吹要让万物自生自灭,对万物弃之不顾,而是强调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他认为,在大自然和有“道”之人眼中,草木鸟兽、黎民百姓都是具有平等生命权的,无贵贱之分。既然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也就应该以百姓为刍狗,把百姓视为刍狗一样的自然之物,对他们不强加干扰,顺其自然。可以说,这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气概。
  其次,老子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也并非指要人们弃绝仁义。这里老子要人们弃绝的是虚伪不纯粹的仁义行为,是一种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仁义举动。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将道、德向仁、义、礼的演化看成是一个越来越人为强化的虚伪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越来越脱离人自然本真的形式化过程。
  老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指出了当时社会之所以需要仁义道德的病态本质。“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君。”在这里,老子尖锐指出,鼓吹礼教其实正是“失道”的表现。因为只有在一个充满伪善的社会中,智巧文饰才会成为政治时尚:缺乏平等博爱的精神,才会有追求等级的仁爱;掩藏在忠孝背后的恰恰是亲情的疏远和社会的动乱。据此分析,老子此句话的意思是要人们遵道而行,恢复自然本来的慈孝本性,弃绝的其实是那些伪善不实的、为仁义之名而行的仁义之事。
  老子是讲仁爱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与善仁,言善信”等就是一种证明。老子的仁爱观首先体现在他对当政者的一种劝诫态度,他要统治者“爱民治国”。可以说,他的仁爱观是一种政治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主张统治者要效法大道养育万物而无私心的心态,以民心为己心,把老百姓的意志当做自己的意志。
  老子还主张轻徭薄赋,反对对百姓横征暴敛。他认为统治者“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是违背天道的,从而提倡“损有余而奉不足”的大道做法。他希望统治者向“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圣人学习,胸怀仁爱而德治天下。他积极宣扬“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不干涉主义,在老子看来,这种“无为”才是真正的“上仁”、“上德”。他甚至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亦即要求对善良的人报以善良,对不善良的人也报以一颗宽宏善良的心。
  老子的仁爱观也体现在他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他主张如果人人都能有慈爱的心胸,世上就不会有战争。战争是人与人之间丧失慈爱的表现。“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虽痛恨战争,但也不是全部否定,他强调战争这一手段的使用应以“慈”为目的,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主张贤明的君主,即使无法消除战争,至少也应该尽量减少战争发生的频率。可以说,这是对百姓,对国家的一种仁爱。
  老子之慈与孔子之仁
  老子之“慈”,追求的是平等博爱,提倡去尊卑、平贵贱,以消解等级社会的世俗观念。而孔子之“仁”却恰恰相反,其所体现的是“等级之爱”,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孔子虽然提倡“仁者爱人”,但他认为“爱”必须有轻重等级之分,如:爱君主是“忠”,爱父母是“孝”,爱兄长为“悌”等。
  老子之所以讲“慈”而不讲“仁”,是因为在老子看来,“慈”与“孝”一样都是属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仁”则是一种人为之德,是违背道法自然原则的。老子认为真正的孝慈是人本真自然流露的、一种纯粹的仁,而这只有当人们不再把仁义、孝慈当作一种目标手段去做时,才会产生。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在以上“三宝”中,老子将“慈”视为首要原则。的确,博爱无私应当是节俭和谦下的前提。没有爱心的节俭,其实是悭吝;出于私欲而不争,无异于苟且偷生。
  比较老子的仁爱观与孔子的仁爱观,不难发现老子所提倡的带有自然纯粹、毫无功利的慈爱性质的仁爱观是一种几尽完美苛刻的境界。它要求所有人对万事万物都怀有一颗纯粹本真的慈爱心,用自己的德去化解他人的怨。
  然而,老子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至仁”在现实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人世间不带任何个人功利的仁义是不存在的。也许孔子也发现了老子这种理想化的仁义难以实现,所以他降低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仁爱观。
  虽然老子所提倡的仁爱观没办法普遍付诸实践,但是他所追求的那种纯粹自然本真的慈爱心却仍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理想状态。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并不缺少爱或被爱,但我们所缺少的爱,是类似于老子的“慈”的那样一种源于自然的本真的慈爱、无关乎个人利益及对毫无瓜葛的陌生人的大仁大爱。
其他文献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
绍兴县--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rn她地处长三角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县域面积1177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4个街道,人口100万,其中外来人口30万;绍兴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前不久,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陈辛一花鸟画集问世。对于这部集大成的精品画卷,不免让人对于这位年愈八旬的军旅艺术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产生震撼和怀有深深的敬意。  在传统艺术这个宏大的交响曲之中,我们总能够听到那些清洌、馨香的声音在静默而坚韧地流淌。或许不够高调,或许不够华美,但这些对传统艺术的守望与热情,如同纯粹婉转具有穿透力的音符,绵绵不绝涌人心间,勾勒出的是一幅幅撼动心灵的画卷。这是陈辛一的价
期刊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
在中西部地区的施工企业,通常会面临规模化不够、改革难以深化、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 众所周知,人们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已经历数世纪。劳动价值理论并不起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
明朝初年的重典治吏使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吏治制度,与两宋时期的“高薪养廉”政策有着鲜明的对比。明太祖朱元璋打击官员违法犯罪的决心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但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都没有能最终解决官员违法犯罪问题,两个朝代实际上也都亡于吏治的失败。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浅议明初重典治吏之成败得失,愿为今朝之行政管理做一参考。  一、重典治吏的时代背景  对历史的评价,应当置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作为一个经
今年以来,湖北省枣阳市台办积极开展对台交流交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积极做好对台接待服务。上半年,共接待探亲、考察、旅游的台胞近30人次。二是积极做好涉台调研工作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现在有多少空巢老人在寂寞中度过日日夜夜,但老人都是宽容的,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