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从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和教学活动多元化四个角度详细论述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最后简单论述多元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教学;历史;学生;爱国情感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历史知识的识记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死记硬背成为课堂学习的重心。干涩的学习活动抹杀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更浪费了历史学习过程中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应运而生,成为爱国教育的主阵地。
1 爱国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不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更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四大发明彰显出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韵,万里长城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而我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学生如今的和谐发展局面来之不易,警醒世人要学会珍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教育更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曲。第一,爱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1]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第二,爱国教育是学生科学发展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爱国教育的积极影响。爱国情感是最具魅力的个人品德,更是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志,因此,爱国教育是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第三,爱国情感是优秀人才的第一素质。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建设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昌盛,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2 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
2.1 教学理念多元化. 历史教师“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教师已经由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关注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创建的科学、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学界定教师与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学生是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都要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为目的,教师是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其次,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拥有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大胆创新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有效促进课堂学习的“再进行”。最后,积极打造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互动平台。教师只有积极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
2.2 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为会思考、会探索、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意志练得更坚强”。[3]初中历史内容详实、简单易懂,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深刻的印象和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爱国情感的形成。以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及鸦片战争的过程,也能掌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还能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生在探究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必要时也可向教师求助,与教师一起学习和探究。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和提高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的学习和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3 教学手段多元化.“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4]教师采用挂图、实物、视频、电影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渲染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增强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为例,抗日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常浓重的一笔,无数中华好儿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英雄赞歌,这正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宝贵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金振中营长你怎么应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让学生进行课堂大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佟麟阁、赵登禹等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可以是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内容,以直接的声光电等感官刺激帮助学生认识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抗争史,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知识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明白“宁做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以及“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4 教学活动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理论于一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把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积极互动的基础上,使儿童乐于学习、善于学习”。[5]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诗歌朗诵《长征》、歌曲《铁道游击队之歌》、讲故事《董存瑞》、专题讨论会《三大战役》等形式,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提高。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互动的“试验田”,更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有利于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 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最后,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积极施行情境教学,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探究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探寻促进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学生科学发展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发展,把学生培成为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优秀人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早日实现。
[注释]
[1] 柯家朝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09年12月18日http://gd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38161
[2] 李秉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185页
[3] 苏霍姆林斯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33页
[4] 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307页
[5] 苏霍姆林斯基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 王刚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2年第25期
[2] 唐荣钊《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才智》2010年第06期
[3] 熊芳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07期
[4] 段培荷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07期
【关键词】多元教学;历史;学生;爱国情感
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历史知识的识记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死记硬背成为课堂学习的重心。干涩的学习活动抹杀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更浪费了历史学习过程中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应运而生,成为爱国教育的主阵地。
1 爱国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不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更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四大发明彰显出我们文明古国的风韵,万里长城表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而我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学生如今的和谐发展局面来之不易,警醒世人要学会珍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教育更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曲。第一,爱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1]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第二,爱国教育是学生科学发展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爱国教育的积极影响。爱国情感是最具魅力的个人品德,更是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志,因此,爱国教育是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第三,爱国情感是优秀人才的第一素质。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建设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昌盛,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2 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
2.1 教学理念多元化. 历史教师“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教师已经由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关注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创建的科学、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学界定教师与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学生是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都要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为目的,教师是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其次,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从而拥有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大胆创新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有效促进课堂学习的“再进行”。最后,积极打造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互动平台。教师只有积极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
2.2 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为会思考、会探索、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意志练得更坚强”。[3]初中历史内容详实、简单易懂,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尤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深刻的印象和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爱国情感的形成。以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及鸦片战争的过程,也能掌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还能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生在探究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会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必要时也可向教师求助,与教师一起学习和探究。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和提高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个人的学习和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3 教学手段多元化.“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4]教师采用挂图、实物、视频、电影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渲染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增强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为例,抗日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常浓重的一笔,无数中华好儿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英雄赞歌,这正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宝贵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金振中营长你怎么应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让学生进行课堂大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佟麟阁、赵登禹等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可以是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内容,以直接的声光电等感官刺激帮助学生认识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抗争史,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知识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明白“宁做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以及“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4 教学活动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理论于一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把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积极互动的基础上,使儿童乐于学习、善于学习”。[5]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诗歌朗诵《长征》、歌曲《铁道游击队之歌》、讲故事《董存瑞》、专题讨论会《三大战役》等形式,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提高。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互动的“试验田”,更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有利于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 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最后,构建多元历史课堂教学,积极施行情境教学,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
总之,教师探究多元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探寻促进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学生科学发展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发展,把学生培成为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优秀人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早日实现。
[注释]
[1] 柯家朝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09年12月18日http://gd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38161
[2] 李秉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 第185页
[3] 苏霍姆林斯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33页
[4] 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307页
[5] 苏霍姆林斯基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 王刚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2年第25期
[2] 唐荣钊《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才智》2010年第06期
[3] 熊芳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07期
[4] 段培荷 《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