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美国文学界,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美国非裔文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浓郁的黑人民俗风情入手来揭示这些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民俗文化;内涵
0 引言
“民俗”一词是 1846 年由英国人威廉·J·托玛斯首先创造出来的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术语。简单的说,黑人民俗主要包括黑人故事和黑人音乐两大类,音乐是非洲黑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几乎一切社会活动都有与之配套的音乐,成人、诞生、生病、收获、结婚、死亡、打猎都有符合相关仪式的音乐。黑人音乐在黑人民俗文化中占轴心地位,它是黑人艺术的精髓,黑人音乐充分表达了黑人对生活积极认真的态度,这些音乐也给苦难中的黑人奴隶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成名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非裔美国女作家。在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蔓》(1934)、《他们眼望上苍》(1937)、《摩西,大山之子》及《苏旺尼的六翼天使》(1948);两部极富文学性的民俗学著作《骡与人》(1935)和《告诉我的马》(1938);另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散文五十多篇。同时作为民俗学家,赫斯顿巧妙地把搜集到的民俗材料和民间故事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展现了富于人性的黑人民俗文化。在其作品中,无论在黑人群体身上,还是在黑人女性身上,都照耀着民俗文化的光环,正是在这光环下,每个黑人都找到了最真实的自我。
1 《他们眼望苍天》中体现的黑人民俗
黑人民间故事作为黑人民俗文化的一大要素,展现了黑人的生存状态、风俗习惯和思想智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珍妮抵制传统习俗束缚、追求自我权利的一生。在黑人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中,主人公常常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开始一段艰难的长途旅程,在经历多次冒险后,他们往往会凯旋而归。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珍妮为了追求幸福而开始了人生旅途。她的三次婚姻就像是三次冒险过程。此外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也被赫斯顿引入其小说的叙事框架之中。这部小说的叙事框架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的结构,而这种叙事结构在民间故事传统中比较常见。《他们眼望上苍》共二十章,大的叙事框架是由一个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者来讲述,包括书中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最后三页。故事中的故事则构成小说的主体从第二章到第二十章的前两页这一部分由女主人公珍妮在一个漫长的夜晚亲口对自己的好友菲比讲述自己的人生旅程,而珍妮和菲比之间则刚好又承袭了黑人民间音乐布鲁斯那种一呼一应的模式。可以说,整部小说中黑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与小说的叙事模式结合得十分融洽,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黑人的音乐、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不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而且也是构成社会整体所必需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与黑人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是黑人民众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黑人民间音乐舞蹈除了节奏感强、唱声有力紧凑的特点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和大众性”。赫斯顿用相当大的篇幅将黑人民众载歌载舞的场面引入到了这部小说中,例如,我们看到的在伊顿维尔镇商店门厅前人们集体狂欢的场景及在大沼泽地的狂欢场景。人们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在这都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集体狂欢带给人们的自由和欢乐,“一切都是为了欢笑”。到处欢声笑语,这是种健康和谐的生活场景,它表达了黑人民众对理想平等社会的向往。
对黑人宗教而言,他们认为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创造了自然规律,按照上帝的意志,人与自然应该协调一致地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里。故事的主人公珍妮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而独特的感受能力。她喜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聆听蜜蜂低声的吟唱,享受微微的轻风和和煦的阳光,陶醉在那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和谐世界之中。自然是神灵的存在,这种启示通过梨树传递给珍妮,使她懂得了婚姻的真谛,是大自然这个神唤起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在《他们眼望上苍》中,作者没有放弃对上帝的抒写。祖母南妮祈求上帝保祐珍妮会得到幸福;斯塔克斯被珍妮讽刺时,他马上想起《圣经》扫罗的女儿对大卫的做法;在遭受飓风时,他们也在问:“上帝是否意在让他们以微不足道的力量与自己较量……但是他们的眼仰望上苍。”这说明,即便是在压迫和困苦中,黑人依然信赖心中的上帝,并相信上帝会带领他们走出苦海。不论是赫斯顿对上帝的态度,还是珍妮对大自然的态度,都较好地体现黑人民族对自身宗教文化的理解。
布道词是黑人宗教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念唱形式的动态交流。小说着力描写了一头骡子的葬礼。在这场极具反讽色彩的葬礼上,牧师和黑人众就如同在教堂里布道一样有反复地呼叫应答。此处的黑人布道词不仅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张,而且也是对乔虚伪本性和权力欲的极大讽刺。赫斯顿在小说中所使用的布道词多数都源于她在美国南方进行黑人文化采风中搜集到的素材,她将大量黑人民族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并将其巧妙融入文学创作当中,赋予小说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在赫斯顿的影响下,后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运用黑人布道词进行文学创作。赫斯顿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黑人布道词给黑人文学和黑人美学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她在《黑人表达方式的特征》一书中就将黑人宗教仪式比喻成唯美的散文诗,将祷告词和布道词比喻成集巧妙与经典于一身的艺术珍品。由此不难看出,赫斯顿之所以会将黑人布道词运用到文学创作当中,正是她尊重和热爱黑人文化的体现。
2 结语
以上这些黑人民俗文化和传统的采用和描写使得赫斯顿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黑人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地方色彩。黑人民俗文化因素运用于小说创作,对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凸显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赫斯顿作品的黑人民俗文化内涵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引导黑人重视并且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黑人民族精神,重建黑人文化身份。不管如何,赫斯顿在小说创作中,将黑人民俗文化种种因素巧妙融入,为黑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范例,对后来的许多黑人作家,如拉尔夫·埃利森、伊什梅尔·里德、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家湘.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赵纪萍.幽香独具的黑色奇葩——解读赫斯顿小说中的黑人民俗文化特征 [J].济南大学学报,2009(5).
[4] 丁超峰.《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民俗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1).
作者简介: 孙磊(1983—),男,硕士,陕西咸阳人,昌吉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民俗文化;内涵
0 引言
“民俗”一词是 1846 年由英国人威廉·J·托玛斯首先创造出来的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术语。简单的说,黑人民俗主要包括黑人故事和黑人音乐两大类,音乐是非洲黑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几乎一切社会活动都有与之配套的音乐,成人、诞生、生病、收获、结婚、死亡、打猎都有符合相关仪式的音乐。黑人音乐在黑人民俗文化中占轴心地位,它是黑人艺术的精髓,黑人音乐充分表达了黑人对生活积极认真的态度,这些音乐也给苦难中的黑人奴隶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成名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非裔美国女作家。在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蔓》(1934)、《他们眼望上苍》(1937)、《摩西,大山之子》及《苏旺尼的六翼天使》(1948);两部极富文学性的民俗学著作《骡与人》(1935)和《告诉我的马》(1938);另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散文五十多篇。同时作为民俗学家,赫斯顿巧妙地把搜集到的民俗材料和民间故事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展现了富于人性的黑人民俗文化。在其作品中,无论在黑人群体身上,还是在黑人女性身上,都照耀着民俗文化的光环,正是在这光环下,每个黑人都找到了最真实的自我。
1 《他们眼望苍天》中体现的黑人民俗
黑人民间故事作为黑人民俗文化的一大要素,展现了黑人的生存状态、风俗习惯和思想智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珍妮抵制传统习俗束缚、追求自我权利的一生。在黑人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中,主人公常常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开始一段艰难的长途旅程,在经历多次冒险后,他们往往会凯旋而归。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珍妮为了追求幸福而开始了人生旅途。她的三次婚姻就像是三次冒险过程。此外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也被赫斯顿引入其小说的叙事框架之中。这部小说的叙事框架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的结构,而这种叙事结构在民间故事传统中比较常见。《他们眼望上苍》共二十章,大的叙事框架是由一个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者来讲述,包括书中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最后三页。故事中的故事则构成小说的主体从第二章到第二十章的前两页这一部分由女主人公珍妮在一个漫长的夜晚亲口对自己的好友菲比讲述自己的人生旅程,而珍妮和菲比之间则刚好又承袭了黑人民间音乐布鲁斯那种一呼一应的模式。可以说,整部小说中黑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与小说的叙事模式结合得十分融洽,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黑人的音乐、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不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而且也是构成社会整体所必需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与黑人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是黑人民众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黑人民间音乐舞蹈除了节奏感强、唱声有力紧凑的特点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和大众性”。赫斯顿用相当大的篇幅将黑人民众载歌载舞的场面引入到了这部小说中,例如,我们看到的在伊顿维尔镇商店门厅前人们集体狂欢的场景及在大沼泽地的狂欢场景。人们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在这都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集体狂欢带给人们的自由和欢乐,“一切都是为了欢笑”。到处欢声笑语,这是种健康和谐的生活场景,它表达了黑人民众对理想平等社会的向往。
对黑人宗教而言,他们认为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创造了自然规律,按照上帝的意志,人与自然应该协调一致地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里。故事的主人公珍妮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而独特的感受能力。她喜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聆听蜜蜂低声的吟唱,享受微微的轻风和和煦的阳光,陶醉在那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和谐世界之中。自然是神灵的存在,这种启示通过梨树传递给珍妮,使她懂得了婚姻的真谛,是大自然这个神唤起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在《他们眼望上苍》中,作者没有放弃对上帝的抒写。祖母南妮祈求上帝保祐珍妮会得到幸福;斯塔克斯被珍妮讽刺时,他马上想起《圣经》扫罗的女儿对大卫的做法;在遭受飓风时,他们也在问:“上帝是否意在让他们以微不足道的力量与自己较量……但是他们的眼仰望上苍。”这说明,即便是在压迫和困苦中,黑人依然信赖心中的上帝,并相信上帝会带领他们走出苦海。不论是赫斯顿对上帝的态度,还是珍妮对大自然的态度,都较好地体现黑人民族对自身宗教文化的理解。
布道词是黑人宗教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念唱形式的动态交流。小说着力描写了一头骡子的葬礼。在这场极具反讽色彩的葬礼上,牧师和黑人众就如同在教堂里布道一样有反复地呼叫应答。此处的黑人布道词不仅使小说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张,而且也是对乔虚伪本性和权力欲的极大讽刺。赫斯顿在小说中所使用的布道词多数都源于她在美国南方进行黑人文化采风中搜集到的素材,她将大量黑人民族的生活素材提炼加工,并将其巧妙融入文学创作当中,赋予小说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在赫斯顿的影响下,后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运用黑人布道词进行文学创作。赫斯顿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黑人布道词给黑人文学和黑人美学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她在《黑人表达方式的特征》一书中就将黑人宗教仪式比喻成唯美的散文诗,将祷告词和布道词比喻成集巧妙与经典于一身的艺术珍品。由此不难看出,赫斯顿之所以会将黑人布道词运用到文学创作当中,正是她尊重和热爱黑人文化的体现。
2 结语
以上这些黑人民俗文化和传统的采用和描写使得赫斯顿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黑人民族风情和鲜明的地方色彩。黑人民俗文化因素运用于小说创作,对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凸显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赫斯顿作品的黑人民俗文化内涵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引导黑人重视并且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黑人民族精神,重建黑人文化身份。不管如何,赫斯顿在小说创作中,将黑人民俗文化种种因素巧妙融入,为黑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范例,对后来的许多黑人作家,如拉尔夫·埃利森、伊什梅尔·里德、艾丽斯·沃克、托尼·莫里森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家湘.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赵纪萍.幽香独具的黑色奇葩——解读赫斯顿小说中的黑人民俗文化特征 [J].济南大学学报,2009(5).
[4] 丁超峰.《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民俗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1).
作者简介: 孙磊(1983—),男,硕士,陕西咸阳人,昌吉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