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学习,以地理知识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地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接受学习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遭到世人的冷落。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庞大,在教学过程中适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较多。有意义接受学习符合了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区域地理内容以探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初中地理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正在向前推进,这次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地理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学习,以地理知识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地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地理课程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及研究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课程改革以来有关初中地理教育的主要期刊和论文,写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文章数量多不胜举,而涉及接受学习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学习方式,不符合课改的要求,要提高学生地理基本能力就要摒弃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就得让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习。于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过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甚微等情况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地理教师从“满堂灌”的模式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教学内容、类型如何,都让学生使用探究发现学习,而教师少讲或不讲,导致学生上课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发现,也不知道发现的知识是不是正确,渐渐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笔者参加贵阳市地理公开课交流活动中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教师使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甚至区培训中心教研员听课中只要发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就会提出批评意见。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接受学习方式备受冷落,甚至被否定。这引发笔者思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所有的教师?我们该怎样看待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在地理课堂中是否还存在价值?如何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笔者分析和整理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从而探究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
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取向主要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概念及一些地理规则。笔者主要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同化”学习模式来分析适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
1 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
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l)唤醒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或新概念学习有关的旧知识或旧观念,为新知识或新概念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增强旧知识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2)通过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旧知识。
七年级上册主要学习的是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从七年级下册开始主要学习区域地理,所以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过程中,某些知识可以通过提供概括性、包括性、抽象性更高的学习材料,即“先行组织者”来习得,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意义联系,促进新内容的习得和保持。以下是对七年级下册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的归纳。
2 适用于"认知同化"学习模式的知识内容
认知同化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得新内容获得心理意义,从而使学习者己有认知结构发生了量变或质变。奥苏贝尔为了说明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知识习得的三种同化学习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基于不同的同化学习模式,运用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分析内容如下:
在实际教学中,接受学习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往往同时出现,各种学习方式相互渗透,而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截然分开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适用于有意义接受学习,其内容取向主要包括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则等,笔者主要以七年级地理下册为例,探究适用于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同化学习模式的区域地理知识,希望能为地理教学提供另外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初中地理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正在向前推进,这次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地理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一味地接受学习,以地理知识学习为主,不太重视地理能力培养的状况,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地理课程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及研究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课程改革以来有关初中地理教育的主要期刊和论文,写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文章数量多不胜举,而涉及接受学习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学习方式,不符合课改的要求,要提高学生地理基本能力就要摒弃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就得让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习。于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过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甚微等情况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地理教师从“满堂灌”的模式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教学内容、类型如何,都让学生使用探究发现学习,而教师少讲或不讲,导致学生上课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发现,也不知道发现的知识是不是正确,渐渐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笔者参加贵阳市地理公开课交流活动中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教师使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甚至区培训中心教研员听课中只要发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就会提出批评意见。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接受学习方式备受冷落,甚至被否定。这引发笔者思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探究式教学是否适合所有的教师?我们该怎样看待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在地理课堂中是否还存在价值?如何在地理课堂中使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笔者分析和整理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从而探究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
地理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容取向主要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概念及一些地理规则。笔者主要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同化”学习模式来分析适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知识内容。
1 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
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使用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l)唤醒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或新概念学习有关的旧知识或旧观念,为新知识或新概念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增强旧知识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2)通过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旧知识。
七年级上册主要学习的是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从七年级下册开始主要学习区域地理,所以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过程中,某些知识可以通过提供概括性、包括性、抽象性更高的学习材料,即“先行组织者”来习得,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全面的意义联系,促进新内容的习得和保持。以下是对七年级下册适用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知识内容的归纳。
2 适用于"认知同化"学习模式的知识内容
认知同化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得新内容获得心理意义,从而使学习者己有认知结构发生了量变或质变。奥苏贝尔为了说明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知识习得的三种同化学习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基于不同的同化学习模式,运用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分析内容如下:
在实际教学中,接受学习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往往同时出现,各种学习方式相互渗透,而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截然分开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适用于有意义接受学习,其内容取向主要包括地理陈述性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则等,笔者主要以七年级地理下册为例,探究适用于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同化学习模式的区域地理知识,希望能为地理教学提供另外一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