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统音乐教育格拉纳传承模式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印度文明同古中国文明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的到来与印度本土人融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以及闻名世界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此间音乐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传统音乐从古至今的传承与教育过程反映了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通过对印度古典音乐的传承历史和传承传统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总结其在传承与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印度音乐教育;格拉纳;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印度音乐之概况
  印度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的印度就是能歌善舞之国。不仅在音乐发展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舞蹈、美术等其他相关姊妹学科也同时得到了深层的进化。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是形成印度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印度社会忠于宗教并因此而文明于世界”。印度音乐的发展与宗教息息相关,音乐源起于宗教。吠陀时期和婆罗门教时期,印度人将音乐等艺术在石窟中刻录、经文中撰写、洞穴中雕塑等,通过此种方式将音乐保护和传承下来。在之后的发展中,印度人通过对这些保护和传承下来的音乐不断整合创新,不舍弃任何一种风格的音乐形式,在不断摸索和探寻中,将印度音乐发展成东方音乐的一大分支屹立在世界音乐之林。
  二、传承模式之格拉纳
  格拉纳(Gharana)是印度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承机构,从古至今印度音乐都是通过格拉纳的形式来保护传承的。在传统的音乐概念中,格拉纳一词有诸多释义,比如风格,又或是某个学派。并且每个格拉纳的命名也和此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印度西塔尔演奏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拉维·香卡格拉纳就代表了拉维·香卡风格流派。还有一些格拉纳的命名以该风格创始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或居住城市命名,拉维·香卡的老师阿拉乌丁·汗(Allauddin Khan),就是以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部的一个城市麦哈尔来命名的,称为麦哈尔格拉纳。
  格拉纳通常有两种传承方式,第一种是家族式师徒传承,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进入印度之前这是唯一一种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途径。老师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进行传授并使这种传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这种方式之所以叫做家族式师徒传承,顾名思义是在家族中传承,多为亲子关系。再次以麦哈尔格拉纳为例,创始人为阿拉乌丁·汗,是印度著名的音乐大师。麦哈尔格拉纳第二代为阿拉乌丁·汗的儿子,阿里·阿克巴·汗,著名的萨路德(Sarod)演奏大师。麦哈尔格拉纳第三代为阿拉乌丁·汗的孙子阿施矢·汗同样也是杰出的萨鲁都演奏家。而第二种是族外师徒传承,传授方式与家族式师徒传承方式大体相同,代表人物是拉维·香卡。
  既然有族外师徒传承制度,那么拜师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的拜师仪式是格拉纳传承模式的一大特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很多人都非常纳闷,拜师学习不就是走个过程,不管如何老师都会将你收入门下讲授知識和技能。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印度,想要进入某个格拉纳进行学习,首先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符合老师所给出的条件的学员才可以进入格拉纳进行学习,并且要举行特别隆重的拜师仪式。“当一位导师选择学生并接受他们作为自己格拉纳的门徒时,他们会在其学生的手腕上系一条绳子并且赋予一定的宗教咒语和祝福,在学生的嘴里放入一颗谷物和粗糠预示即将带领所收的门徒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之后,学生对老师行“触脚礼”,寓意为对老师的尊敬”。所以,拜师对于印度学徒来说,不仅是他们选择老师的关键点,更是老师选择学生的途径,不是所有的人只要想拜师就可以进入格拉纳学习的。
  格拉纳的精髓在于冥思苦想。虽然格拉纳的教育方式是一对一的口传心授,老师如何做,学生就要如何跟着学。但是在学到一定阶段时,除了必要的和老师做同样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创造新的形式也是每一位学员所必须接触的,而在这个所谓的新的形式中,学员可以全神贯注于音乐的氛围,使精神得到愉悦,与心中的神进一步交流。通俗的来讲,印度的旋律结构用“拉格”(Raga)一词来表示,而每一个拉格都有固定部分,对于剩下的绝大多数的即兴部分就是在冥思苦想中感受出的,使聆听者在欣赏固定拉格的同时还能听到富有新意、与之不同的新概念。
  三、教育模式之启示
  我国与印度在世界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使我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吸引着各国各地的学者来华深造,但是我们却未能避免不文化的流失。我国传统音乐的流失极为严重。
  与同为东方音乐的印度音乐相比,曾经我国也有类似格拉纳的传承教育模式,比如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唢呐的传承,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传承。但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后逐渐将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遗忘,并且有很多的学习者甚至厌弃我国的传统艺术、民乐艺术等。印度不但没有被西方音乐同化,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他们将从西方传入的乐器——小提琴,以印度自己的独特方式加以改进,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适合印度音乐的小提琴。
  2016年2月,笔者与其他两位研究印度音乐的学者去往印度当地进行采风学习,期间我们有幸见到印度北方乐器桑图尔格拉纳的乐器演奏大师,并在古鲁的家中看到了很多关于他演出的照片以及会见印度总理时的照片。他为我們演奏了一段桑图尔音阶,在我们准备录像时他制止了我们。这也是印度的一个传统,印度人民非常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认为他们的文化神圣而不可侵犯,所以不允许外国友人随意的录音录像,以此来对自己的音乐进行保护。
  鉴于此,本人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对我国的传统教育提几点可行性的建议。首先应该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来宣传我国的传统音乐;其次,在各大音乐院校加开传统艺术的课程,落实成功后再深入其他综合类院校;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讲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以小型讲座的方式宣传我国的传统艺术。
  传统艺术的保护是必须的,希望能够在对印度传统音乐教育格拉纳传承模式了解学习后,增强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为我国传统艺术在世界上绽放璀璨的光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王格格(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对个人的重要评价标准。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以乐造士”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善乐者才是真正的“士”。从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不难看出音乐以其独特的地位作为国家制度的其中一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孔子积极倡导音乐, 作为“六艺”其中之一传授给学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柏拉图提出音乐可以净化心灵,使人从善。当下时代,我国把音乐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其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诉求,更加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文章阐述了成都在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成效,并提出了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际
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教书求乐”的条幅,表露出他的人生理念与不懈追求;在他黝黑的脸庞上,温和深情的眼睛中,透着一位学者的睿智与豁达;几多风雨,几番耕耘,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他就是四川理工学院院长曾黄麟。    曾黄麟  四川理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工学博士,教授,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协会)高级会员,曾任四川轻化工学院副院长,四川轻化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6年
【摘要】本调查报告是基于黑龙江省高教学会课题《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前期的现状调查数据收集及分析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对于课题的进一步开展研究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原因及现状的分析,形成一系列的总结报告与反思,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幼教事业恰逢国家出台“二孩”政策,对幼儿的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岗位上手能力,而要想培养他们的上手能力除了让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堂课程外,另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安排好与课堂课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教学。文章以