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是主要的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回顾中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只有结合国情,辩证地反思各种教学流派的利弊,取长补短,在教学实践中,继承前人优点又不墨守成规,才能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a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回顾 思考
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在中国英语教学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目前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Method)等,这些教学法都带有浓重的“外国腔”。外语教学的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只有结合中国的国情,辩证地反思各种教学流派的利弊,取长补短,才能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的一派,它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从16世纪起,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开始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口笔语交际的主要媒体,但是拉丁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一为学习古典名著,二为分析语法,成为学校的一门主课,用于训练学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这期间的教学没什么理论,因其主要过程是分析语法,进行翻译,一般称为“语法翻译法”。因为拉丁语在当时的欧洲已经是“死亡”了的古代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用它作为口头交际的工具,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只是用来读懂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各种经文、学术著作、官方公文和告示等。在这种英语教学法中,书面语的学习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演绎法学习语法,记忆单词和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解释语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单词,掌握语法规则。教材也是以语法规则编排选用的。这种教学法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它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要求不高,所以在中国早期外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许国璋教材就是完全遵偱这一教学法编排的系列教材。直到现在,语法翻译法仍然对中国的外语教学有影响。
二、听说法
另一种对中国英语教学有深远影响的教学方法是听说法。听说法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被大力推广。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听说法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习惯的形成。听说法强调听说领先,教学以句型为中心,注意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听说法的主要长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初级的外语口语能力,它能“立竿见影”,对于那些没有英语基础又急用的学习者来说比较实用。但是由于听说法注重听说领先,忽略语言的语法结构知识讲授,学生在课堂上操练之后,课后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和场合,所以实际语言能力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因此尽管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特别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技能的掌握比语法翻译法的学生占有优势,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遭到学术界的质疑而衰落。曾经广泛流传的《新概念》就是按照听说法编制的系列教材。
三、交际法
交际法起源于欧洲,目的是消除欧共体的成员国之间人际交往的语言隔阂。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应用于中国外语教学,并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交际法是被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的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在交际法的课堂里,学生是交际的主体,教师只是任务的参与者和环节的管理者。但是在中国的环境下,交际法还存在问题,例如这种交际只限于课堂交际,与日常生活的交际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交际法把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读写能力放在第二位,对语法和语言的形式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口语能力强,但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写作能力和文法意识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弱点。另外以交际法为基础编排的教材打乱了语法系统,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掌握,特别是有些教材无视学习者的外语基础,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本不谈语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育家对自然科学的任务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发展到今天在国际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事情来感受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并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语言学习途径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任务型学习活动有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语言的内动力。任务型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在任务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语言技能或一项语法知识,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任务型学习活动与生活和工作中的活动相似,因此有利于学生为真实交际做准备。任务型学习有利于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但是任务型教学法目前还属于新生的教学流派,在任务的选择方面、学生的参与形式方面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学法。教师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反思各种教学法的利弊,融各家之长,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个性教学,创造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应用各种引进的教学法和教学流派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在中国的各种适应性因素,绝不可以盲目照搬,人云亦云。刘润清在《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说道:“脱离具体情况去讲哪一种方法最好不是科学态度。”实践也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存在巨大地区差异、师资差异、教学条件差异和学习者差异的国家,单一教学法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1-32.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90.
[3]戴俊霞.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范式.中国高教研究,2006,(8)1.
[4]王铭玉,贾梁豫.外语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991.
[5]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1.
[6]张帆.二十年风雨见彩虹——记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9).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631.
[8]舒白梅,陈佑林主编.外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回顾 思考
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在中国英语教学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目前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Method)等,这些教学法都带有浓重的“外国腔”。外语教学的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只有结合中国的国情,辩证地反思各种教学流派的利弊,取长补短,才能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的一派,它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从16世纪起,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开始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口笔语交际的主要媒体,但是拉丁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一为学习古典名著,二为分析语法,成为学校的一门主课,用于训练学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这期间的教学没什么理论,因其主要过程是分析语法,进行翻译,一般称为“语法翻译法”。因为拉丁语在当时的欧洲已经是“死亡”了的古代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用它作为口头交际的工具,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只是用来读懂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各种经文、学术著作、官方公文和告示等。在这种英语教学法中,书面语的学习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演绎法学习语法,记忆单词和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解释语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单词,掌握语法规则。教材也是以语法规则编排选用的。这种教学法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它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要求不高,所以在中国早期外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许国璋教材就是完全遵偱这一教学法编排的系列教材。直到现在,语法翻译法仍然对中国的外语教学有影响。
二、听说法
另一种对中国英语教学有深远影响的教学方法是听说法。听说法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被大力推广。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听说法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习惯的形成。听说法强调听说领先,教学以句型为中心,注意反复实践,形成习惯。听说法的主要长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初级的外语口语能力,它能“立竿见影”,对于那些没有英语基础又急用的学习者来说比较实用。但是由于听说法注重听说领先,忽略语言的语法结构知识讲授,学生在课堂上操练之后,课后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和场合,所以实际语言能力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因此尽管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特别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的技能的掌握比语法翻译法的学生占有优势,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遭到学术界的质疑而衰落。曾经广泛流传的《新概念》就是按照听说法编制的系列教材。
三、交际法
交际法起源于欧洲,目的是消除欧共体的成员国之间人际交往的语言隔阂。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应用于中国外语教学,并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交际法是被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的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在交际法的课堂里,学生是交际的主体,教师只是任务的参与者和环节的管理者。但是在中国的环境下,交际法还存在问题,例如这种交际只限于课堂交际,与日常生活的交际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交际法把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把读写能力放在第二位,对语法和语言的形式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口语能力强,但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写作能力和文法意识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弱点。另外以交际法为基础编排的教材打乱了语法系统,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掌握,特别是有些教材无视学习者的外语基础,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本不谈语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育家对自然科学的任务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发展到今天在国际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事情来感受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并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语言学习途径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任务型学习活动有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语言的内动力。任务型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在任务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语言技能或一项语法知识,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和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任务型学习活动与生活和工作中的活动相似,因此有利于学生为真实交际做准备。任务型学习有利于改变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知识传授比重较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现状。但是任务型教学法目前还属于新生的教学流派,在任务的选择方面、学生的参与形式方面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教学法。教师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反思各种教学法的利弊,融各家之长,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个性教学,创造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应用各种引进的教学法和教学流派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在中国的各种适应性因素,绝不可以盲目照搬,人云亦云。刘润清在《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说道:“脱离具体情况去讲哪一种方法最好不是科学态度。”实践也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存在巨大地区差异、师资差异、教学条件差异和学习者差异的国家,单一教学法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1-32.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90.
[3]戴俊霞.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范式.中国高教研究,2006,(8)1.
[4]王铭玉,贾梁豫.外语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991.
[5]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1.
[6]张帆.二十年风雨见彩虹——记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9).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631.
[8]舒白梅,陈佑林主编.外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