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顿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本文从独辟蹊径,创设新情境;独具慧眼,另辟切入点;独具匠心,布设拓展面三个层面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体验;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切入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拓展等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个体性。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他人的都有明显的区别,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发的灵感,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具有独特性。这种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智慧,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灵光。
一、独辟蹊径,创设新情境
创设一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是音乐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从而真切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似乎已经变得约定俗成,很难再挖掘出新意。如果教师能独辟蹊径,创设出新颖而独特的情境,旧的教学内容照样可以上出新的境界。
案例1:《自新大陆交响曲》教学片段。
教师钢琴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音乐,学生吟诵李白的《静夜思》。
(在淡淡的充满忧伤的旋律衬托下,感受诗中怅然思乡的伤感情怀。音樂渲染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为本课的情感基调作了较好的铺垫。)
师:古今中外,思念故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此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1892年,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受朋友之邀,不远万程,来到美国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
(随之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捷克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教师在“美国”贴上月亮,在“捷克”贴上一颗红心,并用一条红线将两地连接起来。)
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地相隔非常遥远,德沃夏克备受思乡之苦,但他只能将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由此,一部举世闻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就诞生了。
对于《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在介绍作曲者及创作背景时,往往将其作为欣赏课中非常平常的一个环节简略带过,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印象。初中学生,大多未离家独居于外地,尤其难以感受因地域遥远、文化差异和与亲人分离而带来的强烈思乡情感。本课执教者独辟蹊径,创设了一个独特的思乡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德沃夏克那一缕浓烈的思乡之情。德沃夏克虽然人在美国,一颗红心已经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和亚洲大陆,飞回捷克,一条思乡的红丝带,把美国与捷克紧紧连在一起。
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示了执教者独特的数学智慧,成为该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感同身受,一下拉近了与作者距离,产生了情感共鸣。当那充满忧郁、梦幻般的音色,传出《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这种情感的体验就由语言转向了音乐。
二、独具慧眼,另辟切入点
一个作品或一个乐段该从什么地方切入或如何切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切入点选得准,设计得巧,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篇幅较长或段落较多的音乐作品的赏析是一大难点。
案例2: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片段。
笔者开始的教学遵循“完整聆听—介绍—分段赏析—总结”这一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音乐有震撼力,但学生较难理解交响诗这样厚重的音乐作品,认为不好听。
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出发,另辟切入点,把《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与音乐表现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学效果就大为改观。
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流程:①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②简介作品与曲作者。③按故事发展的线索进行音乐赏析:引子(宁静的草原)—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传来—嘎达号召起义—起义队伍奔驰在千里草原—战争与死亡—尾声(雄壮的颂歌)。④完整欣赏全曲。
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同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沿着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用音乐的形式描绘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笔者通过音乐与故事情节构建桥梁,紧紧抓住音乐这条主线,拉近学生与交响音乐的审美距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独具匠心,布设拓展面
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音乐主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独具匠心,布设拓展内容,能体现教学的智慧,使音乐课堂闪现智慧的灵光。
案例3: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教学片段。
设计一:欣赏《长江之歌》,引入到沃尔塔瓦河—介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由欣赏歌曲《长江之歌》,引入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长江与沃尔塔瓦河分别是我国与捷克的母亲河,从音乐家用音乐来歌颂各自国家的母亲河这一相关主题引入教学。在教学中,笔者感覺这样的引入很牵强,学生表现得无动于衷。课后经过反思认为:长江是一条江,沃尔塔瓦河是一条河,江与河的关联并不是太大,更主要的是《长江之歌》与《沃尔塔瓦河》两者之间在音乐上相差甚远。
通过演唱和比较,使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到两者的关联,采用两者在音乐上的相关性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独具匠心地布设拓展内容,学生从具体的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地方。音乐教学中具有智慧的独创,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学生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与情感的体验,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独特艺术魅力。这种教学独创性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体验;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切入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拓展等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个体性。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他人的都有明显的区别,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发的灵感,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具有独特性。这种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智慧,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灵光。
一、独辟蹊径,创设新情境
创设一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是音乐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旨在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从而真切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似乎已经变得约定俗成,很难再挖掘出新意。如果教师能独辟蹊径,创设出新颖而独特的情境,旧的教学内容照样可以上出新的境界。
案例1:《自新大陆交响曲》教学片段。
教师钢琴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音乐,学生吟诵李白的《静夜思》。
(在淡淡的充满忧伤的旋律衬托下,感受诗中怅然思乡的伤感情怀。音樂渲染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为本课的情感基调作了较好的铺垫。)
师:古今中外,思念故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此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1892年,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受朋友之邀,不远万程,来到美国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
(随之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捷克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教师在“美国”贴上月亮,在“捷克”贴上一颗红心,并用一条红线将两地连接起来。)
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地相隔非常遥远,德沃夏克备受思乡之苦,但他只能将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由此,一部举世闻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就诞生了。
对于《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在介绍作曲者及创作背景时,往往将其作为欣赏课中非常平常的一个环节简略带过,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太多的印象。初中学生,大多未离家独居于外地,尤其难以感受因地域遥远、文化差异和与亲人分离而带来的强烈思乡情感。本课执教者独辟蹊径,创设了一个独特的思乡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德沃夏克那一缕浓烈的思乡之情。德沃夏克虽然人在美国,一颗红心已经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和亚洲大陆,飞回捷克,一条思乡的红丝带,把美国与捷克紧紧连在一起。
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示了执教者独特的数学智慧,成为该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感同身受,一下拉近了与作者距离,产生了情感共鸣。当那充满忧郁、梦幻般的音色,传出《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这种情感的体验就由语言转向了音乐。
二、独具慧眼,另辟切入点
一个作品或一个乐段该从什么地方切入或如何切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切入点选得准,设计得巧,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篇幅较长或段落较多的音乐作品的赏析是一大难点。
案例2: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片段。
笔者开始的教学遵循“完整聆听—介绍—分段赏析—总结”这一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音乐有震撼力,但学生较难理解交响诗这样厚重的音乐作品,认为不好听。
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出发,另辟切入点,把《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与音乐表现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学效果就大为改观。
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流程:①欣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②简介作品与曲作者。③按故事发展的线索进行音乐赏析:引子(宁静的草原)—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传来—嘎达号召起义—起义队伍奔驰在千里草原—战争与死亡—尾声(雄壮的颂歌)。④完整欣赏全曲。
交响诗《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同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沿着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用音乐的形式描绘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笔者通过音乐与故事情节构建桥梁,紧紧抓住音乐这条主线,拉近学生与交响音乐的审美距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独具匠心,布设拓展面
教学内容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音乐主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独具匠心,布设拓展内容,能体现教学的智慧,使音乐课堂闪现智慧的灵光。
案例3: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教学片段。
设计一:欣赏《长江之歌》,引入到沃尔塔瓦河—介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曲作者及创作背景—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由欣赏歌曲《长江之歌》,引入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长江与沃尔塔瓦河分别是我国与捷克的母亲河,从音乐家用音乐来歌颂各自国家的母亲河这一相关主题引入教学。在教学中,笔者感覺这样的引入很牵强,学生表现得无动于衷。课后经过反思认为:长江是一条江,沃尔塔瓦河是一条河,江与河的关联并不是太大,更主要的是《长江之歌》与《沃尔塔瓦河》两者之间在音乐上相差甚远。
通过演唱和比较,使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到两者的关联,采用两者在音乐上的相关性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笔者独具匠心地布设拓展内容,学生从具体的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地方。音乐教学中具有智慧的独创,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学生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与情感的体验,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独特艺术魅力。这种教学独创性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