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众多的历史教学方法中,直观教学以其独有的特点,明显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近几年来,由于中考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日益理性化,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出现了台上老师论述滔滔,台下学生雾里看花的情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一、直观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过程
每个人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感性知识虽然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但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产生记忆,记忆积累知识,经验得到知识和技术,最后上升为智慧。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
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成座右铭,达尔文把观察说成是通向科学的大门。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并不具备先天的行为储藏,只是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而习得行为。直观教学提供大量实物、模型、图片、图表等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智力。如讲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让学生观察插图《矿坑中的劳动》。这幅插图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印第安人在矿井中挖金沙的情景。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和环境得出:
他们“点着火把”——说明矿井是黑暗的,这黑暗正好象征他们生活的黑暗;他们一丝不挂,赤裸身体——说明殖民者不把印第安人当人看,只把他们当成会说话的工具;他们背着沉重的矿砂在长梯上艰难的往上爬——随时可能摔死;矿坑上窄下宽,没有支撑的安全设施——随时可能塌方被压死,这黑暗的矿坑实际上就是人间地狱。这幅图把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压迫描绘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感知这幅图的基础上,自然就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长达300年的殖民压迫和剥削”。
直观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中学生反映心理活动专注程度的一个特征。中学生有效的认知活动,都必须有注意配合。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说明人的心理过程,尤其是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一旦离开注意,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前苏联教育家乌中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这些都是对注意心理功能的概括。心理学家关于“注意规律”的实验又告诉我们,一般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左右。可见一节课45分钟,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保持学生的注意。直观教学运用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使学生“注意”并保持“注意”。例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课,由于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而教材用一小节的篇幅浓缩了发生在18世纪中期,延至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革命概况。时间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难于理解,注意力容易转移,甚至丧失。只有通过剪辑了的电影、图片、图表、动态动画及教师精心编制的直观语言,才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增强感性认识,启迪理性思维。
二、直观教学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简单地说是过去发生的事情。集历代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民族关系等等于一体,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彼此间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并且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过去性、久远性。特别古代史更是如此。这就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认识上的障碍。直观教学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课,学生要了解、认识距今2000年左右的西汉、东汉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抽象的语言,凭空想象是难以做到的。而形象直观的图片《东汉牛耕图》、《农业收获图》、《采桑画像砖》、《牧马图》、《冶铁水排模型》、《汉代织机》等充分反映了西汉、东汉的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汉代百姓住宅图》《汉代街道车马图》则展示了两汉人民的衣食住行情景,直观手段把遥远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聚为一体,学生看得着,认识的障碍、理解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加强中学历史的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知识,再现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对感染学生,向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有重要的作用。
一、直观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过程
每个人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去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感性知识虽然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但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产生记忆,记忆积累知识,经验得到知识和技术,最后上升为智慧。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
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成座右铭,达尔文把观察说成是通向科学的大门。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并不具备先天的行为储藏,只是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而习得行为。直观教学提供大量实物、模型、图片、图表等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智力。如讲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让学生观察插图《矿坑中的劳动》。这幅插图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印第安人在矿井中挖金沙的情景。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和环境得出:
他们“点着火把”——说明矿井是黑暗的,这黑暗正好象征他们生活的黑暗;他们一丝不挂,赤裸身体——说明殖民者不把印第安人当人看,只把他们当成会说话的工具;他们背着沉重的矿砂在长梯上艰难的往上爬——随时可能摔死;矿坑上窄下宽,没有支撑的安全设施——随时可能塌方被压死,这黑暗的矿坑实际上就是人间地狱。这幅图把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压迫描绘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感知这幅图的基础上,自然就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长达300年的殖民压迫和剥削”。
直观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中学生反映心理活动专注程度的一个特征。中学生有效的认知活动,都必须有注意配合。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说明人的心理过程,尤其是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一旦离开注意,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前苏联教育家乌中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这些都是对注意心理功能的概括。心理学家关于“注意规律”的实验又告诉我们,一般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左右。可见一节课45分钟,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保持学生的注意。直观教学运用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使学生“注意”并保持“注意”。例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课,由于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而教材用一小节的篇幅浓缩了发生在18世纪中期,延至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革命概况。时间跨度大,理论性强,学生难于理解,注意力容易转移,甚至丧失。只有通过剪辑了的电影、图片、图表、动态动画及教师精心编制的直观语言,才能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增强感性认识,启迪理性思维。
二、直观教学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简单地说是过去发生的事情。集历代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民族关系等等于一体,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彼此间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并且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过去性、久远性。特别古代史更是如此。这就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认识上的障碍。直观教学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课,学生要了解、认识距今2000年左右的西汉、东汉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抽象的语言,凭空想象是难以做到的。而形象直观的图片《东汉牛耕图》、《农业收获图》、《采桑画像砖》、《牧马图》、《冶铁水排模型》、《汉代织机》等充分反映了西汉、东汉的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汉代百姓住宅图》《汉代街道车马图》则展示了两汉人民的衣食住行情景,直观手段把遥远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聚为一体,学生看得着,认识的障碍、理解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加强中学历史的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知识,再现历史现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对感染学生,向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