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北省要承接好首都的资源转移落地,重中之重就是要先提升河北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要把河北省的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细分逐个突破,可以把三地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突破点,推动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以此来推进三地协同发展进程。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一、抓住协同战略机遇,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会。有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一方面可以把建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根据公共服务体系下属项目配套具体的规划,例如《雄安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规划》,另一方面,由于京津两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较高,还需要河北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缩小与京津两地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差距。
长期以来,河北省与京津在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北京、天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当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河北省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及面临的困境善加利用这些经验作为破解发展困境的指导思想,在利用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领域涉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生态发展、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京津在这些领域资源丰富,而河北省在这些领域资源较为欠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行能够使这些资源突破地域的局限在全区域流动配置起来,实行京津冀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比如在医疗领域正在探索推行的京冀医院合作共建工程,旨在提高河北省医院的医疗水平,平衡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再比如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就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有益合作。在社会保障方面,京津冀三地也可以继续推进,可以借鉴德国“互助公保”社会保障发展模式,以雄安新区为试点城市,重点关注雄安新区和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让劳动力资源可以在京津冀雄四地自由流动,在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推动人口就业相关政策上做出重大创新,引领全国。
设立雄安新区,是一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的选址有很科学的考虑。首先在河北省的主体——冀中南地区缺乏一个能够辐射带动全区发展的核心城市,目前石家庄的经济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天津、广州、南京、杭州等其他东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其次,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距离周边大城市距离适中,能够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既有大城市的资源支援新区建设。
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不止一次强调“千年大计”、“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可以说新区的设立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向了“深水区”,是北京职能疏散的关键节点,也是建国以来北京第一次精简职能的大变革,而非首都职能(包括教育、医疗、部分经济职能)的外迁,正好有利于带动京畿大省河北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补齐河北省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占京津冀区域最大面积的河北省的真正崛起,通过高校、研究院所的外迁,从处于协同发展深水区的教育、科研领域为突破口,实现河北省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用创新带动发展
河北省目前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研究院所较少,导致人才资源的缺乏进而制约了河北省各领域的发展。在国家教育资源配置较难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现有体制政策下获得发展机遇的最大化。
首先可以借鉴我国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政府等政府机构为了扩充珠三角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逐步与著名高校合作,形成了独特的政府牵线搭桥式的合作办学引智模式,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也在珠海建立了分校,大大增强了区域创新能力。
京津冀要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实行创新驱动,是中央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要求,同时“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1]。但当前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丰富度和创新能力存在巨大鸿沟。河北省应该学习借鉴珠三角这种吸引创新资源的做法,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落户优惠条件,面向全国广纳英才,由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教育厅主导,鼓励京津高校在河北省办分校、研究院,并与河北省各个产业合作,帮助河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第二产业领域,京津高校应于河北省工业企业共建科技园,助理河北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产学研融合的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另一方面,河北省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切实增强河北大学等驻保高校的科研实力作为白洋淀科技城的可靠依托,并充分调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这一教育部直属院校参与河北省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协同建设好雄安新区,促进河北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先进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河北省目前面临的最显著环境污染问题是空气污染,其源头有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不好控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人为源。限号和在重大会议期间禁止工厂生产都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做起就是要在汽车的生产上限定汽车的排放标准要提高,研发新能源汽车;规定企业要在处理三废后再进行排放,严格检测企业的排放物,对于排放超标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因为工业化而导致环境恶化的阶段,污染程度不亚于本国,除了在政策上进行限定,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治污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雄安新区可以作为试点城市采用PPP模式,PPP模式核心内容就是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进行融资,针对政府“缺位”的领域及时进行资金支持,而针对“越位”的领域,则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私人投资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2]。笔者认为在未来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与社会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治理。
参考文献:
[1]皮乐为.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 姜爱华,胡富捷.以PPP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SWOT分析及模式设计研究[J].财政科学,2016(04):112-121.
作者简介:
陶金刚,1994年生,男,汉族,研究生,河北大学管理学院,071000,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项目来源: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u2019ss041。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一、抓住协同战略机遇,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会。有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一方面可以把建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并根据公共服务体系下属项目配套具体的规划,例如《雄安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规划》,另一方面,由于京津两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较高,还需要河北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缩小与京津两地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差距。
长期以来,河北省与京津在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北京、天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当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河北省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及面临的困境善加利用这些经验作为破解发展困境的指导思想,在利用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领域涉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生态发展、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京津在这些领域资源丰富,而河北省在这些领域资源较为欠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行能够使这些资源突破地域的局限在全区域流动配置起来,实行京津冀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比如在医疗领域正在探索推行的京冀医院合作共建工程,旨在提高河北省医院的医疗水平,平衡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再比如京津冀三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就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有益合作。在社会保障方面,京津冀三地也可以继续推进,可以借鉴德国“互助公保”社会保障发展模式,以雄安新区为试点城市,重点关注雄安新区和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让劳动力资源可以在京津冀雄四地自由流动,在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推动人口就业相关政策上做出重大创新,引领全国。
设立雄安新区,是一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的选址有很科学的考虑。首先在河北省的主体——冀中南地区缺乏一个能够辐射带动全区发展的核心城市,目前石家庄的经济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天津、广州、南京、杭州等其他东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其次,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距离周边大城市距离适中,能够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既有大城市的资源支援新区建设。
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不止一次强调“千年大计”、“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可以说新区的设立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向了“深水区”,是北京职能疏散的关键节点,也是建国以来北京第一次精简职能的大变革,而非首都职能(包括教育、医疗、部分经济职能)的外迁,正好有利于带动京畿大省河北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补齐河北省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占京津冀区域最大面积的河北省的真正崛起,通过高校、研究院所的外迁,从处于协同发展深水区的教育、科研领域为突破口,实现河北省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用创新带动发展
河北省目前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研究院所较少,导致人才资源的缺乏进而制约了河北省各领域的发展。在国家教育资源配置较难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现有体制政策下获得发展机遇的最大化。
首先可以借鉴我国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政府等政府机构为了扩充珠三角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逐步与著名高校合作,形成了独特的政府牵线搭桥式的合作办学引智模式,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也在珠海建立了分校,大大增强了区域创新能力。
京津冀要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实行创新驱动,是中央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要求,同时“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1]。但当前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丰富度和创新能力存在巨大鸿沟。河北省应该学习借鉴珠三角这种吸引创新资源的做法,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落户优惠条件,面向全国广纳英才,由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教育厅主导,鼓励京津高校在河北省办分校、研究院,并与河北省各个产业合作,帮助河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第二产业领域,京津高校应于河北省工业企业共建科技园,助理河北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产学研融合的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另一方面,河北省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切实增强河北大学等驻保高校的科研实力作为白洋淀科技城的可靠依托,并充分调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这一教育部直属院校参与河北省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协同建设好雄安新区,促进河北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先进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河北省目前面临的最显著环境污染问题是空气污染,其源头有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不好控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人为源。限号和在重大会议期间禁止工厂生产都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做起就是要在汽车的生产上限定汽车的排放标准要提高,研发新能源汽车;规定企业要在处理三废后再进行排放,严格检测企业的排放物,对于排放超标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因为工业化而导致环境恶化的阶段,污染程度不亚于本国,除了在政策上进行限定,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治污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雄安新区可以作为试点城市采用PPP模式,PPP模式核心内容就是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进行融资,针对政府“缺位”的领域及时进行资金支持,而针对“越位”的领域,则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私人投资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2]。笔者认为在未来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与社会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治理。
参考文献:
[1]皮乐为.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 姜爱华,胡富捷.以PPP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的SWOT分析及模式设计研究[J].财政科学,2016(04):112-121.
作者简介:
陶金刚,1994年生,男,汉族,研究生,河北大学管理学院,071000,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项目来源: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u2019ss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