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悉尼协议》理念构建机电专业“有效课堂”课程体系,首先确认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技能要求等,通过上述要求构建学生为中心设置的课程体系,通过找准课程定位、选对教学方法、及时细化反馈等手段,描绘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地图,最终实现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悉尼协议》理念进行的机电专业“有效课堂”改革,整体性和科学性较强,能够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国际潮流的人才。
关键词:《悉尼协议》;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教学改革
0 引言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近年来,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发展很快,但是存在发展质量不足的问题,为促进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增进人才的国际流动;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借鉴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悉尼协议》对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大有裨益,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在《悉尼协议》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权威标准的认可与肯定,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都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根据《悉尼协议》,以培养国际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提高教育的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水平。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来顺应时代所需。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了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加入《悉尼协议》或借鉴《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了六项核心能力,包括沟通整合、学习创新、专业知能、问题解决、职业素养、责任关怀六个方面。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高质量教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专业知识吸收、了解的比较零散,没有树立起一个整体的大框架。对于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课程内容的整体概括不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串联、整合。
第二,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制教育的理念,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课程缺少目的性,好的课程应该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出目的性较强的课程体系。
第四,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要以实际应用情况不断的去完善,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做到持续的改进,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二、高职机电专业“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悉尼协定》的基本指导原则是持续改进,根据《悉尼协议》的精神和要求,在机电专业开展成果导向、学生中心的教学改革,建立与专业培训目标相适应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在实施“有效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举办行业专家研讨会,综合调查毕业生、在校生、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根据相关人员的描述与要求,摸清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与目标,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学校、企业为坚实后盾和主导,通过校企合作与交流,完善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二)找准课程定位
根据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实践分析课程对工作岗位的意义。例如,“变频器与伺服应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先修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控制》,后继课程有《自动控制系统》。内容涵盖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两大部分。经验性知识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已有的职业岗位,提取相关知识的组合(控制环境知识、被控对象知识、主控设备的知识),训练职业能力;策略性知识在常规经验知识的之上,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方法能力。课程的载体体现在任务方面必须科学可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其中包含过程评估、课后评估、最终评估、时间评估等。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并且有适当的难度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对教学方法
学习任务的完成应以成果为导向,要反映行动过程。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或其他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慕课等共享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等技术拓展教学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专业课以外的内容,例如人际交往、企业管理、团队管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
(四)及时细化反馈
完善每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评估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改正错误、查漏补缺。评估分为课前诊断、课内评估和最终评估,它应该充分、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结语
在《悉尼协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有效课堂”。研究结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各项资源,提高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同时能够给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凤伟,张岩.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34-35.
[2]张维平.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J].科技风,2020(06):77.
[3]闫晓前,于倩倩.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J].安徽化工,2020,46(01):139-142.
项目名称: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034)
关键词:《悉尼协议》;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教学改革
0 引言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近年来,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发展很快,但是存在发展质量不足的问题,为促进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增进人才的国际流动;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借鉴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悉尼协议》对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国际化大有裨益,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在《悉尼协议》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权威标准的认可与肯定,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都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根据《悉尼协议》,以培养国际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提高教育的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水平。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来顺应时代所需。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了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国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加入《悉尼协议》或借鉴《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了六项核心能力,包括沟通整合、学习创新、专业知能、问题解决、职业素养、责任关怀六个方面。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高质量教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专业知识吸收、了解的比较零散,没有树立起一个整体的大框架。对于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课程内容的整体概括不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串联、整合。
第二,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制教育的理念,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课程缺少目的性,好的课程应该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出目的性较强的课程体系。
第四,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要以实际应用情况不断的去完善,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做到持续的改进,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二、高职机电专业“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悉尼协定》的基本指导原则是持续改进,根据《悉尼协议》的精神和要求,在机电专业开展成果导向、学生中心的教学改革,建立与专业培训目标相适应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在实施“有效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举办行业专家研讨会,综合调查毕业生、在校生、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根据相关人员的描述与要求,摸清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与目标,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学校、企业为坚实后盾和主导,通过校企合作与交流,完善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二)找准课程定位
根据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实践分析课程对工作岗位的意义。例如,“变频器与伺服应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先修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控制》,后继课程有《自动控制系统》。内容涵盖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两大部分。经验性知识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已有的职业岗位,提取相关知识的组合(控制环境知识、被控对象知识、主控设备的知识),训练职业能力;策略性知识在常规经验知识的之上,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方法能力。课程的载体体现在任务方面必须科学可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其中包含过程评估、课后评估、最终评估、时间评估等。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并且有适当的难度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对教学方法
学习任务的完成应以成果为导向,要反映行动过程。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或其他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慕课等共享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等技术拓展教学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专业课以外的内容,例如人际交往、企业管理、团队管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
(四)及时细化反馈
完善每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评估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改正错误、查漏补缺。评估分为课前诊断、课内评估和最终评估,它应该充分、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结语
在《悉尼协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有效课堂”。研究结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各项资源,提高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同时能够给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凤伟,张岩.基于成果导向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34-35.
[2]张维平.浅议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J].科技风,2020(06):77.
[3]闫晓前,于倩倩.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J].安徽化工,2020,46(01):139-142.
项目名称: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