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铜镜的设计、制作与装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玻璃镜使用之前,古人使用的鉴容工具就是铜镜。后来,它才慢慢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即便作为艺术品,它也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铜镜是古人的生活必需品,随着铜器发明和合金技术的逐渐成熟,铜镜也就顺理成章发展起来。本文阐述了铜镜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唐代铜镜的文献分析,研究从初唐到晚唐200多年间铜镜的发展与制作工艺、纹饰和装饰特点,阐述唐代铜镜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文化渊源,为中国传统青铜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铜镜的起源和发展
  时至今日,铜镜成为古人生活方式的考古依据,也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品。1997年,我国青海省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七星纹铜镜,它是目前所知我国年代最早的铜镜。该铜镜非常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距今4000年的人们的生活面貌。据考古学家说,七星纹铜镜出土时就挂在墓主人(一具完整的男性尸体)的胸部,说明当时人们对铜镜的重视。同时,铜镜不仅仅作为实用品,更是古人生活中的工艺品。其装饰特点可以通过不断发展的纹饰体现出来。战国时期,冶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铜镜的发展,纹饰不再仅仅由纯地纹组成,而是由主纹与地纹等多层纹饰构成。由于铜锡比例的合理配置使汉代铜镜散发高高的白光,其成为青铜器铸造业衰落后的一朵奇葩。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除了突破以圆为主的镜形,还在纹饰、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自然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唐代,社会繁荣昌盛,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是空前的强大。因此,铜镜的设计与制作自然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装饰最为繁复,工艺最为奇特。它隐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和古代造物艺术设计思想。很多考古发掘资料都反映出这方面的事实。
  人类最先发现的金属元素中就有铜的身影。铜的可塑性强,人们可以将其塑成任意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且铜又比石头坚固。所以,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铜。而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在制作器物时,红铜的硬度较低,凝固成型过程中还特别容易产生气泡。于是,匠师就进行各种试验,发现将锡、铅等金属加入红铜中后,材料硬度变高,而且熔点显著降低,这就是青铜。青铜溶液流动性比红铜好,可以减少气孔,便于铸造器物形状,使器物表面更光滑,花纹更精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锡的比重与青铜的硬度、光泽度成正比。因此,唐代铜镜制作时,匠师在铜料中提高了锡的比重,使铜料的颜色像白银一样闪闪发光,平滑光亮,有一种质地精纯的材质美。唐代铜镜在原材料方面做出了许多改进,同时唐代匠师采用特种工艺,制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铜镜,如金银平脱镜、螺钿镜、海兽葡萄镜等,充分体现了唐代铜镜的制作工艺水平。
  二、金银平脱镜
  金银平脱起源于唐代,这种装饰手法成本极高,却颇受达官贵人的喜爱,唐玄宗时期最为流行。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是目前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中最为精致、完整的一面,于1956年在西安市东郊出土。镜子为圆形,背面正中央有一圆钮,即为镜钮,用于悬挂。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边缘素净。钮外一周有花叶形银箔片作为装饰,镜背主纹是四只口衔绶带、逆时针飞翔的鸾鸟,为金箔片刻镂粘贴而成,金光银辉的饰片在黑色素胎的映衬下显得华丽夺目。绶与寿同音,有祝寿吉祥的意义。古时候,人们把鸾鸟当作一种吉祥的禽鸟,比作夫妇或贤俊之士,这种铜镜的流行可能与千秋节有关。
  三、螺钿镜
  唐代镜背的设计别出心裁,呈现出浩大、雅致的特点,尽显雍容华贵。这其中就有螺钿镜的身影。螺钿,也叫“螺甸”“螺填”等,匠师将有珍珠内层的螺蚌打磨成各种形状,如人物、花鸟,然后用粘合剂镶嵌在器物的表面,等到所有形状粘贴完成,就开始进行髹漆、研磨、抛光,最后要在上面用阴线刻画花纹。镜背上的螺蚌壳在黑色漆地的镜背衬托下闪闪发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螺钿人物花鸟镜。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匠师将已经打磨好的人物、花鸟等形象的贝壳粘贴在镜背上,构成和谐、有趣的画面。画面正中央是镜钮,镜钮左右两侧分别坐着一个人,两个人一个抚琴,一个举杯畅饮,镜钮上方是一棵巨大而茂密的树,由于透视的关系,树所占面积略小,构成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除此之外,还有侍女、花鸟等围绕在镜子边缘。整个画面技法娴熟,构图满而不塞,纹样细部刻画入微,光泽莹润,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志趣,螺钿人物花鸟镜是唐代铜镜中的精品。
  四、海兽葡萄镜
  古代,铜镜不只用于鉴容,还会张挂于马车、宫殿和寺院。显然,唐代的铜镜常与装饰性用途有联系。唐代铜镜的装饰性不仅体现在高超的青铜工艺上,而且表现在丰富的纹饰上。这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海兽葡萄纹铜镜,该面铜镜呈圆形,镜沿较高,厚重,还分为内外两个区域,镜子的正中央是异兽钮,也就是普通的镜钮做成异兽的形象,内区域内以葡萄纹做底,再添加海兽形象。而外区域则是葡萄纹和海兽交替出现。纹饰全部是浮雕式,古朴典雅,奇特逼真。还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蝶蜂、珍禽瑞兽和神仙故事等,取材之广泛是开了铜镜装饰之先例的。这些装饰题材不是不加选择地被随意组合,不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个体的简单描述,而是饱含美好寓意,或让人迷惑不解,或反映唐代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态度,经过匠师精心的艺术设计,表现出唐代生活的繁荣昌盛。
  五、设计思想
  唐代铜镜的装饰艺术,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的高超艺术设计水平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它的设计构思全面、周密,装饰制作严谨、完美。它在富有想象力的整体布局上彰显着自己的丰富个性,利用青铜器基本的线条手法和立体浮雕式的图案花纹创造出完美动人的视觉效果。此外,唐代铜镜纹样相互之间的组合构成处理,在整体中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如海兽葡萄镜,让人往往感觉既刚猛又圆润,在有限的空间中辗转自如。唐代铜镜装饰图案的题材和制作工艺体现出中外装饰艺术与多民族艺术的交融。在造型和构图上,为了追求宏大、磅礴的气魄,设计者往往追求繁复的空间层次,具有透视。同时,还十分注重纹饰线条的流畅与饱满。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唐代铜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工艺特点和时代特色。它展现的是唐代20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科技、生活、民俗等,是唐代百科全书的缩影。唐代铜镜将当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再现,利用透视、比例等手段造成视觉上的逼真效果,进行情景再现。无论是人物的姿态、形貌等方面,还是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细节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可以产生强烈的真实效果。它既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從艺术特征来看,唐代铜镜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社会,另一方面则反映的是作者主观的审美意蕴和思想情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唐代匠师将客观现实和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机结合,将大千世界的生活素材加工、提炼,再与自己的主观因素结合,使生活升华为艺术,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特色。唐代铜镜体现的是唐代匠师的主观色彩和审美追求。它有着属于自己的形式美,匠师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去表现,不断寻找与探索美的形式,对图案、工艺等进行创新,使得唐代铜镜日益丰富和发展。当然,促使唐代铜镜发展的还有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当时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唐代为铜镜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六、结语
  总的来说,唐代铜镜装饰是青铜器装饰史上最精致严谨的,其间涌现出数量、工艺、图案题材和艺术水准等方面都空前绝后的作品。唐代铜镜传达出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多样而成熟的艺术,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对之后的装饰艺术和审美境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孙全鹏,1985年生,河南周口人,文学硕士。作品见于《中国铁路文艺》《四川文学》《广西文学》《莽原》等期刊。曾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  三十六年前的鼠年,我们将军寺村一年添五个人,说起来这真是一种缘分。岁月走到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感受到什么滋味,到底是苦涩的还甜蜜的?有时候想想,其实已经得到一个世界,但也失去一个世界。突然独自面对自己时,还真有点害怕。青春不再,一轮又一轮,转
期刊
它安安穩稳,坐镇在一座城市的东南方,如一方碧绿凝重的镇纸,压住一张纸,让一个民族在纸上书写自己的历史。  山名万安,市为洛阳。  万安山,属伏牛山一脉,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山势亦豪亦秀,为洛阳东南屏障,“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为唐人所述,其中所写,正是万安山与洛阳的相知相连。  万安山沟深林密,树野草长,大小几十个村庄,人、鸟、花、兽散落其中,在山麓安安稳稳的生活千百年。遥望洛阳城,红尘紫陌朝
期刊
万安山,名字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其实登临之后,它散发的活力与光芒,俨然年轻。  夕照下,万安山被一层淡淡的黄色光晕轻轻笼着,仿佛在沉思,仿佛在静静面对着前来探寻的访客。在天边,山顶缠绕着白色云朵,不一会儿,晚霞也燃烧了起来,将山影和天空融为一体,云朵也害羞成了红色。  鸟声从四周的林木间传来,可是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静觅鸟音,竟发现鸟的鸣叫声却愈发多而浓烈了。正要往前走,忽然,一只黑白羽翼的鸟
期刊
一  那时我八九岁。奶奶说,六月十二,你跟我上南山去。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奶奶是小脚,天天只在家里扫地喂鸡,或抱着孩子到街口和几个老太太说话,最多去五里外的姑姑村看看戏,还得拄着拐杖走半天。她竟然也要去上南山?  然而我更多的是惊喜。南山就在村子的不远处,在田野打草或拾麦,一抬头,能清晰地看到山坡上的大石头,以及孑然站立的一棵树。山坳里藏着一大片绿色。晴天太阳从它背后升上来,雨后它戴着云
期刊
“九九六”的生活方式是当代人普遍的状态,这样的社会背景对人们的工作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关注。在现代设计中,人性化设计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人性化设计作为人与物质之间的一个对话结果,不单指以使用功能为基础,设计元素与主题空间环境的紧密贴合也是其中之一。梁景华和何宗宪是北京陌陌影业办公楼的主案设计师,本文以两人设计的建筑作品为例展开探究,主要从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來分析如何在办公空间内
期刊
近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公布了一个她私藏多年的全新原创故事《伊卡狛格》(中文名暂定),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免费网络连载。在中国大量出版了J.K.罗琳作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此次也拿到了《伊卡狛格》的简体中文版权。6月16日北京时间22点,中文翻译版本的故事内容正式在《伊卡狛格》的官方网站上线。  《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创作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每晚睡前,她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期刊
张金枝,笔名沐沐,江西人,客居闽南。习写散文,文章发表于《草原》《星火》《厦门文学》《福建日报》等刊物。  林中幽微。地衣潮湿。沼泽边芳草萋萋。长杆芦苇掩护着小水洼。荫蔽处的芦苇又细又高,嫩嫩的黄绿色。小小的睡莲像纸片一样静静泊于水面。黑色水虫在水上快速移动,四条黑线一样的腿撑得开开的,脚底垫了垫片似的,将细小的身子撑于水上。在它的脚下,水成了一个绷紧的平面,当它静立,细线般的脚在水面踩出一个凹痕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节能、便捷性的家居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设计者应该逐步向未来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居产品靠近,坚持绿色、再循环利用原则,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家居体验。在当前智能化发现越来越快的时代,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具产品的设计和运用会逐渐成为未来家具产品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对智能家居进行概述,然后探究未来绿色集成式智能家居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期刊
葛取兵,湖南临湘人,作品见《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小说界》《文学港》《青春》《芳草》等报刊。出版著作7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棵质朴的草就是一盏灯,照亮着乡人前行的路。  ——题记  暮春,阳光正好。回乡,院子里的竹篱笆上攀缘着一篷绿绿的扛板归,细长弯曲的茎叶努力向上伸展,好像要把整个蓝天拥入怀中。看着眼前的翠绿,活色生香
期刊
苏日塔拉图,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复评专家。主要作品有歌曲专辑《蔚蓝的风》、歌词集《蒙古盛装》。2014年创作舞剧《天上的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剧目;歌曲《守望相助》荣登2016年央视春晚,并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  王铎先生走了。  那位设计过王城公园、西苑公园、龙门白园的老者走了。  就在先生去世的前两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