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4-01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创新。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语文的生活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他几乎与生活同在,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整日框在教室里,局限在书本上,在题海里翻滚,在课本里锤炼,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吸收。
虽然有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开设了阅读课,藉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十分有限。首先是时间得不到保障。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各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这样落到每科上的时间就相对减少,尤其对不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语文学科来说,时间就更难保证了。另外阅读范围有限,许多学校虽然开办了图书室,但有效书刊的种类也是极有限的,对学生的开放也有限制。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逐步普及。然而,就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而言,目前全面普及“班班通”还暂时不可能实现。但随着“村村通工程”的落实,有线电视在农村基本普及,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修课”,更是学生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由于看电视,严重占用了学生本来就有限的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老师便采取种种办法严禁学生看电视。事实上却是屡禁不止,越禁越看。对此,教者为何不摒弃简单粗暴的制止,采取主动出击的态度呢?对学生看电视加以正确热情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熏陶下,增长语文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可是一举多得的美事。语文教师绝不该轻易地放弃这一有待开掘的资源,也绝不能让这块肥沃的教学园地“放荒”。藉此,我简单谈谈电视节目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好处。
一、电视节目是培养兴趣的摇篮。
电视节目是一种综合艺术,知识五花八门,形式直观生动,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经验,陶冶人的情操,这是单纯文字学习所不能匹敌的。为什么学生对一些电视广告词可以倒背如流,运用时妙手偶得,亦真亦假?为什么同学间转述电视内容时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电视节目对语文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怎样使之成为积极影响,在学生看电视中挖掘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电视节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看电视兴趣盎然,教师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用品评的心情去想,逐步使他们走出迷恋“情节”的怪圈,让学生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为自己语文能力提高而服务。
二、电视节目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初中生以练就记叙、描写的功夫为基础,选入课文中的记叙文又大多是小说和散文,这与电视剧正好合拍。
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单纯靠知识讲授时学生无法理解。而让学生置身电视剧直观的形象前,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直接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来的,学生易于接受,也学得更轻松。特别是电视剧擅长的人物“特写”,更是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样板。电视剧中常通过屏幕画面之外的旁白——“画外音”来补充一些资料或作必要的交待,这就好比记叙文中的插叙、补叙。画面转换的“蒙太奇”技法正好是学生习作过渡的蓝本,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地去看,既去除了看电视节目的盲目性,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记叙、描写的技巧,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电视节目是拓宽知识的舞台。
指导学生挑选电视节目,诸多内容兼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面较宽的人文学科,只掌握单纯的语言知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中语文学科的需要。读报刊、看电视正好可以弥补此缺憾,而电视节目以其形式新、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它的优越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看,定会使学生获益匪浅。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展知识面,学生“乐学”,这样学习比采用“高压政策”和“题海战术”要奏效多了。
四、电视节目是审美修养的升华。
电视音乐欣赏节目,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的帮助。课文与音乐配对学习,边读课文边听音乐,效果的确不错。例如《春》——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电视剧《水浒传》的音乐;《白毛女》——歌剧《白毛女》选段;《最后一课》——《马赛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从钟情所谓的“流行歌曲”上,提升到选择“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净化心灵,学习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就会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同时又学习了语文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显而易见,只要引导得法,“电视节目”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为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树常绿,教师还是对学生乐看电视这一现象多来点正面引导,少设些禁区,让“电视节目”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光彩。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创新。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语文的生活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他几乎与生活同在,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整日框在教室里,局限在书本上,在题海里翻滚,在课本里锤炼,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吸收。
虽然有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开设了阅读课,藉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十分有限。首先是时间得不到保障。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各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这样落到每科上的时间就相对减少,尤其对不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语文学科来说,时间就更难保证了。另外阅读范围有限,许多学校虽然开办了图书室,但有效书刊的种类也是极有限的,对学生的开放也有限制。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使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逐步普及。然而,就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而言,目前全面普及“班班通”还暂时不可能实现。但随着“村村通工程”的落实,有线电视在农村基本普及,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修课”,更是学生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由于看电视,严重占用了学生本来就有限的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老师便采取种种办法严禁学生看电视。事实上却是屡禁不止,越禁越看。对此,教者为何不摒弃简单粗暴的制止,采取主动出击的态度呢?对学生看电视加以正确热情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熏陶下,增长语文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这可是一举多得的美事。语文教师绝不该轻易地放弃这一有待开掘的资源,也绝不能让这块肥沃的教学园地“放荒”。藉此,我简单谈谈电视节目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好处。
一、电视节目是培养兴趣的摇篮。
电视节目是一种综合艺术,知识五花八门,形式直观生动,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经验,陶冶人的情操,这是单纯文字学习所不能匹敌的。为什么学生对一些电视广告词可以倒背如流,运用时妙手偶得,亦真亦假?为什么同学间转述电视内容时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电视节目对语文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怎样使之成为积极影响,在学生看电视中挖掘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电视节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看电视兴趣盎然,教师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用品评的心情去想,逐步使他们走出迷恋“情节”的怪圈,让学生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为自己语文能力提高而服务。
二、电视节目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初中生以练就记叙、描写的功夫为基础,选入课文中的记叙文又大多是小说和散文,这与电视剧正好合拍。
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单纯靠知识讲授时学生无法理解。而让学生置身电视剧直观的形象前,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通过直接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来的,学生易于接受,也学得更轻松。特别是电视剧擅长的人物“特写”,更是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样板。电视剧中常通过屏幕画面之外的旁白——“画外音”来补充一些资料或作必要的交待,这就好比记叙文中的插叙、补叙。画面转换的“蒙太奇”技法正好是学生习作过渡的蓝本,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地去看,既去除了看电视节目的盲目性,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记叙、描写的技巧,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电视节目是拓宽知识的舞台。
指导学生挑选电视节目,诸多内容兼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面较宽的人文学科,只掌握单纯的语言知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中语文学科的需要。读报刊、看电视正好可以弥补此缺憾,而电视节目以其形式新、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它的优越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看,定会使学生获益匪浅。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展知识面,学生“乐学”,这样学习比采用“高压政策”和“题海战术”要奏效多了。
四、电视节目是审美修养的升华。
电视音乐欣赏节目,对学习语文也有很大的帮助。课文与音乐配对学习,边读课文边听音乐,效果的确不错。例如《春》——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电视剧《水浒传》的音乐;《白毛女》——歌剧《白毛女》选段;《最后一课》——《马赛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从钟情所谓的“流行歌曲”上,提升到选择“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净化心灵,学习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就会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同时又学习了语文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显而易见,只要引导得法,“电视节目”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为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树常绿,教师还是对学生乐看电视这一现象多来点正面引导,少设些禁区,让“电视节目”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