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浙籍作家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贡献和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的。这其中,以宁波、绍兴为代表的“浙东文化群”,尤是群星荟萃,备受称道。本文正是从这一大背景出发,就其中的“慈溪作家群”现象作一简单论述,重点谈谈他们建树颇丰的创作成就。
  关键词:慈溪作家群;创作成就;本土气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后来极具历史地位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国文人酝酿已久的“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发难,从而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立。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非暴力运动”中,慈溪(隶属宁波)作家不仅数目可观,创作成果亦属上乘。这些文人籍贯相同,在各自擅长的文学领域争相斗艳,形成蔚为可观的“作家气象”。本文旨在将这些作家作为一个群体考察,着眼于将作家的籍贯与分布地域归类论述,并非文学史上惯用的以“文学流派特征”而论。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创作仍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印记。
  1新文化运动中“慈溪作家群”的出现
  作为一个作家群体,我认为需要开宗明义,对其产生缘由有所阐明。这里主要从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加以考虑。
  首先,宁波开放环境的浸润。宁波是我国古代的大城市之一,素有“鱼盐粮食码头”之称。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宁波人很早就形成了对外联系传统,较早地具备了开放意识。慈溪是隶属于宁波的一个县级地区,自然难避影响。如应修人,他家境贫寒,受教育程度不高(小学毕业),因父辈外出经商的便利到上海学做生意,从而拓宽了视野自学成才,踏上文学道路。其次,国内“革命”大环境的推动。这里的“革命”包含政坛斗争与文坛革新。这或许才是影响慈溪作家走上文坛的最重要原因。这几位作家“出道”时期大致相同,也都于30年代达到个人创作的一个小高峰,这无疑与当时国内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密切相关。此时的中国文学在“浙江潮”的带领下开始进入辉煌发展期,史称“30年代文学”。穆时英的小说集《南北极》(1932)、《公墓》(1933)就是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徐訏的成名作《鬼恋》(1937)也在这期间轰动文坛。同时,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严峻,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部分文人毅然走上“革命+文学”的道路,邵荃麟便是其中一员。
  2新文化运动中“慈溪作家群”的建树
  由此可见,慈溪作家群的出现无疑顺情合境。反观其创作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又推进了时代潮流的前进。就其从对文学史的贡献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小说和诗歌体裁作品的推陈出新。就具体的创作作品而言,则内化为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推波助澜之功。“流派的形成从某种角度来说与社团、文体建设有很大的关联,一个社团或一种文体的开创者往往同时也是一个流派的代表者。”[1]“慈溪作家群”分别引领着不同流派风格就是明证。下文仅简述最具代表性的几位作家。
  2.1穆时英——“新感觉派”领军人物
  新感觉派诞生于上个世纪30时代的上海,是在接受日本新感觉主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融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在当时的中国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穆时英以其年少多产且风格独特,被称为“鬼才”作家,堪称这个流派的领军人物。难怪杜衡要说“在(都市文学)这方面,刘呐鸥算是开了一个端,但是他没有好好地继续下去,而且他的作品还有着‘非中国’即‘非现实’的缺点。能够避免这缺点而继续努力的,是时英。”[1]他的作品彰显了强烈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叛逆,且手法娴熟,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值得肯定,无愧于他的“中国新感觉派圣手”之称。
  2.2徐訏——“后期浪漫派”绝代双雄
  将徐訏、无名氏两人放在“后期浪漫派”中讨论,称其为“绝代双雄”毫无过誉之嫌。本身这个流派的作家就不多,而得到学者一致认可地唯有二者。作为“郁达夫式浪漫”的延续与发展,后期浪漫派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感悟和憧憬,语言通俗易懂。徐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将心理分析与小说创作完美地结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一时间,他的雅俗共赏文风吸引了无数读者,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被文坛誉为难得一见的“鬼才”作家。
  2.3应修人——“湖畔诗社”开山之臣
  湖畔诗社是1922年建立于杭州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第一个新诗社团。应修人便是其中主要成员兼发起人时称“湖畔四诗人”中的一员大将。(另有汪静之、潘默华、冯雪峰)他的诗作多反映反封建礼教,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就如他在致潘默华的信中提到的做“少年白话新诗”一样。[1]
  2.4袁可嘉——“九叶诗派”的独到一“叶”
  “九叶诗派”因他们的诗集《九叶集》而得名。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并非是一个正规的文学社团,而是个有着相近诗歌风格和追求的诗人群,主要成员多为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院派诗人。袁可嘉是其中之一。虽然九叶诗人中公认最具特色、成就最高的是穆旦,但袁可嘉仍不失为“九叶”中的独到一“叶”。“他被认为是在中国新诗和西方现代派文学交融借鉴过程中,介绍最早、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之一。”[2]
  3“慈溪作家群”的本土气质
  慈溪作家群作为群体形式被关照,且被看作“浙江潮”研究大背景下的一个分支,我们不能不提到它的群体特征,即他们创作中所体现的地域元素及本土气质。正如一位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别一种文化可以被观照,但很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本土文化本身便是生命的记忆。”[3]这句话用来描述“慈溪作家群”恰到好处。这些作家虽都是慈溪人,但都在青年时期甚至更早离乡背井,或求学,或谋生活,一直生活于异地。纵是如此,他们的创作仍饱含诸多“浙江元素”,蕴含鲜明的浙东文化气质。为左翼文艺运动献身的应修人,以创作清丽朴实的“情诗”短诗著称。虽然诗中“之间委婉缠绵的叹息而无激昂慷慨的歌声”(朱自清语),但难掩其作品中吟诵爱情和大自然所出现的愤激之音,体现出浙东人的“硬气”。邵荃麟在解放前的作品不多亦不出众,专事于革命文学的创作,在这点上与应修人似有相同之处。他们的作品寄予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深意,充满启蒙意识。这与充满人文启蒙思想的浙江大环境不无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反常态的穆时英与徐訏两位。考虑到两浙文风差异,一般认为,“以清丽、幽玄取胜的‘飘逸’文风多出自浙西,以辛辣、犀利见长的‘深刻’文风多存于浙东,是大致不错的。”[1]因此,在此景致下,穆、徐二位的细腻温婉文风便尤显得“异质”。对此,我窃以为两者都热衷描绘地都市生活和场景无疑更多的来自于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润物细无声”的滋润。
  参考文献:
  [1] 王嘉良,王侃等.“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2,138,146,148.
  [2] 袁可嘉.中国现代主义启蒙人物[DB/OL].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45246.html?wtp=tt.
  [3] 方爱武.乡土中国中的区域文化研究走向浅探——以浙籍当代作家创作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04):90.
  [4]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余琼(1986—),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苏州滑稽剧团,是一个仅有数十名演职人员的地方性小剧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团如同国内其它院团一样面临着“演出难”的严峻考验。辛勤的付出必将得到最后的成功,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使该团获得了一次次国家性大奖。究其成功的秘诀在于,该团在剧目创作中善写身边“小人物”,坚持精心打磨,不甘轻易满足,排练演出中一直秉承和发扬着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正是在不断地努力下,苏州滑稽剧团才得以演出了一出出
期刊
摘要:色彩风景写生不同于室内静物写生,作画对象由室内发展到室外,我们面对的是包罗万象的大自然,视野也更加的开拓。作为一项颇具综合实践性的艺术活动,色彩风景写生要求我们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实践,到大自然中去搜集素材,去发现美,认识美。同时,更要了解自然光色的季节性、气候性变化,掌握户外光色的活动规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风景;观察;写生;生活  风景画最早源于人物画的背景,随后才逐步发展为独
期刊
摘要:本文将探讨性地从建筑居住空间到街巷公共空间到聚落整体空间三个构成界面,尝试从非传统视角对聚落空间进行层次化的描述与解释,来探讨聚落内部的深层次组构方式。  关键词:居住;街巷;聚落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化结构的变化,大大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运转,大量的农村人口奔向城市,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形态在城市化浪潮中将处于消失的边缘。全国开始对村落进行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
期刊
摘要:以中国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两所大学为例,本文分别从艺术课程结构、艺术课程内容、艺术课程培养目标方面对两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明确艺术课程目标,体现学前特色,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课程设置
期刊
摘要:文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第一是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其次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诉求”,最后做出总结。笔者从城市雕塑和景观装置切入,思考当下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和参与性是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欠缺的地方,“互动”在城市公共艺术中不仅仅是视觉意义上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公共艺术在实施过程中与周边环境、地域特色、生活在当地的公众在文化精神上的互动和协调一致。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互动性;城市
期刊
摘要:2010年1月,“技术控”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在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3D观影热潮,而其精湛的3D技术也让人们叹为观止。3D技术的介入让《阿凡达》被业内人士称为是电影史的里程碑。由其引起的3D观影狂潮后,3D电影越来越多,3D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感受了如此华丽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3D的学习热潮,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长期从事职业学校3D教学,在惊叹于世界顶级3D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关注服饰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生活中,女性担当了许多社会职责,她们温婉柔美的一面逐渐被忙碌的学习和繁杂的工作摩擦掉,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女性,都渴求寻找自己温柔娴淑的一面。因此“娃娃装”这一独特的服饰风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关键词:娃娃装;优雅;甜美;女性;文化;审美  “娃娃装”风格的连衣裙是女孩子
期刊
摘要:任何艺术形式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和观念内涵,包括原始艺术和传统的古典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宣传的手段和工具,传达着艺术家的精神和思想。在观念艺术中,所谓对观念的强调就在于艺术的目的是传达观念,而作品物象的外形之间观念的载体。对于绘画而言,绘画本身只是一种观念的依托,艺术家的着眼点是观念,创作的关键在于观念如何被视觉化。因此作品的审美功能的主导性也被观念思想所替代。  关键词:油画;观念艺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Visual C++环境中实现对Mathematica的调用。文中第一种方法在Visual C++中直接加入Mathematica的语句,一种是通过利用Mathematica输出功能实现Visual C++中调用Mathematica,一种是利用Mathlink协议实现调用,并通过总结了各方法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Mathematica;Visual C++;Mat
期刊
摘要:书名设计处于整个封面装帧的核心地位,书名设计中暗含着将多维情感外化为视觉信息的功能。一方面,书名作为情感的载体以其独有魅力吸引着读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书名设计将文字情感外化为视觉形象,沟通着书籍作者、书名设计者和读者之间的情感。  关键词:书名设计;视觉;信息;情感  书名设计处于整个封面装帧的核心地位,目前,学界对其设计形式上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对书名设计中暗含的将多维情感外化为视觉信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