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环境工程建设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进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建设活动。之前人们着重于对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通过对污染物排放量消减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然而伴随经济规模一点点的扩大,这种单纯的末端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所以亟须将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生态学的理论解决环境问题,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倍受关注。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出现了环境工程这一新兴的学科。学科的确立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实践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以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相关的技术以及管理规则,而开展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提高环境的质量。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问题,只有从整体层面有效的统筹和规划相关环境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2、生态环境内涵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三个部分。自然生态环境是基础,指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可以依靠生物及其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农业发展必须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的总和。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建设的产物,或者说是人类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3、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3.1大气污染、噪音控制不足
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大气污染已经从工业排放为主转变为机动车排放为主。不仅在于高排车辆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而且因为汽车数量庞大,排放总量仍然惊人。不少城市有大量建设工地,粉尘、噪音污染也不容忽视。
3.2垃圾处理没有达到无害化程度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比重增长,固体垃圾总量逐年都在增加,引起的问题日益凸显。无论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都会污染城市空气、水源,占用大量土地,也直接对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垃圾已成为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垃圾处理规模和数量可以达到无害化程度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市、县级城市垃圾处理程度根本达不到国家无害化标准。
3.3污水处理程度不高
一方面很多偏远地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表;另一方面各地污水处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发展滞后地区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偏低。
4、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
4.1生态环境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是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也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生态环境具有非可控性、人为难以治理的特点,如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地震等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全球的气温开始上升,气候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些地区或区域出现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灭绝,导致了环境的恶性循环,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失衡。
4.2人为原因
人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是影响环境工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占很大比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员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过渡的开发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如传统的煤矿产业集中区,过渡开采出现了地面塌陷,环境系统遭到破坏。另外,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了对相关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对相应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破坏。
4.3生产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生产工程建设随之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加之各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内容的多样性,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不高,如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产业的存在,其生产过程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有的地方较为注重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4.4经济发展原因
经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众所周知,环境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情况下,过渡追求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失衡,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随之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5环境工程自身的原因
除了上述影响原因之外,环境工程建设自身一些原因也制约着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这些原因包括,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环境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5、环境工程建设与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异同点
环境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有不少相似点,如两者的目的都是保护环境及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在原理运用方面,环境工程运用环境科学、生物学、工程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环境生态工程运用生态学、工程学等理论。但环境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的差异也很明显,环境工程着重于末端治理,目标具体,处理周期较短,见效较快;而环境生态工程着眼于整个过程,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循环达到理论上零污染积累的效果,其目标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一般处理周期较长,恢复较慢。环境工程可以治理环境污染,却不一定可以避免生态破坏,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能量排入环境造成的;而生态破坏是人为干扰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没有污染性,不属于环境工程的目标,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利用生态环境理论解决环境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6.1尽快出台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
根据人们现有的认知,应尽快出台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如制定与生态环境关键要素所能承载的评价方法;制定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性的评估标准;在综合性地考虑到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环境收效的基础上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切实在环境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环节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
6.2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开发二次资源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仅达30%,其余70%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而工业垃圾与日俱增。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二次资源的利用列入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二次资源利用率逐年得到提升,反观我国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生活垃圾中也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回收利用,我国在这方面刚起步,也有很大潜力。
6.3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环境承载力,以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的发展模式
环境影响或冲击与经济增长速率成正比,但与技术进步成反比,所以单纯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只有技术进步的速率超过经济增长速率,才能有效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6.4改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废物利用率
减少废物排放是解决环境容载力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如烧碱生产以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生铁生产采用无焦炼铁工艺等,不仅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大大降低了“三废”的排放。另外,采用闭路循环也是减少“三废”排放的有效手段,如用水闭路循环系统的供水-用水-净水循环流程,没有废水外排,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6.5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环境工程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环境工程,如采用基塘系统解决农、渔、牧结合的问题,采用生物栅技术处理石化废水,利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等,既节能又避免了常规污水处理因为消耗大量电能(发电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来发电)而间接产生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7、结语
环境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环境工程建设能够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环境工程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原则,以求达到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维银.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探索[J].陕西水利,2009,06:51+50.
[2]郭大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13:179.
【摘 要】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的保护意识,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很多地方由于自身的需求而大力发展建设工程,而这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必要。
【关键词】 环境工程;生态环境;关系
环境工程建设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进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建设活动。之前人们着重于对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通过对污染物排放量消减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然而伴随经济规模一点点的扩大,这种单纯的末端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所以亟须将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生态学的理论解决环境问题,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倍受关注。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出现了环境工程这一新兴的学科。学科的确立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实践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以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相关的技术以及管理规则,而开展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提高环境的质量。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问题,只有从整体层面有效的统筹和规划相关环境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2、生态环境内涵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三个部分。自然生态环境是基础,指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可以依靠生物及其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原、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农业发展必须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的总和。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建设的产物,或者说是人类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3、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3.1大气污染、噪音控制不足
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大气污染已经从工业排放为主转变为机动车排放为主。不仅在于高排车辆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而且因为汽车数量庞大,排放总量仍然惊人。不少城市有大量建设工地,粉尘、噪音污染也不容忽视。
3.2垃圾处理没有达到无害化程度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比重增长,固体垃圾总量逐年都在增加,引起的问题日益凸显。无论生活垃圾或工业垃圾都会污染城市空气、水源,占用大量土地,也直接对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垃圾已成为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垃圾处理规模和数量可以达到无害化程度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市、县级城市垃圾处理程度根本达不到国家无害化标准。
3.3污水处理程度不高
一方面很多偏远地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表;另一方面各地污水处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发展滞后地区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严重不足,污水处理率偏低。
4、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
4.1生态环境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是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也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生态环境具有非可控性、人为难以治理的特点,如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地震等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全球的气温开始上升,气候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些地区或区域出现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灭绝,导致了环境的恶性循环,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失衡。
4.2人为原因
人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是影响环境工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占很大比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员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过渡的开发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如传统的煤矿产业集中区,过渡开采出现了地面塌陷,环境系统遭到破坏。另外,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了对相关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对相应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破坏。
4.3生产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生产工程建设随之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加之各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内容的多样性,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不高,如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产业的存在,其生产过程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有的地方较为注重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4.4经济发展原因
经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众所周知,环境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情况下,过渡追求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失衡,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随之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5环境工程自身的原因
除了上述影响原因之外,环境工程建设自身一些原因也制约着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这些原因包括,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环境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5、环境工程建设与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异同点
环境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有不少相似点,如两者的目的都是保护环境及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在原理运用方面,环境工程运用环境科学、生物学、工程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环境生态工程运用生态学、工程学等理论。但环境工程与环境生态工程的差异也很明显,环境工程着重于末端治理,目标具体,处理周期较短,见效较快;而环境生态工程着眼于整个过程,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循环达到理论上零污染积累的效果,其目标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一般处理周期较长,恢复较慢。环境工程可以治理环境污染,却不一定可以避免生态破坏,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能量排入环境造成的;而生态破坏是人为干扰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没有污染性,不属于环境工程的目标,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6、利用生态环境理论解决环境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6.1尽快出台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
根据人们现有的认知,应尽快出台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如制定与生态环境关键要素所能承载的评价方法;制定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环境影响的量化性的评估标准;在综合性地考虑到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环境收效的基础上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切实在环境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环节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
6.2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开发二次资源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仅达30%,其余70%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而工业垃圾与日俱增。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二次资源的利用列入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二次资源利用率逐年得到提升,反观我国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生活垃圾中也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回收利用,我国在这方面刚起步,也有很大潜力。
6.3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环境承载力,以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的发展模式
环境影响或冲击与经济增长速率成正比,但与技术进步成反比,所以单纯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只有技术进步的速率超过经济增长速率,才能有效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6.4改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废物利用率
减少废物排放是解决环境容载力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如烧碱生产以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生铁生产采用无焦炼铁工艺等,不仅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大大降低了“三废”的排放。另外,采用闭路循环也是减少“三废”排放的有效手段,如用水闭路循环系统的供水-用水-净水循环流程,没有废水外排,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6.5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环境工程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环境工程,如采用基塘系统解决农、渔、牧结合的问题,采用生物栅技术处理石化废水,利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等,既节能又避免了常规污水处理因为消耗大量电能(发电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来发电)而间接产生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7、结语
环境质量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环境工程建设能够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环境工程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原则,以求达到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维银.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探索[J].陕西水利,2009,06:51+50.
[2]郭大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3,13:179.
【摘 要】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的保护意识,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很多地方由于自身的需求而大力发展建设工程,而这些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必要。
【关键词】 环境工程;生态环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