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其质量评价

来源 :河北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全国掀起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热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作为五大“金课“之一,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借助优质资源,进行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梳理与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情况和质量评价情况,发现其在课程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课程建设;质量评价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系列文件。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规划,也强调了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构建“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的重要意义。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产物。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课程教学流程,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是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内容[2]。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质量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以期为后续研究与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背景
  2018年6月,陈宝生部长提出了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8月,“金课“第一次写入了教育部的文件。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但是要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关乎宏观的战略大问题。在今后2-3年的时间内,要下大力气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3]。
  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19年开始了一流课程的认定,并于2020年11月公布了首批51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名单。其中,868门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行动,也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发展情况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指基于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实施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师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4]。其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课程建设理念、课堂教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念宣传与自主探索阶段。该阶段可追溯到我校2014年省级示范校建设时期。为了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内涵建设,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改革”专题系列讲座。其主要包含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以“信息时代下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为主题展开的。其强调,教育改革与创新要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技术开发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构建 “教”“学”“测”“管”一体化的“智慧教学”。同时,还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场所无界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和教学管理企业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智慧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实现方式,为我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第二个专题是以“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运用”为主题展开的。其从高职教师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入手,以分析高职教师工作任务,到如何有效实施教学设计为起点,深刻阐述了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指出翻转课堂从改革传统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入手,不仅为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提供了思路,而且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适应现代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加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启迪学生提出问题、锤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还详细介绍了高质量实施翻转课堂的不同方式和方法。第三个专题是围绕“慕课来袭,我们准备好了吗?”为主题展开的。从目前我国“慕课”的发展和现状出发,阐述了“慕课”对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指出,面对“慕课”的冲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力。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地重构教学内容等问题向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发展和融入“慕课”的过程中,从老师到学生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教学和学习观点。同时,还结合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指出大学课程已经从精品课程向资源共享课程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展示平台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平台。
  该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是以理念宣传、专题讲座和专家经验分享为抓手,向教师传递课程建设新理念,提供课程改革新思路与新方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以自我摸索和自我尝试的方式分散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与改革。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荣获全国高职2016年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例。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试点示范阶段。我校于2020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并于2020年9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试点申报,2020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在这一阶段,我校对授课教师、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授课教师而言,其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评教好;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能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就课程资源而言,需有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或学习指导计划;课程资源完整、类型多、质量高,能够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就课程教学而言,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科学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线上教学要充分开展在线交流、讨论与答疑,线下教学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學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要加强学习监控、过程考核、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做好线上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线上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线下课堂互动交流、作品展示、随堂测验、学习指导等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后续阶段的教学效果[5]。   该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是以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为引领,以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主旨,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示范,在全校范围内以试点改革的方式进行。2020年秋季学期,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试点的共有81门课程,涵盖了全校的所有专业。2021年春季学期,申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试点的共有74门课程,基本涵盖了全校的所有专业。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情况
  对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来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有效性,并以课程评价结果为诊断依据,寻求提升课程质量及教学质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
  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主要是以验收认定的方式开展,在试点课程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后进行。截止到目前,我校已经完成了2020年秋季学期试点课程的验收认定。在申报试点的81门课程中,有66门课程参与此次验收,最终有47门课程通过验收并认定为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在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其课程质量评价是以网上评审的方式进行。参与验收认定的课程主要以提交文本式申报书、总结报告及佐证材料,再依据提交的材料完成对课程的审核与评价。其评价维度主要侧重于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成果等方面。
  相较于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第一阶段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我校第二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采取的是网上评审与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上评审以检查课程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性材料为主,其评价维度侧重于课程信息完善度、课程教学资源支撑度和学生线上课程学习参与度等方面。现场评审以听取授课教师现场说课为主,其评价维度侧重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成果与特色、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比较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不同阶段所开展的课程评价情况发现:第一,其评价方式从网上评审转变为网上评审与现场评审相结合,课程评价方式逐步完善。现场评审环节的加入,授课教师能够采用更具感染力和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展现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成效,授课教师也能通过现场评审更准确的获知课程建设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课程的后续建设与教学。第二,其评价的维度从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教学成果转变为课程信息完善度、课程教学资源支撑度、课程教学设计、学生线上课程学习参与度、课程教学成果与特色、学生满意度,课程质量评价维度更加全面。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增加,正是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与老师教学方式的关键。这既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三教”改革的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能力逐步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成果日渐丰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是,从我校目前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的情况来看,其还存在一些影响课程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在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时,学校一般都会给出课程质量评价的标准或者方案,其中会有明确的课程质量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观测点、对应的权重和分值。总体来看,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标准或者方案的结构是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在评审专家对照评审标准或者评审方案实施具体的课程质量评价或者对某一门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价时,评价专家时常会出现犹豫,或者无法精准的对被评价课程的每一个观测点给出明确的评价或者分数。同时,从课程质量评价的结果来看,也会出现多个评审专家对同一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
  (二)课程质量评价结果粗略,不利于课程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从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的结果反馈来看,大多都是只反馈终结性的结论,一般为通过或者不通过。这就导致被评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既无法获知本课程的优势与特色,也无法明确本课程的不足之处。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后续建设中,无论是“通过的课程”,还是“不通过的课程”,都是一如既往的开展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这既不利于单门课程优势的继续发挥,也不利于同类课程或者是整个学校层面课程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校级层面的课程质量评价,其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完成校级课程的审核或者认定,筛选出优质的校级课程,而更应该是通过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来查漏补缺,提供课程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提升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整体质量,推动我校线上線下混合式课程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结果应用不足,忽略了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以教师 “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能否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学习服务与支持成为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之而来的,课程建设理念转变、课程改革创新、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基于“互联网+”“智能+”的教学环境构建等内容,既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但是,从我校目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来看,其评价结果的应用也只是体现在教师参与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取得了几门校级课程业绩。对于评价结果的深入研究较少,对于其评价结果如何落实在上述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如何进一步的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需要深入研究。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不足之处的原因分析
  通过梳理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质量评价情况,分析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不足之处的内在原因,笔者发现,这其中既有课程质量评价机制本身的问题,也间接的反映出课程改革环境、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不足对课程质量评价的影响。   (一)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所谓机制,是指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形成运作方式。就课程质量评价机制而言,它主要包含评价主体、评价方案与评价实施流程。因此,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主要考察的是评价主体根据课程评价方案实施评价的情况。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中,其评价主体由评审专家和学生构成,课程质量评价方案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实施的流程是通过组织专家查阅课程材料和听取课程汇报,汇总专家评审意见和学生评教结果。在整个课程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没有纳入授课老师的自我评价、教学管理与服务人员评价等内容,评价的主体不够全面;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课程质量评价方案没有经过权威的论证,也没有咨询课程专家、授课教师等利益相关者,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不足;课程质量评价的实施流程在给出终结性的结论之后就结束了,课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沟通与协同,也没有具体的评价反馈与质量改进过程。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缺乏动态性,其所产生的价值体现不足,优化的空间较大。
  (二)对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内涵理解不到位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对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重构。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助学者和促学者。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学习、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但是,目前参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教师,部分是为了顺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部分则是为了某些课程的便利。比如,有的老师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时,只是将传统课堂原有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套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框架之下;有的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是因为线上教学时间不需返校上课;依托线上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供学生学习,不用自己准备和制作授课资料。无论以上哪一种情况,都反映出教师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时,没有深刻认识到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开展课堂革命,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理解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内涵和要求,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怎么开展课程改革。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教与学新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这一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三)信息化水平跟不上课程改革的需求
  高校信息化水平主要包含信息化教学条件水平,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以及师生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信息化教学条件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支撑信息化教与学全过程的硬、软件环境的集合。其硬件环境是指校园网络环境、多媒体教室、智能教室和实习实训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具等。其软件环境是指网络教学平台、专业教学软件以及辅助教学过程的其他支持软件[7]。信息化教学管理是指通过涵盖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大数据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从而为学生学习反馈、教师教学改进、课程质量评价以及教學管理决策提供依据[8]。师生信息化水平是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水平两个方面。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基于专业能力,借助教学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能力[9]。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达成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培养和社会能力培养。目前,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受限于信息化教学条件;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质量评价缺乏基于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支撑,课程质量评价结果有效性不足[10];教师课程教学中所发挥的导学、助学和促学作用不够,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学习、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等方面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下,我校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影响我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质量评价充分发挥价值的因素。如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质量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课程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EB/OL].
  [2] 教育部等九部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EB/OL].
  [3]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EB/OL].
  [5] 关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申报的通知[EB/OL].
  [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7-15.
  [7][9]唐文晶. 试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升的拉动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52-55.
  [8] 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20〕3号)[EB/OL].
  [10] 林宝霞,赵凤英,齐国佳.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21(03):60-6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线教育推广已然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以强化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鉴于此,结合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重点就课程建设思路及建设实践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精品在线课程;信息技术高职教育融合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于创新职业教育制度、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高职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会展活动国际化趋势明显,对会展人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会展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融合了英语语言教育、会展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语言趣学练、工学深结合、思政贯始终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手段运用,培养满足“互联网+会展”行业发展需求的涉外会展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会展专业英语;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文章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结论提出了要从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传统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而基于在线教学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Photoshop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学生预习、课堂展示与分组讨论、课后作品的改进与提交、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等诸多环节,使课程更加高效和更具吸引力。实践表明,基于在线教学的翻转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在线教学;翻转课堂; Photo
期刊
摘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说明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既要注重课程的开设,又要重视课程的建设,促进职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贯通普通本科与职业本科课程体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强调课程更新开放性,最后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和完善评价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课程体系;“双创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的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各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文章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昆山办学点引进德国AHK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为例,介绍了职业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和现状;浅析了AHK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引入、机制与特征;重点阐述了AHK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引入的实践及效果。  
期刊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能有效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文章研究了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开发流程,并以电子专业的电子产品设计岗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和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我国职教界汲取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宏观教学方案,这种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模块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其质量实施系统化的诊断与改进,是高职院校完善其内部质量诊改体系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应根据各类实践教学的特征,分类分别从教学输入、过程与输出三个维度来建构诊断内容与标准体系,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诊断评价技术与方法,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诊改团队,同时建立“元评价”与反馈跟踪机制,以有效提升诊改的成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要:通过对情景模拟法与家政专业简要概述,提出情景模拟法在家政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师能力、校企结合等方面分析情景模拟法在家政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转变高校家政专业教学理念、丰富高校家政专业的教学手段、增强高校家政专业教师的能力、加强高校家政专业与企业的联系等策略,提高情景模拟法在家政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家政专业;教学实践  家政专业近年
期刊
摘要:高职扩招后必然引起办学生态、学制、培养方案的适当变化。除传统应届生外,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诸多生源将进入高职院校。在年龄跨度、学习基础、文化背景、社会经验、职业诉求悬殊的境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创建分层教学模式,打造有梯度精细化的进阶模块,采取优化资源、强化实操、校企合作等方式,以解决基层特困生“学不了”、中层学困生“学不好”、高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