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识字教学方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简述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及列举一些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辨析,从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及识字教学的本身出发,提出识字教学今后的改进方向——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 识字教学;小学语文;多媒体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的文化科学素质,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改革实验。60年代初,“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是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颇大的识字教学流派,带动了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至今,仍是活跃于小学识字教学界的重要教学流派。进入80年代,先后出现“注提识字法”(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法)和“部件识字法”等。前者的实验发展很快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促进了改革开放后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二次全国性高潮的形成。进入90年代,字族文识字教学实验成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已在几个省市相继试点推开,可以预料,字族文识字教学法,作为后起之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严重。所谓“高耗低效”现象,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而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
   现实问题促使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把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学生在认识汉字上的潜力,丰富识字法的教学。
   二、识字教学方法
   列举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以汉字构形规律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2.分散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采用“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特别重点“课文语言环境”这个重要因素,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将识字视为阅读的开始,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这种识字法的优点是:文章看得多,识字量大。
   3.归类识字教学法。归类识字教材改汉字的个体教学为群体教学,在编排上以归类形式批量识字,以短小韵文和课后作业巩固强化。在教学中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成批识字。在教学中运用以下方法:(1)抓带头字,举一反三。(2)发挥潜能,温故知新。归类识字中的生字对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半生字”,识字的重点难点是建立生字的音、形、义的联系,通过联想,来建立生字在音、形、义上的联系。(3)分布侧重,突破重点。(4)整体设计,加强写、练。在教学程序上实行“整体感知-部分探究-综合训练”三步走。
   4.奇特联想识字法。常用的奇特联想识字法有:(1)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2)故事法。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3)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4)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5)引伸法。通过引申,理解字形和字义的联系。(6)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分析字形和字音、字义的关系。(7)反推法。根据汉字的部件,插入“不”字,表示它的反面意思。(8)谜语法。用谜语的形式来分析字形,猜想字义。(9)描述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字的各部分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10)重点法。抓住字的易错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
   5.情趣识字法。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趣味无穷。(1)同形联系法。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2)析字会意法。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讨论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探讨构字关系。(4)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教师应重点提示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5)字义类推法。其一是形符推义,其二是声符推义,其三是以音挈义。(6)部件描述法。对没有名称的部件,采用通俗的描述法,做到呼其名即知其形与序。可借已经流行的称说引出新的称说。(7)联语应对法。其一是字形会意应对。其二是字义属性应对。
   此外,还有“字根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成群分级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法,都曾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实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识字法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着汉字学习的机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文献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
期刊
提到李清照耳畔不免响起“婉约词宗”又或是“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也完全配得上人们给她的这些桂冠。在中学三年我们有幸学了她的三首词《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加上补充的一首《声声慢》共四首,从中我们读出她不仅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的个性与她的词一样既让人迷恋,又叫人爱怜。  总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性情的李清照却不是这样,她不会强颜欢笑,也不会故作愁容。她的词几乎
期刊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
期刊
新课标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师范院校要继续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力图达到新课标中创新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性统一”,也就是“实践性、研究性和互动性”的统一。  一、明确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鼓励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
期刊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
期刊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过程,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谈谈中学语文课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新课的导入要扣人心弦  1.巧設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
期刊
改革语文教学,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措施的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放手让他们学习和探究感兴趣的问题;要认真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  一、精心引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
期刊
【摘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对课堂的高效教学此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 高效;改革;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期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一个主要渠道。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主向。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效性呢?  一、加强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的仓库。教学讲究的熟读成诵,实际上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